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西藏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中央为我区制定的一系列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西藏逐步从封闭状态走向开放。改革,雪域高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区对外经济贸易事业在改革开放中焕发出新的活力,通过不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为西藏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论文网。
一。改革前后西藏外经贸的变化
西藏幅员辽阔,边境线长,与6个国家和地区毗邻,有丰富的畜产品。中药材。农林土特产品和矿产品资源,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销路。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对发展西藏,建设西藏,对西藏广大农牧民治穷致富,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旧西藏,由于长期处于封建农奴社会,对外贸易的规模十分有限。虽然早在吐蕃时期,西藏曾在空间上全方位向外发展,最终使其文明扩散于整个青藏高原,但仍未越出青藏高原的地域范围。18世纪,英帝国主义在西藏取得了通商特权,从印度。尼泊尔。不丹等邻国运入的商品曾占据西藏市场。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人民从封建农奴制中摆脱出来,实行改革开放前,经过27年的建设,政治。经济和农牧工商业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外经济贸易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西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再加上远离沿海口岸,与内地交通运输线长,以及对外经济贸易体制过于集中等因素的制约,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步子迈得不大。从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西藏的对外贸易主要是对邻国贸易和边民互市贸易。1963年至1981年间,在开展邻国贸易的同时,也开展了经内地口岸的对外贸易,将西藏的出口商品按计划调拨给内地有关口岸,由沿海口岸出口。18年累计提供出口货源1。47亿元,大宗的畜产品有山羊绒。牛绒。羊肠衣和各种皮张,中药材有麝香。虫草。贝母和鹿脱角等,全区外贸公司基本上是沿海口岸的收购。调拨转运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为了促进西藏对外开放和经济繁荣,两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实行一系列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扩大西藏对外经济贸易自主权,给西藏外贸发展注入活力。在中央对西藏农牧区实行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长期开变“和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政策的同时,西藏外贸开始自营出口。1981年出口中药材11万美元,结束了西藏出口创汇为零的历史。在党的开放。改革。搞活的方针指引下,西藏开始从封闭经济转向积极参与国际交换的开放经济。
二。外贸体制改革和鼓励外贸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为了支持西藏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1984年国家大大放宽了我区在进出口贸易中的自主权和经营权。西藏自治区为了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针对当时我区外贸体制存在的政企不分。管理体制高度集中和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弊端,对西藏自治区外经贸体制进行了两次大的改革。1984年改革方案的指导思想是: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推行代理制“。1988年又在全区推行了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加强宏观管理。
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是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外贸体制改革的方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政企分开的原则,将外贸企业从原来隶属的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中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经营实体。将自治区外贸公司与地市外贸公司的关系,由领导关系变为伙伴关系。政企分开,一方面,明确了自治区对外经济贸易局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专司对外贸易的行政管理,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统一领导管理全区对外经济贸易工作和各类外贸企业;另一方面,全区各外贸企业,从原来所属的行政部门独立出来,具体业务活动摆脱了行政部门的制约,增强了企业经营机制的活力。同时,把对邻国贸易的进出口经营权,下放给各级外贸企业,由各级外贸企业根据计划经营对邻国贸易的进出口业务。各级外贸企业根据经营范围,直接收购出口商品,批发。零售进口商品和出口转内销商品。下放了财务经营权,全区外贸企业由自治区统一核算。统负盈亏改为外贸企业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纳入同级财政管理。
(二)实行进出口代理制。
进出口商品实行代理制,将过去工贸。农牧贸之间统购包销业务的买卖关系改为代理关系,由外贸企业提供服务,为生产。订货部门办理进出口业务。这不仅有利于提高生产企业经济效益,也促使了外贸企业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调查研究,随时把市场信息反馈给生产部门,改进经营作风,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1][2][3]下一页
从闭關自守走向开放发展【1713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29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