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加强经济法制建设 促进和谐社會的构建【4301字】

时间:2023-02-03 11:37来源:毕业论文
加强经济法制建设 促进和谐社會的构建【4301字】

摘要:经济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要实现经济和谐,必须要有法制作为保障。本文探讨和分析了经济法制建设对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价值,对如何


摘要:经济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要实现经济和谐,必须要有法制作为保障。本文探讨和分析了经济法制建设对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价值,对如何加强经济法制的建设提供了若干路径选择,以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所裨益。

关键字:经济和谐经济法制和谐社会

一。经济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论文网

经济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是支持和谐社会的物质力量,19世纪中期,法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巴斯夏在和谐经济论中指出社会世界普遍法则是和谐协调的,这些法则从各个方向趋于完善人类“,而对于人或人类社会来说,和谐不意味着完美,而意味着改善“。巴斯夏的和谐经济论主张自由贸易,认为社会就是交换,在交换中产生价值,价值就是交换着的两种服务的关系,他从人天生有利己。利他两种特性出发,断言人们在交换中会构成和谐的社会。他坚信我们追求的和谐不排除不和谐的存在,但是,如果这种和谐预示着和睦,而且会把我们引向和谐,那我们就认为它依然是和谐的“。因而,和谐“思想作为一种反映经济社会普遍运行机理的科学思想,一直伴随在经济理论的演进过程之中。作为自发秩序思想的集大成者,奥地利学派的传人哈耶克在20世纪又将自发秩序传统往前大大推进了一步。哈耶克认为,自发秩序的最大益处在于,它为每个人利用自己的知识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制度空间。就市场自发秩序而言,它同样不是服务于某个特定的目标,但是它的优点在于,使个人可以追求自己无论是利己或利他的目标,它还使非常分散的。处在具体时空的知识有可能得到利用,这些知识只作为不同的个人知识而存在,任何单一的领导当局都不可能拥有它们。

在新中国,和谐经济的思想萌芽早就产生。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中,阐明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并把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作为协调各种关系的基本原则。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的陈云同志的可持续发展观与经济发展以效益为中心的综合平衡理论,不仅涉及到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与内部的和谐,而且涉及到了经济发展结构与总量的平衡,真正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与可和谐性的统一。

二。经济和谐需要法制进行保障

经济和谐的两个基本要素是经济公正和稳定的经济秩序。而公平和秩序是法所追求的重要价值。经济公正乃是实现利益均衡与社会和谐的伦理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当前利益格局的失衡主要源于社会资源和权利分配的不公正,由此形成的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在表达和追求自身利益方面的能力差异与失衡,是导致当前贫富差距悬殊的根本原因。因而在社会转型时期,在利益分化和利益结构调整的进程中,要实现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均衡,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是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来容纳和规范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表达和利益博弈,实现社会资源和权利的公正分配。诚如美国法学家博登海默所说,在一个健全的法律制度中,秩序与正义这两个价值常常紧密相联。融洽一致的。一个法律制度若不能满足正义的要求,那么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它就无力为政治实体提供秩序与和平。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和维护社会公正,就是要通过法律制度安排,在社会成员或群体成员之间对权利。权力。义务和责任进行合理配置,使广大人民群众对自己的分配所得与他人的差距感到均衡,从而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宁,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稳定的经济秩序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秩序也法的基础价值追求。从价值论意义的角度上来看,法律有多种价值,诸如正义。自由。平等。公平。效率。秩序等等,而在这众多法价值当中,法律秩序是更为基础性的。这是因为所有秩序,无论是我们生命伊始的混沌状态中所发现的,或是我们所要致力于促成的,都可从法律引申出它们的名称。“也就是说,在秩序问题上,不存在法是否服务于秩序的问题,所存在的问题是法如何的服务于秩序的问题。所以与法永相伴随的进步价值,便是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也是法律追求的一种。而经济法制无疑是保障经济秩序的基本保障。

三。经济法制的不完善导致了市场经济中的不和谐

改革至今,一方面,中国社会的差异与和谐关系仍然处于可控状态,虽然分化和差异程度不断爬升,但社会总体上还是处于有序和稳定的状态;但另一方面必须承认,由于经济法制的不完善,差异与和谐的问题远未得到解决,持续运行于分化和差异的高水平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新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不断出现。

第一,经济法制不完善没有有效的处理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问题,加剧了社会不和谐。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同利益群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成员的利益差别越来越大,导致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利益摩擦越来越突出,干群关系比较紧张,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如,四川大竹群体性事件,山西黑矿奴工事件等都是相关经济法制不完善的恶劣后果。

第二,经济法制的价值取向不合理导致了经济结构矛盾的日渐突出,经济结构的矛盾扩大为社会矛盾。如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矛盾。需求结构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滞后的矛盾。经济增长与资源紧缺的矛盾。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矛盾等。

第三,经济法制不完善导致不能有效地缓解因经济发展差异而产生的社会不公。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转化为社会差别。改革以来,由于我们在经济发展中采取的是差异性政策,使得一部分地区和企业率先发展,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由于政策调整没有及时到位,经济发展的水平差距硬化为一种格局,并形成明显的社会差距。

第四。经济法制不完善导致企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污染严重。经济法制应该起到引导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并具有规制经济发展与自然和谐的功能。但是,目前,企业污染严重,资源利用率较为低下,使经济发展处于一种粗放的形态中,经济发展与社会。自然不和谐。

总之,新形势下,出现的不和谐因素大都与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有关,特别是与经济利益矛盾有关。而经济法制不完善是导致这些矛盾不能很好解决的根本原因。因此,只有加强经济法制的建设才能最终实现市场经济的和谐。

四。加强经济法制建设的几种路径

经济法制建设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济法制建设是和谐社会得以构建的基础。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经济法制建设的推动。经济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将有力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全面实现。正对上面分析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的经济法制建设:

1。树立并坚持公平。秩序。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法制立法理念。

第一。公平和秩序是法律的价值追求,也是市场经济的根本价值内涵。

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是经济法制的根本追求。只有公平的秩序才是稳定的秩序。和谐的市场经济秩序,是一种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换句话说,和谐的市场经济,就是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在经济法制立法中,必须以缓解人民利益分配矛盾。经济结构矛盾。发展差异矛盾为己任。充分利用经济法制地引导功能。利益再分配功能。社会调控功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公正有序。

第二。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法制的重要立法理念。

经济法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发展性。整体性。多样性的特点。作为经济发展的法制保障,它表明经济法制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动态的。前进的状态和运动;经济法制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大范围。长时期。总体性的发展运动和发展状态,是一个国家各个部门法的共同发展。经济法制是建立在区域多样性和经济多样性的基础上的。经济法是经济思想。经济政策在法律上的体现,是经济思想。经济政策的法律化和重要的实现途径。因此,在经济法制建设领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和完善的经济法律制度,对于发挥经济法制对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Www。LunWenData。Com)

2。大量完善和补充经济法制立法

第一。加强民商事立法,完善劳动法等对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法规。目前一些经济政策和经济立法存在不公平现象,如对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富人和穷人。有权人和无权人。白领阶层和蓝领阶层等方面的差别较大。切实保护各利益群体的合法利益,尤其是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有力的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第二。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立法,有效地缓解经济结构矛盾。

经济法是国家为了克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局限性而制定的调整全局性的,社会公共性的,需要由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实践中,经济法的各个部门法,如企业法。税法。金融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环境保护法。资源法。人口法等,各自为政,互不协调甚至相互抵触。因此,应该通过立法修正,将各个部门法统一起来,使其各得其所,各有其用。只有经济法内部实现和谐,才能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和谐。

第三。加强社会调控立法,有力地缓解社会不公。

经济法应该以维护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为己任,以社会权利本位为宗旨履行着调控经济。平衡利益。缓和矛盾的职能。但在实践中的一些经济法制领域,特别是在价格政策。税收政策。优惠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区域发展政策。民族政策。劳动政策等方面存在制定法律政策不公平。故应该在立法中,将这种不公平一一革除,实现经济政策的区域公平。主体公平和内容公平。经济政策公平是经济法制公平的基础,通过社会调控立法,实现了经济政策的公平,才能最终实现经济公平。社会公平,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四。加强循环经济立法,推动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加强环境管理,降低污染排放水平。在两个个层次加强循环经济的立法:一是修订环境保护法,在总则中对循环经济做出原则性规定,在分则中单列清洁生产和资源的回收。再用。再生利用规定。或把之分散到污染防治。资源与生态保护的章节之中。二是制定与清洁生产促进法相衔接的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循环经济的基本方针。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具体的法律制度和责任。

经济法是国家协调和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法,其重要使命就是在社会化大生产运行的过程中,克服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不足,协调各种比例关系,使社会经济快速。稳定。高效。可持续地向前发展。只有实现经济法制的完善,才能通过促进经济和谐,进而实现社会和谐。

参考书目:

1。夏澈,经济法制思想探析[J],文教资料,2007,(4)。

2。范恒山,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制度的若干思考[J],学习月刊,2007,(2)。

3。虞满华,许忠明,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4。夏文斌,公平原则与和谐社会的建构[J],理论参考,2006,(3)。

5。邵平,经济法与经济法制初探[J],改革与战略,2006,(5)。

6。吴鹏飞,略论陈云的经济法制思想[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报,2006,(1)。

7。韦健玲,毛泽东经济法制思想探微[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8。李俊然,夏明芳,论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制障碍[J],经济论坛,2005,(16)。[论-文-网LunWenData]

加强经济法制建设 促进和谐社會的构建【4301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3270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