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精准扶贫背景下我国贫困人口识别机制的反思与改进(3)

时间:2023-02-20 23:07来源:毕业论文
葛志军,邢成举(2015)认为所谓精准扶贫只是精准的单位与对象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区域精准,到后来的贫困县精准,再到贫困村的精准,中国的扶贫

    葛志军,邢成举(2015)认为所谓精准扶贫只是精准的单位与对象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区域精准,到后来的贫困县精准,再到贫困村的精准,中国的扶贫精准经历了不同的内涵变化 。而实际上这种内涵的变化是现实情况的发展所要求的,改革开放之初,人民普遍贫穷,这时候只需要把重心放在刺激经济发展上,贫困人口就将大规模减少。再接着,一部分地区由于自然地理环境或区域内普遍性的政策原因,造成区域的普遍性贫穷,由于致贫原因相似,因而扶贫只需瞄准到区域。后来贫困县,贫困村的瞄准也是相似的道理。而今,中国的贫困人口分布范围广而分散,致贫原因千差万别,虽然部分地区仍存在普遍贫穷的现象,更精细准确的扶贫瞄准方式确是减贫扶贫的必需。因而,精准扶贫的提出也有其现实源流。文献综述

2。1。2  精准扶贫的要求

减贫扶贫的理论、历史和现实要求下,精准扶贫的概念、模式应运而生。根据国开办发[2014]30号文件 ,精准扶贫的要求可简单分为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

    精准识别是指通过规范的步骤和程序,准确的识别贫困户和贫困村的身份和致贫原因,并对相关信息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步,也是精准扶贫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贫困人口识别机制也是本文要讨论的核心问题。通俗意义上来讲,精准识别要做到两点:一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处于贫困中的家庭和人口识别出来,这也是扶真贫的意义所在。识别出的贫困人口也即是精准扶贫政策的目标群体,与以往的贫困人口识别不同的是,精准识别更要求识别的精细度、准确度。所谓精细度,即识别的单位更小,以往对贫困人口的识别是由区域到县到村,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减贫扶贫政策、资源是针对这些贫困区域、贫困县、贫困村。如果你住在些区域或县或村,那么你在很大程度上是减贫扶贫政策、资源的受众之一。而精准识别的单位则要求精细化到户到人,减贫扶贫政策、资源的受众是这些识别出的贫困户或贫困人口。而所谓准确度,是指这些识别出的贫困户或人口是真贫,是真正需要扶贫资源帮助的群体,这也是精准识别的难点所在。一定程度上,精细度的提升有利于准确度的提高,至少那些贫困区域或县或村的非贫困户和非贫困人口被大量排除在受众之外,有利于扶贫资源的针对性集中。二是识别出导致这些家庭或人口贫困的关键性因素。 实施精准扶贫的原因之一就是区域内致贫原因由以前的相似原因到现在的千差万别,因而识别出致贫原因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任务,也是精准识别的下一步精准帮扶的基础。城市、农村的贫困人口有不同的致贫原因,同一区域的不同县、乡有不同的致贫原因,不同的贫困家庭有不同的致贫原因,这些都需要深入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并不单一,很可能是祸不单行,是各种因素叠加的结果,这种情况更需要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予以特殊关照。

精准帮扶体现的理念是因地制宜,分类分批。要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设计不同的脱贫方案,同时即使是相同的致贫原因,也要根据不同的实际和条件,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脱贫方案。

精准扶贫背景下我国贫困人口识别机制的反思与改进(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4046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