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政策与艾滋病干预
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为稳定本国和世界人口发展促进人类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贡献。随着中国人口。社会。经济的变化,计划生育政策的背景。目标。内容。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其中一个显著特征是,计划生育服务论文网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出现了新情况。围绕着新时期如何促进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功能的发挥,如何创新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机制,尤其是将计划生育与艾滋病干预相结合,学界展开了一系列讨论。本文旨在梳理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与变迁的文献资料,对其发展脉络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反思,在此基础上探讨计划生育如何对艾滋病干预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与评估
计划生育政策主要包括20世纪60-70年代晚。稀。少“的广义计划生育和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施行的独生子女政策[2]。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从实行便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近年来随着老龄化加剧。性别比失衡,人们越发关注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及调整方向。大量文献从经济学。人口学。公共政策等角度对该政策的效果进行了评估,试图回答计划生育政策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要不要调整及怎样调整的问题。
经济学视角下的计划生育政策评估关注的核心是该政策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效应。大量研究表明,计划生育执行以来不仅提升了人的个体价值。消费结构,也带动了经济发展方式。消费习惯和文化的渐进式变革,促进了经济增长的速率和国民产出。但如果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来讨论计划生育的影响,会发现该政策已产生了对经济发展的阻碍效应。以收入分配为例,在城乡二元分割的条件下,统一的计划生育政策尤其是实施过程中所采取的的超生罚款制度,会显著扩大城乡收入差距[3]。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人口红利已消失,代际传递所导致的财富积累加剧社会分化,加上计划生育与财政。货币政策的捆绑,都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4]。在市场改革的大背景下,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机制改革也势在必行[5]。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效应是显著的。有研究表明,在1972-2008年间,排除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单纯由于计划生育的作用,中国少生了4。58亿人[6]。这使得社会的劳动负担得到减轻,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最佳的机会。人力资源和条件。当然,生育控制政策执行的效果不仅仅表现在人口规模效果方面,更重要的是该政策通过对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和人口自然变动等方面的影响又会进一步扩展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领域,这就需要对生育政策的人口效果(规模。结构。变动趋势等)给予准确评估[7]。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评估,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计划生育政策的目标是解决中国在发展中的人口问题,其实质是在生育问题上实施的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方案,以协调个体之间。个体与国家之间目标和价值分配方面的冲突[8]。采用政策评估的科学逻辑及系统方法对生育政策进行评估可以发现,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目标已实现,中国的客观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调整计划生育管理模式,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已正当适时[9]。
那么计划生育政策调整,该怎么调?对此学者们意见不一。主张维持现存计划生育政策的学者认为,尽管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国经历了一个从典型的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变化的过程(即在更替水平以下),目前中国人口态势呈低生育率和高增长率并存的局面,因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口政策只能比较严格[10]。但也有学者指出,要进一步发挥人口政策的调节作用,不仅要放开胎数,还当考虑对现行政策的方向进行调整,在尊重生育意愿的基础上,以鼓励型控制替代限制型控制,以宏观政策配合替代单一人口政策调节[11]。有学者还研究了中国改革整体逻辑与渐进步骤之间的关系,指出计划生育政策管理机制改革的重心在西部和农村,核心是政府职能的转变[12]。还有学者研究了中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修正与完善,强调生育心理。行为传导和导向机制的作用机理,既强调保健因素,也要刺激激励因素[13]。
总的来看,无论是经济学。人口学还是公共政策视角的评估方法,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认识计划生育政策实行效果的途径。而学者们关于计划生育政策改革方向的争论,也反映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如何促进人口乃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忧虑。以上研究的不足在于,大部门研究都从宏观的社会结构的层面,来探讨一个政策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却忽略了具有主体性的单个的人。每个人都是鲜活的个体,计划生育政策对其所造成的独特的生命体验也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政策的意义与成效,期待有更多的后续研究。
二.计划生育政策下的艾滋病干预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自实行以来,在控制人口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在于避孕节育技术的作用[14]。欧洲主要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生育率的转变与避孕和节育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密切相关的[15]。自计划生育政策推行伊始,就建立了计划生育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加大避孕药具的研制。生产和供应力度,在城市和农村开展节育技术服务,免费进行节育手术和供应避孕药具,极大地提高了避孕技术和手段的普及率。对成熟避孕方法综合推广的评估也发现,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农村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服务过程和现用避孕方法的满意程度,推动计划生育服务的改善[16]。
在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过程中,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系统实现了由单一的避孕节育服务向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转变,以及由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向综合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优质服务转变[17]。其中生殖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关注,原因是生育和性行为不仅是生殖健康关注的重点,也是近些年愈演愈烈的世界性顽疾――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之一。于是,将计划生育与艾滋病干预相结合,成为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研究视角。
如何对艾滋病进行有效干预?性的社会网络理论认为,在研究人类的任何性现象时,必须把研究对象放进他(她)所在的性的社会网络中去,探索行为者在不同的网络位置上所出现的不同行为方式,才能全面和深入地发现行为者的性行为实况。经验研究表明,利用计划生育网络实施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安全套推广。生殖保健服务以及以社区为基础的关怀等综合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居民对艾滋病的病因。三大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正确认识[18],且人们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和使用避孕套的行为意向也有显著提高[19]。由于计划生育网络本身比较健全,这种艾滋病干预教育不需要额外投资,是经济有效的。艾滋病预防教育资源的有效结合点[20],同时也在主观上被育龄人群所认可的。被普遍接受的[21]。
同时,对计划生育人群的调查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艾滋病干预工作具体该如何操作。一项针对上海市育龄夫妇的研究表明,尽管育龄夫妇具备一定的避孕套知识和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知,他们却存在某些歧视和偏见,尤其是妻子,这与其教育程度和接触外界信息的渠道有关,因而艾滋病干预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性别的差异各有侧重。另外,无论是艾滋病知识认知水平还是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以及避孕套使用意愿,夫妻双方都具有相关性,因此,同时将夫妻双方作为目标人群进行干预,效果可能更好[22]。研究还发现,良好的咨询不但能显著提高育龄夫妇的知识水平,还能使其对艾滋病病人的不良态度得到转变;且提供咨询和增加可获得性是推广使用避孕套的重要因素[23]。但要注意到,计划生育服务者的艾滋病预防意识和能力还存在不少缺陷,育龄人群对安全套的使用多停留在避孕功能上。因而还需要加强艾滋病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安全套的认识和使用率[24]。
三.结语
本文梳理了有关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评估及发展变迁的文献,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将计划生育工作与艾滋病干预相结合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计划生育工作是人口资源环境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工作是否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而技术服务是计划生育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政策性和科学性都很强,它直接关系到基本国策能否得到较好地落实,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健康和家庭幸福。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重心,是关心群众的生殖健康问题。在的艾滋病流行近年来呈加速上升趋势的背景下,有效利用计划生育网络来进行艾滋病干预的宣传教育,将具有十分明显的社会意义。
计划生育政策与艾滋病干预
计划生育政策与艾滋病干预【3291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43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