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论當前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现状及對策分析【2219字】

时间:2023-03-01 19:05来源:毕业论文
论當前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现状及對策分析【2219字】

[摘要随着公民社会的兴起和向市场经济转型,公共政策的制定模式也逐步由单一的精英模式向精英主导下的公民参与模式转变。

本文在分析


[摘要随着公民社会的兴起和向市场经济转型,公共政策的制定模式也逐步由单一的精英模式向精英主导下的公民参与模式转变。

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改进问题的建议。

[关键字公共政策制定;公民参与;问题;建议

0引言

论文网民参与,是指公民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的一切活动,它是公民参与政府治理的基本方式。然而,由于几千年封建专制的历史。解放后长期实行的精英式政策制定模式以及在公民参与的条件。能力和渠道方面的诸多不足,都严重影响到了公民参政议政的态度和效果。所以,关注公民参与现状,对建设和谐社会和推进政治民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当前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1。1参与水平有限,参与积极性不高。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不仅需要具有参政议政意识,而且需要具备参政议政的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公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难免会对其参政活动造成许多障碍,如不能正确理解政策中所包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等。据调查显示,公民在过去两年里直接参与到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比例非常少。

1。2传统思想的桎梏。

由于沿袭了几千年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专制“和集权“的思想在人民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同时,它也导致了政府官员官本位“

思想,在政策制定中脱离群众。封锁政府与公民之间沟通的渠道,以达到垄断政策过程的目的。

1。3参与渠道不完善。

公民参加公共政策制定的渠道主要有制度性渠道和非制度性渠道。制度性渠道指将公民的政治参与活动纳入到规范的制度性渠道包括政治选举。信访。参加民间组织等方式。就制度性途径而言,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人大选举中直接选举的范围较小。层次较低。较高层次的人大代表多由间接选举产生,与人们群众联系较少。代表缺乏和选民之间的联系,模糊了代表的责任感;还容易滋生贿赂选举等现象。

第二,信访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由于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和部分领导人个人道德的败坏,信访活动中隐藏了行贿“与受贿“的危险性。

而且,目前的信访制度还未建立起政府官员与公民的有机联系机制,政府官员的升迁不受民众意见的制约,势必会使他们漠视群众的呼声。

第三,民间组织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民间组织法来规范和保障民间组织的发展。其次,目前的民间组织缺乏自身的独立性,对政府的依赖性过重。再次,的民间组织起步比较晚,自身还很不成熟。

非制度性渠道指公民在没有政府引导的制度性安排下进行的政治参与活动。20世纪末,互联网把人类带入了全新的信息化时代,成为公民参政议政的重要非制度性渠道,但也存在诸多不足:

第一,造成了公民获取和利用信息能力的不平等,突出表现为城乡之间。高低学历之间的不平等。据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互联网普及率在城镇居民中达到21。

6百分号,而在农村却只有5。1百分号;在中国网民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超过四成(43。9百分号)。

第二,扩大了非理性化的参与。面对互联网中呈几何级数增长的网络信息,很多民众缺乏驾驭这些信息的足够能力,难以正确利用网络信息参政议政。[论文网LunWenData。Com]

1。4制度性保障的缺失。

目前,虽然尚未出台关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法律法规,公民参与制定公共政策的法律地位就得不到保障。另外,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也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使一些官员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忽视公民的需求和权利,影响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2改进问题的建议。

2。1转变观念,培养公民的参政意识与能力。

就公民自身而言,应在主动地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就政府而言,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自身所扮演的人民公仆“的角色;积极地在塑造参与型的政治文化,合理吸收西方社会民主自由的思想;兴办教育,提升民众素质。

2。2在完善现有参政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参政渠道。

就制度性渠道而言,首先要完善人大选举制度,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地方,适度提高人大代表的直选层次,加强人大代表与选民的制度化联系。其次,对现在的信访制度中出现的一些形式主义现象,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加以根除,完善现有的各种公民与政府部门的接触活动。再次,加强民间组织建设,努力实现政府与民间组织的有效沟通。平等对话,维护其自身存在的优势和独立性。除了完善制度性渠道,还应努力通过增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行电子政府等方式完善互联网络等非制度性渠道。

2。3加强体制保障。

首先,应该完善相关制度法规,使公共政策制定的程序制度化和法律化,保障公民的参与地位不可动摇。其次,指定责任追究机制,惩处制定公共政策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再次,建立公共政策的内外监督机制,监督政策制定的程序。方法及其合法性。

2。4合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英美和欧洲各国自70年代以来就开始了包括政府职能的市场化。政府行为的法治化。政府决策民主化。政府权力多中心化的变革。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推进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吴绍琪。郑红莉。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辽宁行政学报,2008,6。

[3]陈静。公民有效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制度创新[J]。管理观察,2008(7)。

[4]王春婷。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现状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6)。

[5]杨志。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J]。理论学刊,2006(7)。

[6]万朝珠。网络环境下公民有序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问题思考[J]。探索,2008。[论文网Www。LunWenData。Com]

论當前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现状及對策分析【2219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4354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