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业政策影响下的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分析
中图分类号:F312;F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4-3576-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4。061
TheImpacto论文网fNewAgriculturalPolicyonAgriculturalManagementMainBodyConstruction:TakingFamilyFarmofJingzhouCityasExample
LIUShu-yan1,2,YULei-lei1,HEXiu-bai3,ZHOUYi1
(1。CollegeofAgriculture,YangzeUniversity,Jingzhou434025,Hubei,China;2。Jingzhou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Jingzhou434023,Hubei,China;3。EconomicAdministrationofJingzhou,Jingzhou434023,Hubei,China)
Abstract:Thefamilyfarm,asanewagriculturalmanagementmainbody,couldeffectivelyimprovetheagriculturalproductivityandpromotetheoptimalallocationofagriculturalproductionfactors。therebyitwillcontributetotheprogressof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TakingJingzhoucityofHubeiasresearchobject,thenecessarypolicysupportofthemunicipalgovernment,thecurrentsituationofagriculturalmanagementmainbodyandpotentialproblemsduringthedevelopmentprocessoffamilyfarmwereinvestigatedanddissected,andaccordinglysomeresconablesuggestionswereputforward。Theresultsshowedthat,theimpactoftheguidingpowerofgovement’snewagriculturalpolicy,theprofessionalablityoffarmers,thefinancialinvestmentsourceandthestandardoperationofmanagementmainbodyandsoonwasvitalforthehealthydevelopmentofagriculturalmanagementmainbody。
keywords:familyfarm;agriculturalmanagementmainbody;agriculturalpolicy;JingzhoucityofHubeiprovince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经营规模较大。集约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农业经营组织,包括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是农业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更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主体。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家庭农场是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面向市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从事适度规模的农林牧渔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科学管理的企业化经济实体。对于家庭农场,高建斌[1]分析了农场制的起源。优势以及农场制可供选择的形式;贾大明[2]重点研究了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黎东升等[3]则从家庭农场的内涵。优势和现状入手研究了家庭农场发展;屈学书等[4]阐述了发展家庭农场的优。劣势并提出了工业化发展。社会保障体制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完善是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条件。本研究根据调查,总结了湖北省荆州市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农业政策对家庭农场发展的影响。
1荆州市农业基本概况
湖北省荆州市是江汉平原的中心城市,国土面积1。41万km2,常用耕地面积46。8万hm2,土地流转面积10。1万hm2,农业人口430。9万,下辖2区3市3县,其中有7个全国粮食生产大县“(监利。洪湖。公安。松滋。荆州区。江陵。石首),共有88个镇。14个乡。9个农场管理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2014年6月有新型家庭农场28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017个。荆州市是湖北省家庭农场发展较好的地区,选择该地区为样本,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经营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指出其发展之路,可为农业经营主体的健康发展研究奠定基础。2014年3~6月,通过荆州市农业局调研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基本情况,并通过下乡走访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荆州市的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进行了重点调查,了解了荆州市的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基本情况。2荆州市对家庭农场的发展出台了系列的支持政策
2。1制定了有利于荆州市农业发展的家庭农场管理办法
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发展家庭农场,荆州市积极行动,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在中央。省里对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注册办法以及实现途径尚不明晰的情况下,农业(经管)部门广泛调研,于3月中旬在湖北省率先制定了荆州市家庭农场认定登记管理办法。荆州市家庭农场示范管理制度。荆州市家庭农场简易会计核算办法,并及时开展认定工作,同时指导和帮助家庭农场建立管理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做到发展与规范同步,数量和质量并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农业部。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湖北省农业厅先后到荆州市调研家庭农场发展情况,湖北省农业厅对荆州市家庭农场发展印发了简报。荆州电视台。荆州人民广播电台对此作了专题报道,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湖北省广播电台和农村新报进行了联合采访报道。为了推动合作社发展,农业。工商部门联合下发了湖北全省第一个联合社发展的文件。这些机制创新主要体现在支持家庭农场和合作社联合社发展上。
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的条件下,有力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健康发展。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联系机制,农业。工商。财政等部门定期会商,工会组织。长江大学对新型经营主体培训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形成全社会共谋发展,共同促进的良好局面。
2。2结合长江大学农民创业培训基地,对家庭农场主强化培训,提高其经营水平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必须有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队伍。长江大学位于荆州市,有湖北省农业厅挂牌的农民创业培训教育基地。荆州市政府借助于该平台,每年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形式培训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1500人次,同时不定期组织开展外出考察交流学习。通过该培训,将长江大学的智力资源与农业资源进行了有机结合,提高了家庭农场主的种植水平,带来了新的创富思路,获得了新的管理操作模式。如荆州区川店的熊小波创立的香樟鸡“农业品牌通过培训授课,获得了新的营销渠道,开辟了电商通道,大大拓展了其业务范围。
2。3加大宣传,加强引导,鼓励家庭农场快速发展
强化对农村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宣传及典型的推介,放大政策的引导作用,营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良好氛围。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荆州日报对荆州市社区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规模经营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进行了系列宣传报道。农业部门编印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典型材料选编“。新型经营主体资料汇编“等宣传及培训资料2000份。同时,荆州市政府充分发挥试点示范的带头和辐射作用,每年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评选活动,荆州市共评选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个。专业合作社102个对其进行政策。资金扶持,加强其模范。带头。示范效应。
2。4树立典型,从资金。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荆州市政府下发关于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市场增量提质的意见3个文件,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近3年,各有关部门共为荆州市13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扶持资金1500多万元,荆州市财政2013年共安排275万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和鼓励家庭农场与合作社的发展。
3新农业政策影响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分析
3。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快速增长
2014年底,荆州市共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2。4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2905个,比上年增加600多个,尤其是下半年,每天成立近3个,数量居全省第三位,增速居湖北省第二位。合作社联合社发展到了15个,数量居湖北省第一位。农业(经管)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640个,认定数居湖北省第一位,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350个,其中310个是近2014年底2个月注册的,注册速度居湖北省第一位。土地股份合作社14个,数量居湖北省第一位,湖北省第一个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在荆州。专业大户超过2万户,数量居湖北省第一位。
3。2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质量得到快速提升
荆州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呈现出4个明显变化:一是从本区域。本产业。本行业发展向跨区域。跨产业。跨行业发展转变。15个合作社联合社初步探索走出了一条资源整合。产业延伸。联结紧密。利益共享的合作化路子。二是从做产业向做品牌转变[5]。农民合作社品牌意识明显增强,超过5百分号的农民合作社注册了商标,品牌效应逐年扩大。荆州区友信青鱼产销合作社海子湖牌青鱼销往全国各地,松滋市碑亭菊花土地股份合作社雅珊牌杭白菊每年供不应求,荆州区金橘岭家庭农场朱橘牌朱橘定点销往城区几家超市,价格高出普通柑橘0。5元/kg。2014年底,荆州市农产品中有中国驰名商标6个。中国名牌5个。有机农产品7个。绿色食品100个。无公害农产品383个。三是从重产品向重技术。重安全转变。90百分号以上的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以生产无公害农产品为目标,合理用药用肥,尽量减少农药施用量。荆州市蔬菜。生猪省级抽检合格率达到98。8百分号以上,主要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逐年下降。四是从低标准向高标准转变。荆州市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起点高,规模化程度高,生产方式发生根本转变,生产技术得到极大提高。荆州市粮食类家庭农场注册的经营规模不低于6。67hm2,比湖北省规定的经营规模高3。33hm2,而且实现了全程机械化,90百分号以上实现了工厂化育秧。经管部门认定的640个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平均23。33hm2,远远高于湖北省平均水平。蔬菜类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基本实现了钢架栽培或设施栽培模式[6]。
3。3示范带动作用显著增强荆州市2。4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网络农户3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5。73百分号,带动农户8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82。75百分号;荆州市有国家级示范合作社3家,省级示范合作社40家,省级十佳“水产。畜牧。农机合作社各2家,省级20强“渔业。农机合作社各3家,省级20强“畜牧合作社2家。入社农户31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9。15百分号,带动农户7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73。34百分号。经管部门认定的640个家庭农场带动农户5万多户。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农户3000多户,带动农户1万多户。
3。4农民收入大幅增加
荆州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网络农户的人均收入比当地农民人均收入水平高30百分号以上。2012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服务收入42亿元,其中纯收益5。8亿元,按交易量返还3。5亿元,社员比非社员人平增收37百分号。2014年640个家庭农场总资产过10亿元,纯收入过亿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纯收入达17万元。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农户户平增收1万元。荆州区友信青鱼产销合作社476个社员人平纯收入达到4万余元,10百分号以上的社员买了小汽车。松滋市碑亭菊花土地股份合作社102户入股村民每公顷1。5万元保底收入,年终分红,成员户均增收1。6万元。村民还可自愿参与合作社田间管理,一年打工“100多天,年薪“1万多元。公安县闸口镇榨岭村村民胡建新2009年承包村里的48hm2低洼地,自筹资金近90万元把这片低洼地改造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2012年收获粮食550t,纯收入60多万元。荆州市规模6。67hm2以上的粮食种植大户1300户,经营面积近2。67万hm2。
3。5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的快速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租赁。入股等形式将土地。荒山。水面等资源集中起来[7],规模经营,实现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劳动力。土地。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8],并有效降低了生产资料的投资成本,达到了提质提价增收。降风险减成本增收。增值返利增收的目的。通过土地流转,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投入到二。三产业,从而加速了农村劳动力转移[9]。荆州市土地流转总面积已达8。12万hm2,占农户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0。5百分号,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流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面积1。30万hm2,占荆州市流转面积的16。05百分号;流入专业大户的面积5。88万hm2,占荆州市流转面积的72。39百分号。荆州开发区永华家庭农场2012年整体流转荆州开发区滩桥镇马家岗村和武当园村2个移民新村土地313。93hm2,实行规模生产,2013年种植小麦133。33hm2,马铃薯26。67hm2,大棚蔬菜23。33hm2,大棚西瓜33。33hm2,露地双膜小拱棚西瓜13。33hm2,其他蔬菜66。67hm2,获纯利180万元。不仅解决了移民新村村民不适应平原湖区种植方式的矛盾,还吸纳了两个村150多个村民就业,村民不但每年可以获得10200元/hm2的租金收入,还有种田补贴,同时也可以在公司打工,打工一天收入120元,一年可挣2万多元。荆州区李宝均家庭农场流转本村及周边123户农民承包地171。87hm2,加上自有承包地1。87hm2,种植规模173。74hm2,中稻种植153。74hm2,早晚连作面积20。00hm2,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劳务成本,2014年仅种子。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方面就节约了10万元。
4家庭农场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对中国的农民来说,家庭农场毕竟还属于新生事物,其发展前景光明,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到家庭农场主的收益和生产积极性。一是对家庭农场缺乏清晰定义。尽管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及家庭农场,但如何定义却未给出统一标准,影响到如何界定。如何扶持。如何引入登记制度等一系列问题。二是缺少相应扶持政策。受没有进行土地整理的限制,机械化作业不便。昂贵租金占用了农民大量流动资金,土地整理无财力完成。一些处于试验阶段的家庭农场想扩大规模,但却遭遇了融资难题。三是土地流转难以形成规模[10]。面对农户承包地极其细碎的现状,要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最大难题就是不能租到成方成片的耕地,并确保租期相对稳定。主要原因是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模糊和农民的惜地意识。
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需要解放思想,要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构建包括财政。税收。土地。信贷。保险。社会保障等在内的综合支持体系。一是应该尽快给予家庭农场应有的法律地位;二是认真研究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基本原则和实现途径;三是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同时还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新农业政策影响下的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分析
新农业政策影响下的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分析【4599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43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