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术与政治,韦伯在1919年的讲演中断定:这是两个完全异质的问题“,一名科学工作者,在他表明自己的价值判断之时,也就是对事实有充分理解的终结之时。“(韦伯:学术与政治,三联书店,1998年,第38页)学术独立于政治不但是韦伯的结论也是普世性的现代诉求,五四以来的中国学术之具有现代性,正其内论文网在的自由品格。但千方百计争取独立的中国学术,遭遇的却是前所未有的全能政治,政治的缠绕和权力拘束为所有学者难以摆脱,其关系之复杂。过程之曲折,即使细读韦伯也无法透彻理解。
1986年,著名哲学史家贺麟先生将1947年完成的当代中国哲学一书修改后以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为名重新出版。新序有言:全书在不影响原书的体系及主要论点的前提下,作了适当的修改和补充。“(新版序)揭呈此一修改所关涉的诸多方面,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学术与政治在现代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关系形式。
一哲学的政治化
经过50年代政治学习。思想改造和学术思想批判等洗脑“。交心“的运动之后,贺麟一代的学者纷纷修改旧作以适应新的环境。冯友兰修改中国哲学史,刘大杰修改中国文学发展史等都是著例。贺的中国当代哲学之所以要等到80年代才修改再版,原因正如他1988年为文化与人生的新版写序时说的:我记得我在1947年出版的当代中国哲学一书,曾引起一些人的注意。我对于孙中山知难行易说的意义,驳斥傅铜。胡适。冯友兰等人反对此说的论点,及发挥知行合一说的理论,也还有其新颖之处。不过严重的错误在用了一定的篇幅吹捧蒋介石所谓‘力行哲学’。“(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新版序言)除了吹捧蒋介石,此书还包含对辩证唯物论的根本性批判,如此强烈的政治色彩在此前的30多年中连修改的基础也不具备。1986年新版之新,即在于以一种新的政治标准代替旧的政治标准,新旧两版实际上都具有政治化写作的性质。
贺在新版序中交代说:只有第三章时代思潮的演变与剖析,因为涉及政治问题,且系学生的笔记写成,由于我当时对于辩证唯物主义毫无所知,所以这次作了较大的修改。“就物质在于意识之先“而言,旧版认为这是科学常识而非哲学,哲学要问在理论上逻辑上什么东西最根本最重要:什么东西是核心,是命脉?“新版在物质在于意识之先“之前加上有人误以为“数语以为限制;在指出哲学与科学的不同之后,加上这并不能说是辩证唯物论“一句,表明所批评的并非真正的辩证唯物论,但辩证唯物论究竟是什么,新版却没有交代。
就辩证法来说,旧版首先强调,辩证法产生于哲学家研究人类情感生活后发现的通理,只有应用到精神生活内心生活上去,才见其生动活泼“。贺本以此批评唯物辩证法,新版却加上各国新黑格尔派大都认为“一句,表明这不是自己的观点。其次,辩证法不能颠倒:并没有把黑格尔的辩证法颠倒过来。我们要研究辩证法还当读黑格尔柏拉图的著作。读的著作对于辩证法的学习,并无多大帮助。“新版删去了最后一句,减轻批评的力度。第三,关于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旧版认为对对立统一“的原则,辩证唯物论者从不曾好好发挥“,新版式改为辩证唯物论者不见得有更多更好的发挥“,语气稍缓;有关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新版没有改动;关于质量互转规律,旧版认为质量关系既无所谓互转,其本身和辩证法也不相干“,新版改为它们的对立,不是僵死的,也有互相转化,自身辩证发展的过程。“有改有不改,新版对辩证法的评论前后矛盾。
就唯物史观而言,旧版以以上种种说明了辩证唯物论哲学思想的贫乏,不过辩证法唯物论主要观点还是它的历史哲学“开头,新版把这一句话改为以上种种说明了辩证唯物论哲学的方法论,许多都是承黑格尔而来的。“语气由批判改为介绍。旧版对唯物史观的批评有三点:一是判定它是注重社会背景的历史观,属于客观的或外观的研究“,虽不能说错,却不如从思想本身来看思想“的内观法的深刻;二是不同意下层决定上层:在我们看来,经济始终是工具,上层的生活才是目的,我们固然不否认工具的重要,但是我们更注意目的的重要。“归根结底不是经济支配人,而是人在支配经济,我们表面上受经济支配,实际上受经济背后的主人公支配。“三是认为阶级斗争理论不足以解释历史:这种只是政治斗争的一个口号。但是历史上的斗争并不限于阶级,我们也可以说历史是观念的斗争,民族的斗争“。新版对这三个观点基本没有修改,我们无法从中看出贺对唯物史观有什么新的认识。(以上修改情况,参看旧版第61_67页,新版67_74)
旧版一以贯之地以批判“为基调,首尾一贯;新版易批判“为剖析“,有所肯定却又保留了大部分批判“,实际上并未改变旧版对辩证唯物论的批判。从弃旧迎新的角度看,这一部分的修改是不成功的。为贺设想,最好的办法应当是全部改写。
其实,新版的改动决不限于第三章。这一章的内容是批判实验主义和辩证唯物论,以过渡到正统哲学与三民主义哲学的展望“。所谓正统哲学“,主要是西方源自古希腊罗马的德国古典哲学和中国程朱陆王的新儒学,它的当代版即是三民主义哲学。三民主义哲学既如此重要,故旧版第四章全部讨论知行问题的讨论与发挥“,前4节讨论孙中山的知难行易“,第5节讨论蒋介石的力行哲学,以为当代哲学“的总结。孙中山既仍被奉为GM伟人,自无需大的改动,第五节则须全部删去并换上毛泽东。贺在新版序中对第四章的修改情况不着一辞,何以如此,我们不得而知。
旧版对蒋的评论,首先是在中外哲学的比较中发现其政治意义。深切著明地见到一个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须建筑在一个伟大的民族哲学与民族精神复兴的运动上面,恐怕要首推为德意志复兴建立精神基础的大哲学家费希特了。而蒋先生谋国规模的远大,识见的超卓,却处处与费希特所见,几若合符节。“(旧版第107页)如批评本民族之堕落,复兴民族首在复兴民族的道德。发展民族性等,蒋都堪与费希特媲美。其次是从融会王阳明与孙中山的角度表彰其哲学价值。贺认为,王阳明致知之教,其归宿即在一个行“字,蒋的力行“就是重新提出阳明的致良知之教。鉴于孙中山认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与真理相背驰,而无补于世道人心“,蒋特别提出致知难行易的良知“来融会阳明与中山。所谓致知难行易之良知“,就是本着我们自己的良知,照着我们总理知难行易的学说去做。“我们大家皆知道知难行易的哲学,是今日救人心救民族最好的学说。这个知道就是知,就是良知。我们能够努力实行这个知难行易的学说。这就是致知难行易的良知。“(旧版第111页)一个融会了从王阳明到孙中山的哲学,当然就是中国哲学史上知行问题研究的最高成果:蒋先生的力行哲学实在是发挥了中山先生知难行易说的伟大成果,也就是为知难行易谋最高的出路,求最高的证明。“(旧版第117页)其三是把行“与古儒仁“。诚“联系起来分析其文化贡献。旧版把蒋的前后言论联贯起来,认为蒋先生不惟承认仁是人的天性,而且指出行亦是人的本性。这种看法不惟对人性有新认识,且于孔孟性善说也有新的证明与发挥。“(旧版第113页)蒋的人生观实亦代表中国儒家正宗的仁的人生观“。
蒋之于中国哲学是如此重要,一旦删去,岂不残缺不全?贺应当感到高兴的是,蒋之后有毛泽东。实践论所论也属于哲学史上的知行问题,而且他同样重视实践。所以以毛易蒋,内容上仍然和谐一致。新版以知行合一问题_由朱熹。王阳明。王船山。孙中山到实践论“为结束。从辩证法唯物论的认识论来看“,朱熹的知先行后论没有看到知识的感性和实践的基础;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只是主观上内心体验,王船山见解正确却没有把知行问题作为哲学的重点;孙中山的知难行易缺点最少,但把知行划分为二截,认为难易悬殊,理论实践上都有困难。毛泽东不像朱熹那样把知行分为二截,也不像王阳明那样在当下的直觉里或内心的良知里去求知行合一,他乃是在阶级斗争和社会实践。生产实践里去求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他不像孙中山那样去作知行孰难孰易的比较,他不像朱熹。王阳明两人那样皆同隐于内心生活体验。知先行后的说法,而是提出知识出于实践而又为实践所证明的实践论。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掌握住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武器,并灵活地运用它来处理知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知行统一论。所以他在立场上,唯物观点上,辩证方法上以及问题的提法上超过了孙中山,扬弃了。发展了王船山的GM观点。他文中虽未提到他们,然而他又没有把他们的贡献完全抛开“。(新版第209页)所以,不是孙中山,更不是蒋介石,而是毛泽东,才是中国哲学的最后总结。
49年以后的旧作修改一般都不成功。冯友兰对此体会甚深:在解放以后,我也写了一些东西,其内容是主要是忏悔,首先是对我在40年代所写的那几本书的忏悔。并在忏悔中重新研究中国哲学史,开始写中国哲学史新编。“但这个修订本只出了头两册之后,我又感到修订得连我自己也不满意。我又着手修订修订本,但是在它即将付印之际,我发现这个修订修订本也必须重新再写。这一次,我完全从头开始重写。三十年已经过去了,就这样修订。重写,还没有出版定本。“(三松堂自序,三松堂全集第一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37。309页)贺对第三章的修改是不成功的,但第四章以毛易蒋后,读起来并无突兀凑合之感,因为新版旧版都是政治化写作,其上下关系。历史位置乃至一些观点大同小异,两版各成一史,均较完整。可见,如果政治的力量强大并内化为学者的自觉认同,则政治与学术就没有矛盾。40年代发挥蒋介石,80年代阐释毛泽东,其间的过渡当然充满紧张和苦恼,在两头却似乎圆融无碍,水到渠成。
二政治家的哲学化
哲学家认同政治,政治家需要哲学,哲学与政治在现代中国有相互接近的趋势,这是政治家进入哲学史的基础。
古中国有君师合一。政教合一的传统,在此传统中成长起来的蒋。毛都有老师“情结,蒋爱以校长“自居,毛在给个人崇拜降温时仍愿保留伟大导师“。自然,对于始终以GM者“自期的政治家来说,传统观念的存续并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现代中国全能政治的需要。领袖不只是拥有至上权力,更应当具有思想道德上的权威,以其道易天下。所以在繁重的军政事务之际,他们都一度成为哲学著作家。蒋介石认为:有了哲学基础,然后我们的人生观才能确定。一切荣辱,成败,利害,生死,才能看透。。。。。。一个人没有确定的人生观,临到危险的时候,就难免变节,临到富贵贫贱转变的时候,也难免变节。“(旧版第108页)毛泽东也认为:一切大的政治错误没有不是离开辩证唯物论的。“(陈晋主编:毛泽东读书笔记,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831页)他们都认识到,为着实现治国平天下的大业,哲学不但可以用而且必须用。
哲学如此为政治家看重不是偶然的。从晚清开始,注重自我意识。反抗权威。重心贵力的陆王心学及大乘佛学独得盛大发扬,在不同时期担当了国家领导之责的蒋。毛两人,均对陆王心学深有体会,都认识到GM需要的个体的坚强意志和牺牲精神。虽然在政治上尖锐对立,但他们的哲学却有两个共同的特色。一是注重精神。蒋介石有言:我们今天要抵抗敌人,复兴中国,完成GM,并没有什么困难,只是在我们一念。……只要个个人照着自己良心上所认为应该做的事去做,则一切不好的动念,如个人的意见和私仇可以消除净尽,这是致良知。“(旧版第110_111页)毛泽东在矛盾论也使精神突破物质的限制: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是同时又承认而且必须承认精神的东西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后来更是越来越强调人是决定性的因素:最重要的方面是能动性,提高中国人民的能动性。热情,鼓吹变革现实的中国是可能的。“(毛泽东读书笔记第828页)二是强调行动。蒋介石有云:致就是行,致良知就是要打破行难的错误观念,就是要实实在在地去做。“(旧版第110_111页)毛泽东不但早期即有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名言,后来也认为先行后知,知难行易“(毛泽东读书笔记第863页)哲学的政治功能之一,是砥砺主体意志,鼓舞行动勇气,这里的意志是有明确的目标和统一的纪律的意志;行动是有组织。有目的的集体性政治军事斗争,他们的哲学是掌握群众的理论,是变为物质的精神。蒋。毛都不是柏拉图意义上的哲学王“_按照英国学者巴克的解释,理想国“的哲学家不能对国家进行任意的动摇和变化,他应当让它在对其基本原则的忠实尊奉中保持稳定,静物一样的稳定。“(厄内斯特?巴克:希腊政治理论,吉林人了出版社,2003年,第286页)
蒋。毛是否有入史的资格,要由史家来审查。确实,我们没有看到一本西方哲学史把拿破仑。俾斯麦或其他什么政治人物的思想写进去。罗马皇帝奥勒留之入史,不是因为他是皇帝,而在其沉思录是斯多葛主义的经典,而且奴隶出生的爱克比泰德也享有同样的哲学地位。但是,蒋。毛的哲学并非政治家的私人独语,而是现代中国牢笼百态的意识形态,一度为无数人所信仰。抗战前周佛海说过:相信主义要做到迷信的程度,服从领袖要做到盲从的程度。“(引自艾思奇<中国之命运>_极端唯心论的愚民哲学,艾思奇文集第一卷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687页)1958年,柯庆施等人也说过:相信毛主席要相信到迷信的程度,服从毛主席要服从到盲从的程度。“(引自李锐毛泽东的晚年悲剧,南方出版社,1999年,第338页)这种个人崇拜的言论,反映的是一种主义“言说是如何成为一种真实的动员力量,并深刻地导引。规范着所属时代的文化思想,这就是毛的名言加秦始皇“的真正意义。所以主义“云云不一定是哲学,却常常支配着哲学。比如贺麟的唯心认,一方面固然有德国古典哲学的资源,另一方面也与主义“取同一主张:新的中国哲学,主张一切建筑在理性的基础上,精神的基础上。没有精神,什么都没有。也只有精神的基础才是最巩固的基础。GM先要革心,知人贵相知心,甚至战争也以攻心为上。“(旧版第68页)49年以前的哲学史要写蒋介石,49年以后的哲学史要写毛泽东,迄今为止,海峡两岸关于毛。蒋的哲学研究已是汗牛充栋,其中不都是宣传。
[1][2]下一页
哲學与政治之辩证:贺麟的经验【5635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75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