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關于辽宁营口温泉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3855字】

时间:2023-06-12 21:06来源:毕业论文
關于辽宁营口温泉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3855字】

摘要:营口市以其上佳的温泉资源本质。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储量驰名中外。营口温泉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在大量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营口温泉旅游的优劣势进行


摘要:营口市以其上佳的温泉资源本质。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储量驰名中外。营口温泉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在大量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营口温泉旅游的优劣势进行了探讨,进而给出开发营口特色温泉旅游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字:营口;温泉旅游;开发。

营口市温泉资源极其丰富。历史悠久,16世论文网纪前,当地人就用温泉沐浴治疗疾病。营口市以其上佳的温泉资源本质。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储量驰名中外,在明代就有客来争解带。万劫付一洗“的盛况。

目前营口市主要有熊岳温泉旅游区。双台温泉旅游区两处温泉旅游度假村,是著名的地热带,一般为80℃-90℃的高温水,有的温泉水甚至达到100℃以上。营口温泉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本文在大量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营口市发展温泉旅游的优劣势进行探讨。

一。开发营口温泉旅游的优劣势。

(一)优势。

1。资源优势。

(1)温泉资源品质上佳。医疗保健功能健全辽宁营口的温泉资源类型齐全。品质上佳,含有钠。钾。硫。等大量的矿物质,对风湿。类风湿等老年慢性病有良好的疗效。比如双台温泉的热水矿泉具有以下四个特点:放射性氡的医疗矿泉,可用于治疗痛风。风湿。心血管。高血压等疾病;硅酸泉医疗矿泉,饮用可以防止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强筋健骨;氯化钠泉医疗矿泉,此泉水具有较高的渗透压,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并且有护肤。防暑的功能;健身理疗热泉,其水温可达80℃-90℃,具有镇静去痛,治疗高血压。风湿。骨肢僵硬的作用。

(2)自然生态环境良好。

温泉旅游开发如果只靠单纯的温泉沐浴很难保证全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寒冷的季节是温泉旅游旺季,而炎热的夏季则是温泉旅游的淡季。而营口市温泉资源周边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就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机遇。营口市温泉资源地区往往紧邻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而且营口市西临渤海辽东湾,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光照充足。营口温泉附近古树参天。环境宜人。绿树成荫。温泉掩映在绿荫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优越,开发温泉度假。森林度假产品潜力巨大。

(3)区域旅游资源丰富。

营口区域旅游资源丰富,有山。有森林。有海。有温泉,具有生态性。绝特性。多样性的特点;同时具有望儿山公园慈母文化。金牛山人“遗址。巨石文化。古代钱币文化。东汉永和九年“文字砖等文化旅游。温泉旅游可以和周边旅游资源。产品成为互补格局,开发成度假。休闲。观光。探险为一体的旅游产品。

2。市场优势。

营口温泉周边辐射范围内的人口大约有3000万以上,再加上中长线的旅游组织以及流动人口,营口温泉旅游每年大约可以迎接30万人次以上的游客量。而且营口市场范围内的客户群体不仅具有一定的消费欲望,也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其中同时还有一定规模的高消费客户群体。而且东北人向来具有浓厚的洗浴生活习惯,这为营口开发温泉旅游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另外,营口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在欧美。日本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而且营口具有优越的生态优势。区域优势和交通优势,极易受到临近省市和国外旅客的青睐。

3。营口市的区域优势。

营口市一市两港,辽河老港成为东北第一个对外开埠的口岸,1984年兴建的鲅鱼圈新港是全天候。不淤不冻。四季通航的深水海港,是东北第二大港。中国第十大港,近期新建的仙人岛新港使营口将成为拥有三个港口的城市。除了水上交通方便之外,双台温泉旅游渡假区紧邻哈达客运专线。沈大高速公路等,东北铁路。电气化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交通网络纵贯营口全境,营口立交桥成为东北最大的交互式立交桥。近期规划的营口机场将按民航机场4C级试航标准建设,中远期规划将按4D级标准建设,远期将按4E级标准建设。正在修建的辽宁省滨海公路辽河特大桥,将成为连接营口。盘锦的枢纽,起于滨海公路延伸线。终于营盘公路,将于2010年底竣工。

(二)劣势。

1。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温泉的分布受到地质结构的影响,因此温泉旅游资源具有稀缺性。脆弱性以及不可再生性。温泉是极易被污染的旅游资源,污水回灌。盐碱化。水位下降都会对温泉造成及其严重的破坏,甚至影响温泉旅游资源的正常开发。利用。营口市温泉开发初期,由于没有合理配置足够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没有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一些温泉污染严重,其治理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因此,温泉旅游资源开发前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利用。

2。产品单一。缺乏新意。

目前,营口市温泉度假的旅游产品还比较单一,大多局限于游泳。洗浴等方面。某些开发地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以往的思维模式,呈现以洗浴。疗养。休闲为主。以观光。娱乐为辅的组合,建设项目大同小异,产品开发单一,缺乏新意。在产品的设计上未能深层次的挖掘营口的地方文化,现有的仿欧式建筑不仅无法呈现营口市特有的文化内涵。人文景观,而且对温泉旅游产品的主题形象定位有着消极的影响。

3。缺乏鲜明的品牌形象。

尽管营口市拥有丰富的温泉旅游资源,投资上千万的温泉旅游产品也很多,在辽宁省有一定的知名度,却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品牌形象。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也要通过一些市场促销手段,及时向旅客传递旅游信息。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没有对各个景区进行很好的包装策划和市场促销。尽管营口市的温泉资源都具有历史悠久的先天优越性,但养在深闺人不识“。因此,通过一系列的包装策划和市场促销手段,使营口温泉旅游树立鲜明的品牌形象显得异常重要。

4。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营口温泉旅游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加上法律机制。行业规范较少,导致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营口目前温泉旅游的服务人员多是当地的居民,其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整体较低,很少进行过服务行业正规的学习与训练。而且目前对于温泉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一般还都是民间企业进行独自培养,导致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不高的局面。

二。几点思考。

(一)科学开发。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科学合理的制定温泉旅游开发规划,是辽宁营口市温泉度假村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应对营口市温泉资源的分布,现存及潜在的客源市场,游客行为。游客的总体流量及其特点,游客不同年龄。收入。需求的心理需求进行调研,聘请专家对温泉资源做整体布局,进行准确市场定位,整合设计各种细分市场温泉产品,最大程度的利用。发挥营口的温泉资源优势。

在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营口温泉资源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目前,除了矿产资源保护法之外,还未有专门的温泉立法和行业规定。日本政府1948年就颁布了温泉法,对温泉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做了明确规定。因此,在进行营口温泉资源开发的同时,也要以不破坏资源本身以及周围环境为前提,制定相关保护规划,实现营口温泉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丰富产品内容。

产品创新对于目前相互模仿非常严重的温泉行业至关重要。营口市在开发温泉旅游产品时,要突出地方特色,开发适用不同消费群体。不同消费时段。不同消费内容。不同消费档次的系列产品。比如可以设计健康温泉旅游产品。医疗温泉旅游产品。美容温泉旅游产品。还可以根据消费者不同的收入。年龄段。需求。爱好等来设计出不同类别的配套产品。同时营口望儿山等历史文化独具特点,在进行温泉资源开发时应该摒弃纯粹模仿欧式。日式的建筑的固相思维,而要结合自身的文化特色来设计。

(三)树立品牌意识。

树立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是使营口温泉旅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必然选择,采取必要的宣传促销手段提升营口温泉知名度是必行之路。比如可以采用文字宣传。影响宣传。网络宣传等。同时,营口市应该开发出独具地方乡土特色的饮食文化。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使营口当地的文化与温泉旅游紧紧相连,打造一种具有营口特色的温泉文化旅游品牌。

由辽宁省旅游局和营口市政府主办的一年一度的中国·营口(熊岳)国际海滨温泉节就是宣传营口温泉旅游业最有力的工具。比如2009年举行的温泉节,有外交部长李肇星。驻华大使。各国旅游专家。中外企业代表。各大报纸。电视台近800人参加了开幕式。这是展示营口市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高端旅游产品,加强国际温泉文化交流的一次盛会;是营口市诚邀四海宾朋,感受魅力温泉,把渤海明珠鲅鱼圈,中国北方亚龙湾“的城市品牌推向世界的一次盛会,这对营口市温泉旅游业扩大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鲜明品牌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

温泉旅游是新兴的行业,温泉旅游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很高,因此营口在完善旅游设施。加强环境整治的同时,也要加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从而提高温泉旅游行业的整体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营口温泉旅游必须加强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比如岗前培训。外派培训和岗位培训等。也可以通过加强与营口市内旅游高等院校。旅游职业培训机构的合作,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另外,还可以借鉴日本实施温泉治疗医师认证制度这一经验,实施一些行业规范和标准准则,使营口温泉旅游行业的开发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

随着当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开发规划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作为新兴行业的温泉旅游开发也受到了高度重视。营口地区温泉资源丰富,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成熟的温泉旅游度假区。但是业界。学术界未能充分认识到温泉开发的科学。合理规划的重要性,温泉旅游资源的稀缺性。脆弱性,旅游产品单一。无创意性,温泉旅游的品牌战略性和从业人员培训的重要性。因此,充分认识温泉旅游资源的价值,了解掌握营口开发温泉旅游的优势与劣势,采取必要方法和策略合理的开发旅游资源,对营口温泉旅游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上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兆昌,朱琨。供水水文地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

〔2〕张建。再论温泉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7(11)。

關于辽宁营口温泉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3855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7614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