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汉中市生态旅游开发状况与问题分析【3497字】

时间:2023-06-12 21:11来源:毕业论文
汉中市生态旅游开发状况与问题分析【3497字】

汉中市生态旅游开发状况与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30


汉中市生态旅游开发状况与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3003702

1生态旅游的概念

由于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对世界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克服传论文网统旅游带来的种种问题,许多的有识之士开始关注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来指导旅游业的开发,而生态旅游作为可持续理论指导下的旅游模式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生态旅游的兴起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旅游上的鲜明体现,也是人们追求高品位生活的必然要求。

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保护会议上,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提出的生态旅游“概念被正式确认,他认为生态旅游是带着研究。欣赏和品位自然风光。野生生物及当地文化特征的目的,去往相对没有污染或破坏的自然区域的旅行活动。“

随后又有许多专家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旅游的概念,对生态旅游做了多方面的解释。如美国世界自然基金会研究员伊丽莎白?布尔1990年对生态旅游作出定义: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基础,为学习。研究。欣赏。享受风景和那里的野生动植物等特定目的而受到干扰比较少或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所进行的旅游活动。“后来她做了些修订: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目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有助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旅游。“

2汉中市生态旅游开发状况

2。1独特的地理区位和优越的自然环境

汉中市地理区位独特,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优越。汉中盆地内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4℃,年平均降水量900毫米左右。境内有汉江。嘉陵江等水系,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50。2百分号。汉中南屏巴山,北依秦岭,毗邻四川。甘肃,处于地理版图的中心位置,同时也是南北方的交界地带。

2。2生态旅游资源种类丰富

汉中生物资源种类丰富且品种多样。根据调查,植被覆盖率达56百分号,森林覆盖率达50。2百分号,高等植物有40多种,可利用草地33。33万hm2,活立木蓄积量8781m3。野生动物有534种,其中有50多种被列入国家级的重点保护对象,特别是大熊猫。朱?q。金丝猴等稀世珍宝驰名中外,极具观赏和研究价值。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省级森林公园5个,是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地区。另外,汉水上游汉中湿地是独有特殊风韵的生态旅游资源,沿岸分布众多的名胜景点,有着较大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开展生态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

汉中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系和人文景系景类资源分布较完备,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珍惜性。资源单位数量具备一定的规模,有着较强的资源集中度(参见表1)。

表1汉中市生态旅游资源谱系

景系景类景型资源单位个数

自然景系地文景观景类山岳型森林公园:河谷。草甸。彩林溶洞。湿泉。亚高山高原风光。喀斯特地貌。汉江。嘉陵江水源水系6

水文景观景类自然保护区。水利风景区。水系风景名胜区10

古物景观景类

历史遗产景类古文物。古建筑。古墓葬。GM纪念地27

人文

景系现代人文吸引物景类一江两岸工程。生态公园。主题公园。珍稀植物园。民俗园广场。山庄。度假村。宗教殿堂。旅游纪念品。雕塑50

抽象人文吸引物景类戏曲艺术。艺术作品。民间歌舞。民间艺术。风味饮食9

服务

景系旅游服务景类旅游住宿设施。旅行社。旅游管理机构11

合计728113

2。3生态旅游建设初具规模

汉中市着力调整产品结构,建设休闲汉中。积极响应国民休闲旅游计划,深度开发文化休闲。古镇休闲。田园休闲。温泉休闲等产品,形成旅游消费新热点;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以一村一品一游“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加强要素建设,提高综合配套能力。

目前汉中市已基本形成了以环城市珍稀花木基地休闲度假游;以古汉台为中心的汉文化一日游;以石门水库。红寺湖水库。南湖为代表领略汉中西北小江南特征的秦巴风情游;以国家级长青自然保护区。佛坪自然保护区为中心的野生动物观赏游;以黎坪。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的休闲观光度假游;以樱桃。桔柑。茶叶。荷花为特征的特色农业观光游。

3汉中市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汉中不仅有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而且具备开展生态旅游的潜力和优势。但在生态旅游发展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3。1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对生态环境造成破环

汉中市现有的生态旅游景区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基本上属于资源导向“的粗放型开发,大多数景点仍停滞在发现阶段,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使得大多数景点的开发处于一种比较盲目的状态,常常出现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的现象,景区内人工设施的大量建设使得与生态旅游的原则格格不入,如黎坪景区从天书崖通往中华龙山的道路被修建成水泥路面,与景区内绿树成荫的格调形成明显的反差。再如南湖风景区中的湖心岛上修建了一些碰碰车。摩天轮等娱乐设施,喧闹的氛围使这里失去了往日的清静。

3。2生态旅游开发特色不够突出

由于在开发过程中对资源调研不够充分,造成各生态旅游景区内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特色不够鲜明突出,没有显示出汉中生态旅游资源的特色,使许多本应具备很高品位的生态旅游资源被埋没,削弱了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另外,在开发过程中大多是模仿国内其他地方生态旅游景区的模式,没有开拓出一条适合汉中自身情况的发展之路。例如华阳国家自然保护区和黎坪国家森林公园同属于自然型生态旅游资源,景区内均以使用观光车将游客送至各个景点的形式开展旅游活动,在游览过程中只是走马观花的欣赏自然风景,缺乏对自然资源的科普知识讲解以及对游客的生态意识的培养。又如青木川古镇和华阳古镇的建设上颇为相似,古镇街道两边的建筑样式趋同,没有突出两者之间的差异性。

3。3交通通达性不强

由于汉中市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各生态旅游地分布较分散,公路交通建设相对滞后,道路交通网络密度低,往返线路重复,输送能力有限,个别地区路况较差,通达性不强,严重限制了本地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造成好酒也怕巷子深“的尴尬局面。例如位于宁强县的青木川古镇,这里保留了民国时期古镇的原始风貌,并且拥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但由于通往古镇的道路建设滞后,很多路段行车困难,从汉中市区到达这里通常需要六个多小时的路程,使得很多游客对这里望而却步。

3。4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的相对落后,汉中当前许多生态旅游区的从业人员环境意识相对淡薄,通常会忽视旅游经营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的影响,忽视区内环境教育功能,缺乏生态旅游区的环境解说系统,对生态旅游者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落后,造成了区内乱搭乱建。乱捕乱杀的状况。再加上受经济利益驱动,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过度的开发,造成生态旅游环境进入恶性循环,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影响了汉中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汉中市生态旅游开发对策

4。1实施科学规划,重视生态资源的保护

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离不开科学的调查研究,所以组织一批专业的专家学者对汉中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一次详尽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适合汉中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调查要全面,规划要合理,坚持适度开发的基本原则,根据景区的环境承载力确定游客进入的数量。景区内旅游设施的建设要因地制宜,做到与自然景观和谐共存,尽力做到不破环自然景观,不污染环境,保持景区原有的风貌。

4。2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

以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和著名风景区为依托,打造一批生态旅游景区。如黎坪国家原始森林观光游览区,留坝紫柏山高山草甸旅游区,洋县大熊猫。朱?q珍稀动物观光考察游览区,城固桔园生态旅游区南湖。红寺湖水上旅游区,天台山。哑姑山国家森林公园,定军山―武侯祠风景区等。将这些景区打造成为有鲜明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甚至世界上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生态旅游景区。

4。3加快旅游交通线路建设,提升景区可进入性

旅游应着力加大对道路交通系统的升级建设,对通往景区的公路应实现无障碍化“,改善道路行车条件,进一步缩短到达景区的交通时长,提高游客进出景区的交通舒适感。对通往景区的车辆进行升级换代,替换掉一些车况不好的老式客车,升级成车内环境良好,行驶安全可靠的新型客车,从而提升游客的旅游交通舒适度,为游客留下良好的旅游印象。

4。4加强教育,培养专业化人才

从业人员的素质对生态旅游景区的管理和运营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对汉中生态旅游景区的主管领导。工作人员。导游进行生态旅游观念的教育,尤其是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导游人员,不仅具备基本的导游知识,还应掌握专业的生态旅游知识。制定汉中生态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制度,抓好从业人员的管理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汉中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应紧密结合区域资源与环境条件,同时加强生态旅游专业化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并不断普及生态旅游知识,增强公众的生态旅游意识,为全面促进区域整体开发奠定基础。

汉中市生态旅游开发状况与问题分析

汉中市生态旅游开发状况与问题分析【3497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7628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