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旅游形象境外推广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7006504
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漫长历史演化的民族文化,汇集历史上各种思想观念与意识形态,集萃中华传统各领域特色技艺,反映中华论文网民族自身风貌与特质,体现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持续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灵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在国际上作为旅游目的地树立良好形象。展示独特魅力。塑造价值品牌的必有途径。
1传统文化与国家旅游形象境外推广的关联
1。1溯往: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一直是国家旅游形象境外推广的核心吸引
早在1984年出版的中国地理大百科全书就曾指出,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各种形态的文化均可以成为吸引旅游者的因素。传统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多样的形式一直是入境旅游中对外着意展示的核心吸引物。从现阶段国家旅游形象品牌化实施主体国家旅游局的各种外宣资料,各地各级旅游主管部门的旅游资源外宣文本。海外合作旅行经销商主推的旅游路线,无不深刻有历史“。文化“与遗产“烙印。同时,国外旅游指南如探索中国。孤独的星球等,其对中国旅游的展示也无不对中国传统文化浓墨重彩,如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苏杭的亭台楼阁。保定的北方特色民居。北京胡同人家的鹦鹉笼子。妖娆华丽的丝绸。各色纷呈的小吃,无不吸引着古往今来纷呈沓至的海外游客。另一方面,境外受众的认知也对其进行了佐证,如2007年美国CNN新闻集团委托Synovate咨询公司完成的中国旅游业全球认知。2008年南卡罗来纳大学受中国旅游局委托完成的美国婴儿潮“旅游者的出境游意向对中国的印象等调研结果表明,历史遗迹“。自然景观“。艺术文化“。传统节日“等具有较高知名度,是受访者最感兴趣的。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3显示,对于国外游客而言了解中国特色文化以及游览观光仍是主要目的。Google于2013年7月发布的中国入境旅游白皮书同样显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最让国外游客心动。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是入境旅游在国际视阈中一直以来的核心吸引。
1。2观今: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升是国家旅游形象境外推广发展态势的内在诉求
信息传播方式。大众获取信息媒介偏好的变迁,使旅游境外推广方式也随着发生深刻变化。当今依托新媒体和事件营销的智慧型推广已成为重点。旅游市场推广部门针对目前这种新态势,对于国家旅游形象的对外推广也在由粗放静态推广开始着力发展为集约动态推广。在美丽中国之旅“的国家整体旅游形象统领下,在传统国外旅游展会和旅游推介会的基础上,一方面逐渐注重依托新媒体开展靶向度。精准度更高的境外推广活动,另一方面,在常规境外推广的同时寻找机会利用公众关注事件借势引爆,以较低成本获取国际受众的高关注度。前者如2013年启动中国旅游海外推广网站,开设Facebook与Twitter账号,上海。青岛。辽宁。新疆等地推出旅游政务网的不同外语版本。后者如较早的如北京奥运会开展的2008北京:中国欢迎你“活动,近期的如2013年诗画浙江“LOGO全球征集活动等。推广活动是一种外在的展示形式,其魅力的深层支持来自于其旅游业自身各层次各环节的内涵支撑。旅游作为一种发展和享受性消费,兼具物质和精神双重消费功能,是一种生活消费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的较高层次需求消费。这种精神消费需求赋予旅游业灵魂“即文化的特殊重要性,而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一直是中国旅游在国际视阈中的核心吸引。因而,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赋予旅游产品传统文化魅力内涵,给予国家旅游形象境外推广的内在支撑,是当下纷繁旅游境外推广活动提升效用的内涵支撑诉求,也是入境旅游发展的驱动力来源。相反,失去文化特质内涵的推广活动就只能不断地流于形式炒冷饭。
1。3展未:传统文化将是入境旅游新常态下国家旅游形象的内核
随着改革红利“成为新一轮旅游的主要驱动力,入境旅游将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迈入到稳健理性增长的新常态。未来,休闲旅游日趋发展成为全球大众的生活方式,民众更倾向于选择差异性的相似性旅游产品。此,国家旅游形象的境外推广在差异性的历史遗产展示的同时,将同时注重相似舒适性的社会文明。国家富足的国家旅游形象的展示。在以往的自然人文遗产的旅游形象宣传中,中国传统文化自然是不能缺席的,但是在未来旅游新常态下,中国传统文化的角色仍然不能弱化。批判性继承与创造性继承的中国传统文化依然是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内核。原因有二,其一,国外游客翻山涉水,不远千里万里远足中国,追寻的肯定不是滥觞于自身国度司空见惯的文明的重现。追踪所有文献结论或调研成果,对于所有来中国的西方人而言,在众多吸引物里面,最突出的当属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世界上幸存的最古老的文明“,五千年不间断的文化“,对西方旅游者最有吸引力的形象要素应该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即使是在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旅游行程中,文化底蕴的舒适性休闲才能提供满足游者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消费需求。其二,传统文化维度,打开的是旅游者重新审视中国的新视野。新的理解渠道“。入境游客通过对中华民族辉煌文明的感知,输入视阈的不仅是传统文化,还有现代文明,其给存在中西文意识形态隔阂和抗拒文化殖民“输入的国外受众提供了可能性的中国文化进入路径。入境旅游者在审视其他民族历史上的智慧和创造时,也会激发其跨越狭隘民族主义偏见的对于人类共有伟大历史痕迹的认同。2013年美丽中国之旅“被正式确定为中国国家整体旅游形象,其不仅涵盖自然美。人文美。生活美。饮食美等多个方面“,也涵盖历史美。文化美等方面。此,未来入境旅游新常态下,传统文化仍然是国家旅游形象的内核。2旅游境外推广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路径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国家旅游形象境外推广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均有深刻影响,旅游海外推广活动推动的国际视阈下国家旅游现象的最终呈现,是传者引导形成的底版形象和受众的游历修复共同作用最终形成的结果。此,结合旅游境外推广活动过程中的不同环节构成,旅游形象载体(旅游资源开发和产品塑造)。特殊传者(出境游客)。实地受众(入境游客)三个域面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承继,以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同时最大限度地协同促进国际视阈下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塑造与提升。
2。1形象载体的传承:旅游资源开发和产品品牌塑造
旅游文化是旅游吸引力的源泉。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一直是入境旅游的核心吸引,是各种调研中境外潜在消费者对旅游较感兴趣的存在,也是适应旅游未来发展态势的产业内核。
(1)结合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旅游产品开发。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全球视野中无可比拟的人文遗产。其范围广博,涵盖哲学宗教。文化典籍。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风尚。文物宝藏,衣食住行等多个领域;其形式多样,宗教类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艺术类如兵马俑。石窟。玉雕。壁画。书法等;民艺类如福建舞龙。唐山皮影。平遥泥塑。山西面塑。北京糖人等;戏剧类如昆曲。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河北梆子等;建筑类如北京故宫。苏杭园林。徽州民居。湘西吊脚楼等;饮食类如川菜。粤菜。湘菜。鲁菜。淮扬菜等。这些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形式,是旅游产品针对入境游客开发可供依托的重要资源。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旅游资源开发,一方面是对长久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及创造性地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其效用和价值;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旅游产品深层隐含的文化内涵可以赋予其于国际市场上更大的影响力和被关注度,也给纷繁多样的旅游外在推广提供内在的持续吸引力来源。
(2)结合世界文化遗产进行旅游产品品牌打造。
截至2014年6月,共拥有世界遗产47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项33项,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项4项。拥有的这些世界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整个发展历程中传统文化精华的荟萃,也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其具有的历史记录。文化传承及价值认同等功能使其在国际上具有珍稀性与较高知名度,这使得以其作为旅游资源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对于入境旅游而言具有很好的先天条件,但同时其又具有脆弱易损性,因而在开发中必须注意方法和方式。从古村镇。历史街区。城市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视角出发,目前已经实施的世界遗产开发模式,如双村。轮休。台前台后。生态博物馆等开发模式,借鉴国外的分区开发。主题开发。游客感知等模式,将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融合到一起,打造国际视阈内中国旅游的知名品牌。如丝绸之路。万里长城。香格里拉等经典路线,借助世界遗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承继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旅游的吸引力,塑造中国旅游名片。
2。2特殊传者的传承:重视个体符号人媒介“,规避分裂性表演
国家旅游形象的境外推广中,出境游客个体境外有意无意的与国家旅游形象基调不符的不当表现,会使旅游的境外推广活动苍白乏力,缺乏内涵支撑。如中国游客在境外于公开场合大声喧哗。在地铁进食。在博物馆触摸文物或展品等行为,很影响国外受众对国家旅游形象的感知与形成。出境游客人媒介“作为传递国家旅游形象的信息符号的中介物,其重要性一方面体现在其是戈夫曼拟剧论视角下国家旅游形象剧班“中出场频次最高的表演者“,另一方面,人媒介在信息符号的互动中不是简单的信息传达与接收模式,而是在人类行动的刺激与反应之间插入了一个解释过程“,淡化了有关国家旅游形象本身客观信息的重要性,对国家旅游形象的对外展示起到建构和重构的作用,而不是普通的呈现。随着2012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客源国,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这个数量庞大的形象信息传递者群体分裂性表演“现象的存在会使国际旅游整体形象的海外推广面临巨大挑战。针对部分中国游客境外不文明现象和违反约定法规的行为的频繁发生,仅仅依靠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等法规制度来强制性解决是远远不够的,应从全社会的角度,承继中华民族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传统道德素养和文明礼仪,对整体国民素质进行提升。
(1)出境者个体符号的传统文明礼仪传承。中华民族向来对文明礼仪比较注重。不学礼,无以立“,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国无礼则不正。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权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既错之而人莫之能诬也“,这些存在于论语。晏子春秋。荀子等古籍对于礼的重要性的描述无不证实着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礼仪之邦。而对于文明礼仪的具体表现,弟子规指出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管子指出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礼记指出忠信,礼之本也“,论语?子路提出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学而提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礼记中认为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这些表述有的涉及衣帽服饰,有的关乎言行举止,有的论及礼尚往来,从不同角度对文明礼仪的外在表现形式进行阐释。当然,外在形式可以随着具体时间和情景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但是中国传统文化里文明礼仪的内涵属于中华民族遗传不变的基因编码,即尊重他人,包括他国的风俗和文化。因此,部分出境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诸如2013年韩国济州道警察厅通报的横穿马路。在禁烟区吸烟。乱扔烟头。随意丢弃垃圾。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耍酒疯等,大可避免与自省。而另一方面,传统文化里有入乡随俗“的说法,宋代王安石也曾言曰礼贵从宜,事难泥古“,礼仪在不同时期在不同地域表现形式不同,不同拘泥于刻板旧制,要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实时变通。如出境游客广为诟病的大声说话“。聚众拥挤“等现象,跨国度跨文化的差异,在争取旅游目的地国民众对习俗的理解尊重和避免目的地对中国游客双重服务标准的基础上,出境游客也可适当节制,适应目的地的民俗乡风。(2)社会民众的道德素养传承。传统文化一直强调修身的重要性,儒家经典大学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制定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自我的修身“排在首位,认为只有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注意日常言行的修身养性“。对于个人为人道德素养要求的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陈弘谋更是提出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孔子提出为人的标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些内容围绕的宗旨无不是要求个人要具有良好的修养和美德,宽人责己。谦虚谦让。乐于助人。刻苦自强等,其也正是我们中国民众的优秀品质和魅力性格特征。具备这样修养的人呈现在入境旅游者视野下才于国家旅游形象的建设有益。再者,目前国家旅游形象的对外推广是政府主导模式,近年人媒介“的个体符号作用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其狭义上意指出境旅游者,广义上涵盖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所有于当地生活的中国居民。无论是广义的民众还是狭义的出境旅游者,都应该修身养性“。见贤思齐“。有德有礼“。而出境者作为形象演出“出镜频率最高。与国外受众直接接触,对于建构“重构“国家旅游形象具有重要意义的群体,更是责无旁贷。
2。3实地受众的传承:入境者第三只眼视野下的中式生活文化传统承继
旅游境外推广的受众包含两部分:具有中国旅游真实体验经历的入境旅游者和没有此类经验的单纯的潜在消费者。前者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还是传递者,是不同于潜在消费者亲临实地的目击者和感受者。其真实体验的口碑再传播,在当下网络环境中对于旅游的境外推广更具意义。因而,入境游客是一个特殊的实地受众群体。克里普彭德于1987年在度假者:理解旅游和休闲的影响一书中,把这个精心的来客“群体喻之为长着第三只眼的人们“。马诗远在国际旅游传播中的国家形象中指出,中国人及其生活方式是这些长着第三只眼“的入境者在旅游行程中探寻和感受真实中国的重要信息符号。其视野里中国家旅游形象的生成,其信息并不仅源于风景,更来源于与旅游地普通民众的接触体验。如一封中国来信里面大街上自得其乐的卖包子小摊主。ChunksofChina里热情善良的西安旅游景点附近普通居民,还有云之南为给患有小儿麻痹症女儿治病终日奔波的母亲等,这些对景观之外普通中国百姓真实生活的展示无不让国外受众感动于其生活的淳朴,更使很多生活在个人主义文化里的西方人无不动容于中国普通百姓对家庭对集体的无私奉献。普通民众展示的个人状态及生活方式是一个国家。民族最真实的存在。这些在中国人眼中几乎算不上旅游产品的符号,却在外国旅游者的眼中变成旅游体验中不可获取的中国印象“。
(1)构建和谐家庭。传统文化有言家和万事兴“。帕森斯认为,家庭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其不是独立于真空的存在,而是执行着有助于社会整体的保存。整合与连续的功能,是世代继替的重要场所,与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相连。作为传统文化的构造者和承载者,家庭的和谐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路径。尔雅?释训提出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弟子规指出兄道友,弟道恭“,左传提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妻柔。姑慈妇听“,史记?五帝本纪言: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这些都是警示和教育普通民众如何与家庭成员和谐相处,这些家庭文化更是在司马光家范。朱熹家礼。颜之推颜氏家训以及民间的家训。家诫。家规里面俱有体现。在全球化语境带来的文化碰撞中,大众个人生活观念及婚姻家庭方式都受到深刻冲击和影响的背景下,立足于普通百姓家庭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承继,创建优秀传统家庭文化,构建中国新时代和谐健康的个体家庭生活模式,不仅是个人幸福生活品质的提高,同时在入境旅游中,与景区联动,向国外入境游客真实展示社会文明和居民幸福生活,有助于改革红利在旅游业的释放,助推入境旅游发展。
(2)创建和谐社会。社会的和谐有助于游客在入境旅游行程中全面感受社会文明的重要来源。墨家主张兼爱“,佛家提出因缘和合“,儒家倡导和为贵“。北宋林逋更是提出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这些言论都从不同视觉阐发了社会中立身处世的和谐思想。旅游业是一个高度敏感的行业,其对社会环境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一个和谐的社会才会在国际旅游市场中具有强大号召力和吸引力。传统文化,借鉴其优秀传承,构建和谐社会,既利于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又提升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尤其是在目前新媒体环境下,大众文化分化。网络文化重构,外来文化温和的离散性作用“解构着传统相对固定的社会文化场域,传承优秀传统生活文化,树立正确社会精神导向就显得弥足珍贵,更是在旅游活动中向入境者展现美丽中国“的本源所在。
论国家旅游形象境外推广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论國家旅游形象境外推广和中國传统文化传承【6843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76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