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民國时期乡村旅游与避暑休闲研究【4047字】

时间:2023-06-14 21:25来源:毕业论文
民國时期乡村旅游与避暑休闲研究【4047字】

民国时期乡村旅游与避暑休闲研究

一。民国时期江南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极为重要的历史转折期,这期间旅游发展也进入


民国时期乡村旅游与避暑休闲研究

一。民国时期江南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极为重要的历史转折期,这期间旅游发展也进入新阶段。各阶层的人群开始进行各类旅游活动,推动旅游业的近代化进程。民国初年,人们虽受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但因当时国内军阀割据,旅游业处于低迷状论文网态。直到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局势才渐趋稳定,旅游也由此稳步发展。这一时期旅游重心主要在江南和华北地带,北戴河。青岛。庐山,莫干山等避暑胜地成为旅游热点。

1928-1937年这一时期有黄金十年“之称,在稳定的政局。蓬勃发展的经济助推下,不论上层还是民间都形成了一股旅游热潮。旅游胜地无锡梅园在梅花盛开之际出现远近仕女游览者,开原路上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又值星期休假,以故游人更众。“的场面[1]。

这一时期政府践行孙中山建国方略,极为重视交通的建设,在当时大量新建铁路公路,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据记载,整个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共修公路116000公里。在中央外,各省政府也积极进行公路建设……“[2]。另一种交通工具汽车也出现了即有三莫段区间车在站守候,接客赴庾村。“[3]的情形。而沪杭甬等一系列铁路的建设大大扩展了人们旅游的出行范围,如1928年浙江观潮时就此项专车来回票,在上海北站及四川路一一四号中国旅行社发售。每张概售八元五角,运费在内,餐费整张三元半“[4]的政策。

伴随着人们旅游需求普遍化,旅行社这一机构也随之出现,1923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在上海总行成立,是中国旅行社的前身。“[5]1927年旅行部独立出来,成为中国第一家旅行社。旅行社的建立对近代江南旅游的良性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大量的旅社也紧跟大众的需求快速发展,近代新式旅馆。交通旅馆和小客栈构成了民国江南旅馆业的基础和框架,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江南地区旅游住宿环境,提高了接待能力。“[6]

而到了1937年,随着全面抗战的开始,旅游业因国难当头“,整体呈倒退的状态,直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慢慢开始恢复和重建。

二。莫干山乡村旅游与避暑休闲的兴起

距离德清县城23公里,位于天目山余脉的莫干山被称为中国四个夏季度假胜地之一。因春秋末年,吴王派干将。莫邪在此山铸成空前绝后的雌雄双剑,为纪念二人,以其姓为此山命名,故称莫干山“。莫干山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带给莫干山许多赞誉。早在中国古代莫干山就以其山明水秀,修篁遍地,清凉幽静,风物宜人“闻名,一度是各路文人雅客休闲娱乐之地。当时代的脚步踏进近代大门,莫干山的旅游和避暑休闲发展盛极一时。

论其兴起离不开外国传教士,1891至1892年间美国名传教士佛礼甲欲寻求一避暑之地“[7],从杭州辗转来到莫干山,见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便赞叹不绝。不久,浸会教士梅生及霍史敦史博德两博士相继到来,他们向当地山民租屋避暑,并将在莫干山的所见所闻绘声绘色的刊于外国报刊杂志上,将莫干山称之为天然消夏湾“和克来阿山“,很快莫干山的名声传遍了世界,一时之间出现了外国传教士群驱莫干山“[8]的场景。1896年美国人在莫干山建设了外国人所建的第一座避暑房屋,标志着莫干山避暑旅游的兴起。渐渐地聚集在莫干山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开始购房购地,置办私产,通过旅游和避暑休闲来吸引更多人来游玩并牟取暴利。

三。民国时期莫干山乡村旅游和避暑休闲的建设发展

(一)1912-1927年:莫干山建设发展期

莫干山在洋人的建设中得到了很大发展,这也使得莫干山的主权逐渐的落入洋人之手。在当时西人在莫干山购地,其性质可分为三,一纯系避暑;二长久居住;三广收买而以山地为投机贸易。“[9]洋人肆意开发利用莫干山的自然资源用以牟取暴利并且设置专门机构管理一切避暑事务,甚至无视当地政府私自买卖土地。这些行为让当时清政府意识到收回莫干山主权的迫切性,但辛亥GM的爆?l使得这件事搁置到了民国建立之后。

1912年国人逐渐走上莫干山,1913年郑景文建造了中国人的第一幢别墅151号,这标志着国人建造避暑别墅的开始。随着别墅数量的增长,避暑人数逐渐增多,著名作家郑振铎曾在民国十五年7月出游莫干山,参与了避暑会,全山总计起来,中国避暑者却比他们(指洋人)多得很多“[10]反映出民国十五年上山避暑休闲的国人已不在少数。这一时期,莫干山的建筑更趋精美,哥特式建筑。巴洛克风格等各式建筑开始出现,莫干山地价日增,华人别业,力求精美,建筑之费,有价值五十万金者“[11],330号伊文思住宅。391号美国别墅等别墅建筑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1919年,民国政府通过了避暑地管理章程以及避暑地租建章程,莫干山被官方正式称为中国四大避暑地之一。1928年,政府通过武康莫干山管理局案,随后又出台了一系列办法规则,一步步在法律法规上禁止西人今后在山上置产“,欲出售房屋仅许售于华人“。[12]洋人渐渐放弃对其的控制权,自此莫干山的主权在事实上正式回到中国政府手中。

(二)1928-1936年:莫干山建设全盛期

1928年,国民政府正式收回莫干山主权,自此至抗日战争爆发前,莫干山进入建设发展的全盛期。主权收回之后,洋人仅仅能把自己手中的产业售于国人,而国人不能售于洋人,如此一来,便推动了国人在莫干山的建设和活动。在这个时期,各界人士特别是政府党政军官以及社会名流纷纷上山修造别墅,度假旅游。截至1929年,山上共有别墅242座,其中中国人占有164座,外国人占有78座。“[13]以此看来,至1929年莫干山的发展状况已经呈现出洋人和国人一同建设,并且以国人建设为主导的局面。中国人产业既增,建筑亦日新月异,林亭台榭如披画图,与外侨原建房屋规模质朴者迥然不同。“[14]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人上山营造建筑,民国时期的莫干山拥有了不同于洋人建设时期的景象,也促进了这一时期莫干山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民国时期各界人士上山避暑游玩,山上公共设施因此不断地建设完善,而旅游设施的建设则又吸引了更多人前来避暑度假。在两者相互促进的状况下,莫干山旅游发展进入全盛期。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民国政府官员及社会知名人士相继上山避暑旅游,蒋介石将莫干山当做自己休闲的胜地,来此度蜜月,举办多次会议;黄郛从1928年辞去外交总长一职后,偕夫人沈亦云同游莫干山,购置春园别墅“,取名为白云山馆“,又筑陟屺亭“;张静江于1929年8月,在莫干山铁路旅馆举行盛大宴会,请参加西湖博览会的国民党官员及来宾,庆祝杭州长兴公路三桥莫支线通车,并于1934年在莫干山建造静逸别墅“;杜月笙则是每年夏天必定上山,长则一月短则十多天“[15],在1934年,购置别墅命名月宝别墅“;汪精卫于1923年就前往莫干山避暑,并在国学周刊中发表游莫干山游记,1933年又再次到莫干山六月息园“养病;陈叔通与陈永清。沈坤和等6家在1923年上莫干山旅游度假,建屋6幢,因莫干山如世外桃源一般环境清幽,而名武陵村“……如此看来,不少文人政客均来到莫干山避暑旅游。盛夏的莫干山,双休日前来的游客在万人以上,而山上常住避暑户达三万人左右。[16]东方杂志。旅行杂志。良友。月月小说等不少杂志纷纷刊登莫干山游记和照片,诗人刘大白上山发表莫干山风雨。莫干山的月夜等诗作;著名画家。书法家丰子恺先生在半篇莫干山游记中描述了他与友人上莫干山寻友踏春并为莫干山的景色触动,莫干山避暑旅行已然成为民国旅游热潮。

伴随着莫干山夏都“地位的逐渐确立,山上的公共设施也建设地更加完备,上海。杭州等地商户纷纷上山开设旅馆。商店。一时荫山街等地商店林立,熙来熙往,成为‘天上街市’。“[17]的描述是当时莫干山繁华的写照。

莫干山管理局“成立于民国十七年,设立之初以收回莫干山主权为目的,而后作为管理莫干山的机构制订了莫干山管理局管理工程规则摘要,进行修缮公路。更换路名。保养建筑。修整植被等必要的工作,促进了莫干山的建设。除此之外,管理局还大力扩充避暑界“区域,在原有约3000亩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000亩左右的土地,使得莫干山避暑区域达到有史以来最大。

这一时期通往莫干山的交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过去从杭州到上海要费时十二小时,而到了1929年沪杭甬路局与浙省公路管理局制定了火车汽车联运办法,规定每年七八九月杭州到莫干山这一段地区每日往返两次,至杭换乘汽车至山麓乘轿登山,先后不过八小时。“[18]浙江省公路管理局莫干山联运事务所更是制定了雇佣山轿章程,可由轿夫协助上下山。郑振铎在其散文山中杂记中记述了他对从上海到莫干山交通便利的感叹,如果天目雁荡峨眉泰山诸名胜也有那末样的利便,我想中国一定可以有不少人会诱起旅行的乐趣的“[19],反映出这一时期莫干山交通的便利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此外,当时还有杭州至莫干山一日游程。杭州至莫干山三日游程以及上海至莫干山五日游程,统一了出发地点。行程安排和费用,减少了游客们关于行程的诸多问题,这样的游程也带动了莫干山避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多,莫干山上建造了不少的旅馆:铁路旅馆。绿荫旅馆。中国旅馆。莫干山旅馆等,均设在山中要道,距市集繁盛之地甚近,交通便利,设备完美。“[20]其中,铁路旅馆。中国旅馆等旅馆内部设施有会客室。网球场。游泳池等,可谓设施之完备。旅馆多建设在市集周边,每在夏天,各商肆就购置大批物品,这一时期主要的商店有慎大百货商店,源泰百货商店,商务印书馆等等。

在政府建设和民间配合下,加之名人效应“的作用,莫干山的乡村旅游发展达到顶峰。

(三)1937-1949年:莫干山建设衰落期

但是好景不?L,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莫干山原本持续走好的发展趋势急转直下。日本军队的铁蹄踏进了莫干山地区。1937年中日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团结抗战成为全民族的首要任务,在民族危机面前莫干山的建设事业就显得微不足道。短短几天人去楼空,莫干山再次回到无人问津的状态。

但值得庆幸的是莫干山并不完全成为一座荒山。据记载,抗战期间,在1940年美国人万克利出资建造了一幢别墅,虽然规模相比之前建造的别墅极其普通。[21]新四军也在上横140号楼秘密浙西特别工作委员会以处理和布置该地区抗日工作。[22]虽然在抗战结束以后莫干山的建设工作再次启动,可随后的解放战争又使莫干山沉寂下来。

频繁的战火。动荡的政局。不安的社会使得莫干山在近代风雨中飘摇不定,莫干山也成了身处民族危难的中国的缩影。这样的状况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才有所好转,莫干山才开始渐渐恢复以前的活力。

民国时期乡村旅游与避暑休闲研究

民國时期乡村旅游与避暑休闲研究【4047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7696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