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现代服务业背景下民族旅游人才培养存茬问题及對策研究【4515字】

时间:2023-06-17 09:01来源:毕业论文
现代服务业背景下民族旅游人才培养存茬问题及對策研究【4515字】

现代服务业背景下民族旅游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现代服务业背景下民族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现代服务


现代服务业背景下民族旅游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现代服务业背景下民族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现代服务业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经济已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论文网。中国现代服务业“最早的提法是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到200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既要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到2009年,国务院以国发〔2009〕41号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指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大旅游“的战略角度,对旅游业提出了全新的定位,指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现代旅游业是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理念,对传统的旅游企业进行再造,以此打造完善的旅游服务价值链。而信息技术在服务现代旅游业中的运用,对于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现代服务业,及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都是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和模式。旅游业的发展得益于现代服务业大的发展背景,在2013年也取得不俗成绩。2013年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3百分号和15。7百分号;入境旅游人数1。29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16。6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5百分号和增长3。3百分号;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9818。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0百分号;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95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4。0百分号。

(二)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状况

根据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藏族自治区这五个各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表明,五个民族自治区域的旅游业在旅游总收入。入境过夜游客数量。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游客数。国内旅游收入等各指标都比去年有了增长,详见表1:中国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状况图。尤其在2013年入境旅游人数人次比2012年减少2。5百分号的情况下,民族地区入境旅游人数人次均呈增长趋势,可见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对国外游客的吸引力比较强。

二。现代服务业背景下的民族地区旅游人才要求

伴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民族旅游业的兴旺,民族地区旅游业必须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理念,对传统的旅游企业进行再造,打造完善的旅游服务价值链。为了更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民族地区现代旅游业,将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的服务方式来改造。改造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势必需要培养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时代发展。学科发展的新型旅游人才,民族地区现代服务业中的旅游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主要有:

(一)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旅游业提供的是以旅游产品和服务为主要产品的行业,而旅游产品的和服务的提供是大部分是由旅游从业人员独自操作和完成的,游客对旅游产品质量的体验与评价很大程度是源自对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评价,因此,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与人文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其工作的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游客对旅游业的整体评价。

(二)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产品销售到售后服务等一条龙产业链中,不同层次的岗位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不同的旅游产品需要不同知识结构的人才。因此现代旅游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具有比较扎实的旅游。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独立。自强的素质结构,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业务知识和某些方面的业务能力专长。尤其是要能将旅游英语。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网站设计。旅游沟通。旅游客户管理。旅游线路开发等方面的知识与内容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交融贯通,能在互联网的线上和线下实现旅游活动的设计。安排。交易。维护和管理等诸多工作,实现传统旅游业务的升级,拓展传统旅游价值服务链的长度,实现多方面利益的均衡。

(三)具有创造性的思维结构

现今,很多游客都已不在满足传统旅游从业人员给游客提供的标准化服务,游客服务需求趋向于个性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如何获得满意的客户体验需要,即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体现在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创新胆略三个方面,旅游从业人员集思广益。拓宽思路,开发设计具有创造性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获得游客的满意度。忠诚度。

三。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观念方面的问题

中国五大民族自治区主要由壮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组成,大多位于位于西南。西北边疆一带,自然资源条件禀赋非常好,民风淳朴,人文旅游资源对游客吸引力非常高,但是交通条件较差,对外交流和沟通不多,再加上当地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想观念,有其独特的生存智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落后的。与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不符的思想观念,这些观念严重阻碍了人员的合理任用和合理流动,严重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积极的发展策略的实施。诸如很多民族地区居民对于从事旅游业的工作认识有偏差,认为从事旅游业是伺候人的活,低人一等工作又辛苦,不远从事相关工作。同时,对于周边亲朋好友也不支持鼓励参与到旅游行业中来。

(二)民族地区市场环境问题

在民族旅游开发过程中,国家在旅游发展所需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人才流方面都呈现积极的倾斜政策和扶持政策,但是由于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民族地区创新能力大大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致使民族地区在对待人才的待遇。福利。培养。保障制度和政策方面吸引力不如经济发达地区高。现今在现代服务业背景下培养出来的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由于服务意识较其他文科和理科毕业生强,在就业岗位选择中,选择自由度比较大,比较容易在其他行业其他岗位找到工作。特别是受民族地区传统观念的影响,旅游专业毕业学生不愿意从事旅游专业,致使从事旅游行业的同学寥寥可数,不能保证旅游发展所需的旅游人才的数量。(三)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培养教学方面问题

旅游业是外向型经济,强调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但是在民族地区高校里的旅游管理专业,由于受教育部对旅游管理专业设置的限制,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结构的设置仍困于传统培养模式,即以学历教育为本位的理论化教育模式,理论性知识偏多,实践性知识偏少;基础性知识偏多,应用性知识偏少。在诸多限制下制定的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具有民族地区本土特色的培养目标。体系和教学内容,培养出来的旅游人才在专业性。民族性。地方性。实用性等方面优势不明显,直接影响了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难以适应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需要。

(四)民族地区院校专业师资问题

目前民族地区旅游专业教师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学观念滞后,实践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成长模式,缺乏在旅游企业工作的经历,也就缺乏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经验和能力。教学中不得不重理论轻实践“,重视知识的传递和灌输,强调知识性。系统性,而忽视实用性。技能性,忽视对学生实践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欠合理。同样,民族地区旅游专业教师也存在另一个问题,就是从旅游行业引进的专业教师,尽管实践经验非常多,但是相关旅游的理论基础略显薄弱,难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深度。有时候,由于民族地区整体学术。科研。生活环境不如发达地区,不光是难于留住民族院校培养的学生,民族地区的优秀师资力量也会流向到发达地区。

四。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培养对策

(一)打破传统观念,提高全民服务意识

民族地区要充分肯定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挥的正面影响,正视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方面的不足,充分利用国家给予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外优质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人流进入到民族地区,帮助和扶持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充分利用经济发展的力量带动民族地区环境。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此转变民族地区当地社区居民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偏见,打破传统观念,积极投身到旅游业开发当中。

(二)充分利用国家。地方政策,为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发展背景环境

在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国家。政府积极的从发展资金。政策。制度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从宏观环境上保证和促进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因此,西部地区在面对旅游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即要认识到西部地区与东部等发达地区人才待遇方面的差异,同时也不能单纯的人才待遇等反面来吸引和培养人才。在西部地区接待游客数量。游客收入等方面的增长速度均超过了其他地区,故西部地区应该从西部地区旅游业朝气蓬勃的发展动力。无限光明的发展前景等方面吸引旅游人才为西部地区服务,同时建立起完善的用人机制和人才市场环境,保证旅游人才在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市场的正常。合理权益,充分发挥人才在旅游业发展的作用。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计优化核心课程

为了增加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在旅游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素质能力要求设计中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计核心课程。从增加壮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等地方少数民族特色。民俗风情等课程开始,强化学生民族意识。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从增加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旅游英语。旅游策划等课程开始,强化学生对接现代服务业的技术能力;从增加学生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实践课程开始,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完善学生的素质。知识。思维结构,为民族地区培养大量服务现代旅游业的高素质的旅游人才。同时立足现代服务业的民族旅游人才培养,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为深厚的人文素养,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职业精神,即职业人的职业素养,包括敬业精神。诚信精神。奉献精神。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谐健全的人格,这正是学生职业生涯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也是旅游人才坚守在民族地区旅游工作岗位的原动力。

(四)加强师资建设,多途径保证师资力量

为了培养适用的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同样得重视民族地区旅游师资教学力量的培养。在面对民族地区院校旅游专业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时,主要的解决办法一是在解决师资实践经验不足时,在学校。院系层面在新教师招聘过程中就要和新老师进行沟通,要求新教师在入职后第一年必须根据自己的授课方向在相关的旅游行业进行挂职,时间必须一年时间,让新教师从旅游季节性的角度切身感受和体验旅游行业的季节性。发展性和实践型;二是在面对从旅游行业照片来的教师,在提高其理论基础知识时,要根据老师发展方向,有选择输送到东部发达地区的旅游院校当中进行理论进修,提高老师的理论深度;三是可以从院系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中为新老师指派学术导师,从生活。教学。科研等方面对新进教师进行关怀和帮助,让其深刻体验到民族地区院校的人文关怀,从内心深处增加对民族地区的民族认同感。忠诚感,从而愿意留住民族地区为培养旅游人才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结语

在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背景下,民族地区通过加强旅游人才开发力度,持续扩大旅游人才规模,优化旅游人才结构,均衡发展旅游人才布局,提升旅游人才整体素质,完善旅游人才体制机制,优化旅游人才发展环境,发挥旅游人才带动作用,建设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旅游服务人才,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地方服务经济竞争力,才能更好让旅游人才为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服务。

现代服务业背景下民族旅游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现代服务业背景下民族旅游人才培养存茬问题及對策研究【4515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7773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