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还将“观众体验”引入作为研究的对象,这是由于现代博物馆与传统的博物馆以“藏品”为中心的侧重点不同,将“人”作为关注的重心。60年代以后,博物馆学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公共关系学等研究“人”的学科汲取有用的成分,开始由“展品中心”向“公众心中”转化,即由一个学术研究机构向公共活动中心转化。 对“人”的研究更加关注,要求博物馆去探索更好的方式来加强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使观众提高对展品的兴趣,加强对展品文化的了解,获得良好的博物馆参观体验来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目前,我国在博物馆体验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学术论文,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论述特定类型博物馆的展示方式,如徐晶的《我国历史博物馆体验式展示方向研究》,通过将历史博物馆展示方式与体验经济进行融合,从而对体验式的展示方式进行研究。二,研究具体某个博物馆,如王冠玲的《博物馆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为例》,对武侯祠博物馆这一具体案例进行研究,阐释如何在体验经济背景下开发出富有体验价值的博物馆旅游产品;三,理论层面的研究,如徐永红的《博物馆旅游体验研究》,作者将体验经济的原理运用到博物馆旅游理论,对博物馆旅游体验做了深入的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历史博物馆可以并且需要通过叙事性展示,将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和数万件的历史文物展现在观众的面前,使观众能与展品产生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以此来增强博物馆展示空间的感染力,并最终使博物馆观众获得良好的体验。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直以来,人们提起“博物馆”时的固有印象就是空旷的空间、稀少的观众以及冰冷的展品。然而在20世纪末,博物馆仅作为历史守望者的既定姿态开始受到各种质疑,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博物馆存在的本质、意义及功能结构。在《展示规划——理论与实务》一书中,汉宝德认为,博物馆之所以称为博物馆,是因为展示之故,因为展示兼有了收藏的功能,但收藏却无法达到却无法达到展示的目的。如果一个空间中只有收藏品却无展示,这个收藏品集中地只可能是仓库,而非博物馆。 这表明,当代博物馆的展示功能应该得到重新的界定与诠释。
当展示这一功能在博物馆的四大功能中被重新认识后,随之引发出的是对博物馆展示方式的思考。张婉真曾指出,“在博物馆展示研究方面,已经从对展品的研究转向将展示视为整体的研究,展示本身已然变成了一个研究对象”。 也就是说,博物展示方式已经成为了博物馆展示研究的重要方面,而以观众为对象的展示思维又将关注点引向展示的叙事性。
在传统的历史博物馆中,研究者往往是将进行了信息收集与知识点整理后的历史藏品根据历史的线性时间结构来逐项展示。这种仅仅只是将历史事实简单陈列的展示方式,让行为目的、认知基础不同的博物馆观众获得的只是极为浅层的体验,从而使得展品失去了它存在于博物馆中的功能与价值。
对于历史博物馆来说,叙事性展示方式的引入,不仅能够丰富历史博物馆的展示方式、展示信息(策展人在叙述故事情节时,往往会从多个角度深度的挖掘展品的各方面信息),给历史博物馆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同时也有利于避免如今博物馆空间展示的趋同化来增加空间感染力从而提升观众的参观兴趣、促进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观众获得良好的参观体验。通过从叙事学的角度对历史博物馆空间以及博物馆观众的调查反馈进行剖析来探究博物馆叙事性展示对观众体验的影响,从而为历史博物馆今后的空间展示设计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叙事性展示对观众体验影响的探究(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77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