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陕北农村社区发展存茬问题分析【3265字】

时间:2023-07-07 21:14来源:毕业论文
陕北农村社区发展存茬问题分析【3265字】

陕北农村社区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C91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4-0299-02


陕北农村社区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C91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4-0299-02

1发展农村社区的意义

1。1农村社区发展的意义农村社区是由一定地域的人群。按照相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实行共同的社会管理与服务所构论文网成的农村基层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以亲缘和血缘为纽带,以居民为基础,在农村社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农村社会建设的基本载体。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颁布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农村社区建设“的概念,并要求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2006年9月,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同年10月,民政部正式决定在全国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实验,把整合社区资源,提升农村社区功能,努力建设富裕。文明。民主。和谐的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农村社区建设的提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明确了定位。而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的背景下,如何建设和治理农村社区,不仅是农村建设的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社会整体发展的大问题。农村社区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完善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的有效载体,是切实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内在需求。

1。2陕北农村社区发展概况陕北,特指陕西北部的

延安和榆林两市的25县区,地处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总面积92521。4平方公里。其中延安市辖1区12县,榆林市辖1区11县。2013年末,延安市常住人口220。61万人,城镇化率54。03百分号;榆林市常住人口337。03万人,乡村人口159。11万人,占47。2百分号。

陕北农村社区建设发展迅速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延安市人民政府启动乡镇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并制定了延安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根据规划,到2015年,将力争完成1200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实现覆盖率60百分号的目标。榆林市截止2011年累计投入社区基建资金2。7861亿元,解决了102个社区的办公用房问题,2013年村(社区)便民服务室覆盖率达到60百分号,并编制完成榆林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3-2030年),计划对12个市级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展开全面建设,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健全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制度,加大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力度。同时,积极推动社区治理体制创新,全面落实社区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和社区建设工作经费,引入市场运作机制,拓展社区社会化服务新领域。

2陕北农村社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大量农村人口外流,社区发展主劳力缺失由于受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限制,干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弱,农业开发程度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2013年,延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4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81元;榆林市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26820元。8687元。受比较利益的驱使,陕北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或经商,其劳务收益是部分农民家庭的经济支柱。仅2013年,榆林市转移农村劳动力65。3万人,延安市转移农村劳动力30万人。据统计,从2009年至2013年,延安市人口流失在50百分号以上的自然村达到2594个。大量年轻有文化的劳力外出务工,不但阻碍了当地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还导致农村社区失去了建设的主力军。

2。2投入不足,社区发展不平衡陕北地区是陕西省经济落后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几乎没有集体经济的工业和企业,社区的公益事业,办学。修路。医疗卫生等均依赖政府的投入和群众自筹。由于陕北农民缺少经济来源,2013年人均收入尚不到8700元,属于较低的水平,农民参加社区的积极性不高,难以筹措社区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农村社区的建设资金主要取决于上级政府的拨付。而陕北地广人稀,如榆林市面积43578平方公里就有176个乡镇。5474个行政村,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政府对于农村社区的投入必然是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这就导致社区建设资金地区间分配的不均,使得社区发展不平衡。农村公共设施投入明显不足,农村公品和公共服务短缺尚难以根本改善。

2。3自然村消亡现象明显,农村社区整合难度加大

改革开放使农村社会结构日益呈现碎片化,农村社会结构的解体影响着农村社区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农村过去那种自给自足为主体的经济解体。农民的生活日益融入市场经济中,农民已完全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随着统一市场的形成,农村。农业。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于不利地位。由于农民依靠土地和传统农业收入难以维持生计,而外出务工相对见效快。收入高,导致大量农民外出务工。部分自然村落随着原住民的锐减,乡村文化瓦解,导致村落活力丧失并且村落逐步消亡。据统计,从2009年至2013年,短短5年时间,延安市原有自然村逐步消亡1059个。新型农村社区在空间布局上不是简单的村庄合并,应该遵循城镇布局的发展规律,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具有较强的空间布局合理性,从而避免空间布局不合理为日后发展带来的空间结构调整难度和损失。但大量自然村消亡,则进一步凸显陕北地广人稀的特点,造成产业项目。基层设施。公共资源投入方面资源闲置或浪费,使农村社区空间布局难度加大。

2。4农村产业空心化现象严重,农村社区发展的产业支撑脆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把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必须使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也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但由于陕北农村农业发展自然条件差。农业基础薄弱,致使农业比较效益低,部分农民不愿务农,加上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农村地区出现土地撂荒。耕地空置现象,农村产业空心化现象日益明显,农村社区发展的产业支撑脆弱。农村社区最重要的功能是发展社区经济。通过发展农业和其他产业,增加农村社区居民的收入,进而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水平,这是社区发展经济的目的所在。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核心要求之一,就是按照产城融合和产业支撑的理念实现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以产业发展为本,有了农业产业支撑,农村新型社区的农民出路问题基本可以得到解决,农民可以放心住进社区,这样才能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快速推进,真正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惠民工程。

2。5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能满足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从总体上看,陕北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专项服务设施建设刚刚起步,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还不能满足城乡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农村生活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一是社区服务内容亟待丰富。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巢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现象加剧,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增加,社区服务群体日益增多。他们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最迫切。依赖程度最高,社区服务内容日益扩大。农村社区除承担传统政府公共服务项目,如治安。卫生。计生。社会救助。优抚。文体等外,还要承担社区禁毒。社区矫正。社区养老。社区消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家政服务等新任务。二是社区服务设施严重短缺。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覆盖率不高,远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三是社区服务人才短缺。由于工作任务繁重。报酬偏低。缺乏上升空间,难以吸引众多优秀人才从事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目前,社区居(村)委会成员的文化水平大专以下仍占绝大多数,现有社区服务从业人员普遍缺乏系统的群众工作和社会工作培训,对做好新形势下社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热情不够,手段和方法不多,群众认可度不高,结构亟待优化,素质亟待提高。四是社区服务体制机制不顺畅。社区服务缺乏统一规划,各自为政。分散投入的问题较为突出,资源整合不够,难以形成整体合力。社区服务工作经费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配套资金缺口较大,欠账较多。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扶持政策力度不够,社会参与机制和制度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基层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构指导社区工作规则制度不完善,权责关系不明,社区承担了大量的行政性管理工作,自治和服务功能弱化。

陕北农村社区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陕北农村社区发展存茬问题分析【3265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344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