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供销社系统职业院校参与农业社會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3639字】

时间:2023-07-09 08:50来源:毕业论文
供销社系统职业院校参与农业社會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3639字】

供销社系统职业院校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


供销社系统职业院校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4至2014年国家连续11个关于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和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但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服务对接机制论文网不顺。服务模式单一。覆盖面窄等仍然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关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大力发展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要发挥供销合作社扎根农村。联系农民。点多面广的优势。创新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努力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支持供销合作社加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在此背景下,提升供销社为农服务能力,发挥其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职能势必成为供销社全系统当下最关切的议题,也是供销社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契机。

1供销社系统职业院校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供给与需求差异

当前,系统内职业院校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意愿强烈,模式多元,内容丰富,但其有效供给与现实需求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1服务内容供需差异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中,供销社职业院校提供的大多是普及型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其参与的诸如新网工程“等项目大多停留在调查研究层面,项目实际参与度不够深入。院校提供的新技术。市场信息等服务无法跟上农户的需求,服务内容少而且不够及时。再者,农户对院校提供的服务认为不具持续性,跟进不足,农户在接受首次服务,回头发现问题后就无法获得后续的跟进服务。

1。2服务渠道存在差异农户获取服务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电视。亲朋好友以及村委会的广播通知,二供销合作社职业院校发布服务信息的渠道往往是网站。或政府部门,有时候没办法,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导致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打折。农户希望能够直接与院校建立长期关系,有需求是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服务。二院校则大部分通过中间平台(如当地政府。基层供销社)等才能实现与农户的互通。直接联系中间还涉及人员。场地。资金等的限制,无法实现。

1。3服务有偿支付的认同差异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作为供给主体之一的供销社职业院校在提供服务时碰到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经费来源,由于政府财政拨款相对有限,没有富足的款项可以用于做为农服务,其为农服务的经费大多靠自筹或者通过竞标参与一些政府的项目。这些经费仅能满足基本的差旅开支。课酬支付等,很多院校甚至都在贴钱做服务的。而另一方面,作为需求主体的农户则认为获取服务应该是完全免费,及时需要付费,其原意支付的费用也非常有限。这两者之间在有偿服务的认同上存在较大差异。

2供销社系统职业院校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条件分析

供销社职业院校具有良好的行业背景和学科优势,其为农服务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加上其职业院校的特色,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有夯实的基础,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条件充分。但由于供销社自身仍处于改革与转型时期,其为农服务的模式。内容仍然处于探索和整合阶段,加上系统内院校自身综合竞争力仍较弱,系统集团化办学之路尚处探索阶段,因此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2。1有利条件分析

2。1。1行业背景和学科优势供销社作为现存规模最大。组织最完善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供销社职业院校独具特色的行业背景决定了其为农服务“的天然属性,能够优先于其他院校获得本行业的关键资源。而其学科特色主要在农村流通领域,占领着农村流通学科领域的前沿,与基层供销社建立了持久。稳定的沟通和联系机制,可为供销社和涉农企业的科学技术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这是其他类型为农服务主体所无法比拟的。

2。1。2政策环境趋好供销社的改革与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农村建设与供销社有着天然的联系。2014年一号文件指出努力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支持供销合作社加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供销社职业院校建设是供销社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规划纲要中分别指出要鼓励和支持多种模式。社会化的农技推广服务,建立多元化的农技服务体系“。

2。1。3实践经验和基础夯实供销社职业院校隶属供销社,能完美整合供销社与职业院校资源,实现了农村。政府。教育资源的有效重组,有利于资源利用最大化。不管时代如何发展,社会如何变迁,供销社职业院校始终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供销社职业院校在系统人才培养。涉农专业课题研究。特有工种技能鉴定。农技推广。农民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与基层供销社。社属企业开展校社合作,共建农村发展研究院。农民培训基地。农技推广示范区等,实现学校专业链和产业链的全面对接,深度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农民当中具有很高的信任度。

2。2不利条件分析

2。2。1综合竞争力不足供销社职业院校面向系统服务的传统办学定位使得其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师资队伍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了制约其服务面向的范畴。尽管农村流通领域是供销社的强项,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各类学校纷纷走综合发展之路,传统的学科领域开始面临来自综合性高等院校的挑战。2。2。2行业基础与自身管理薄弱基层供销社经过几年的减债减人。转换机制,大多实行了承包制。股份制等其他市场化运作模式,基层社之间没有形成资源共享机制,其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优势逐渐弱化,这使得供销社职业院校开展为农服务的桥梁不具稳固性和可靠性。

2。2。3政府及行业实质支持不足各级财政对供销社职业院校的投入主要用于专业建设和办学运行,与其他行业院校相比,政府财政拨款通过供销社下达转投到系统职业院校的为农服务经费十分有限。加上供销社职业院校所设专业大多为商贸财经类,学科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能力相比其他综合性大学较弱。而新农村建设的大部分经费通过农业行政部门和乡镇政府的口子使用,而供销社职业院校的行业背景,往往无法获得全方位的资金支持,其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也比不过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市场竞争和资源整合能力又敌不过农技校。农广校等基层机构,在争取政府支农经费上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

3供销社职业院校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实路径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任何一类服务主体都无法完整承担,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调整服务方向,突出服务重点,做大做精特色项目,才能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这个大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1发挥优势,发展特色服务社会服务特色化是高职院校特色化战略的重要载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要求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3。2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供销社职业院校只有采取联合化发展战略,加强区域联合。行业联合。校际合作。校企合作,才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通过走集团化办学道路,构建为农服务联合体,通过开展业务交流。业务指导。业务培训,加强成员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通过加强行业联合,基层供销社庞大的经营网络成为职业院校为农服务的触角,职业院校丰富的教育资源成为基层供销社可靠的后援。通过开展校际合作,院校间人才优势。资源优势。科研实力得到了充分交流和融合,从而实现风险最小化,利益最大化,服务最优化。

3。3勇于创新,拓宽服务渠道供销社职业院校应牢牢抓住发展机遇,自觉更新服务理念,主动顺应农业发展形势和农民需要变化,不断创新,实现服务领域从流通延伸到生产。服务范围从农业扩展到农村。服务对象从农民扩大到市民的新跨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发展,及时了解服务对象新需求,把当前其他服务主体暂时做不到,新农村建设又特别需要的服务领域或生产环节作为自身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搞好为农服务的的切入点,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服务项目。

3。4提升内涵,增强综合实力提升供销社职业院校为农服务水平最直接。有效地办法是加强内涵建设。供销社职业院校要实现为农服务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为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服务的积极性,还需要完善为农服务激励机制,理顺为农服务运行机制,推进机制和体制创新,提高为农服务运作效率。在平台建设上,应加强优势平台的建设,注重校社合作。校企合作,走产学研联盟之路,促进科研创新和技术进步,增强为农服务能力。供销社职业院校的行业背景,注定其不可能走综合化服务道路,因此在内容建设上,不求齐全“,但求其特“,但求其精“,重点加强农村流通领域服务项目和内容的开发。

供销社系统职业院校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

供销社系统职业院校参与农业社會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3639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395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