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研究方法有:查找文献、对比分析。到图书馆搜集研读相关文献资料,对相关数据做好详细记录来支撑论文中的理性分析。借助相关旅游期刊、杂志和国内外教育网站,查找学术信息,对比研究,通过学习,掌握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动态,以此指导本论文的研究写作。实例调查,深入分析。根据桠溪“国际慢城”的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对高淳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提出开发乡村旅游的新概念和新模式。
2 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乡村旅游的主要核心旅游资源是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产活动、生态环境以及传统的乡村风俗,它是集考察、娱乐、体验、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9]。刘德谦认为:乡村旅游最具吸引力的是乡村文化以及与乡村农事相关的风土、风景、风物、风俗,这些因素构成了游客前来参观、考察及体验游览,也就是以农村风土人情为核心的旅游活动[10]。
随着城镇化进程脚步的加快,人民生活条件的提升,以及城市居民对旅游的追寻心理,很多环城市的近郊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达标,已具备接待旅游者的能力。越来越多的都市居民选择利用周末及短期休假到附近的乡村地区旅游,从而促进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各地区都投入到乡村旅游开发的热潮当中。
2。1 乡村旅游开发的理论基础
(1)旅游区位理论
旅游区位理论研究旅游目的地、客源地以及旅游交通之间的布局,也就是主客体和交通媒介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些因素之间承接着一定的经济效应,这些因素构成完整意义上的旅游区位理论。
(2)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主要是对城市旅游目的地发展周期状况的研究,每个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基本都包括起步、参与、发展、巩固、停滞和衰落或复苏6个阶段的周期重复。其理论的提出能够为城市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能促使旅游目的地适时按照发展的6个阶段来作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3)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1987年,挪威首位女相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一种健康理性的概念,因此,旅游的进步也需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2 传统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分析
乡村旅游是指在环城市近郊的乡村地区进行,以当地山水田园、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乡村传统民俗文化为基础内容的旅游活动。吸引游客观赏、休闲、考察、学习、购物、度假的一种旅游形式。根据不同乡村旅游资源以及城市周边竞争状况,不同的旅游地采用不同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具体有“国际驿站”民居功能拓展模式、“采摘篱园”都市农业模式、“山水人家”生态环境示范模式、休闲农庄模式、古村聚落等发展模式[11],详见表(1-1)表1-1传统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分析
产品开发类型 主要特点 开发条件论文网
“国际驿站”民居功能拓展模式 居民将自己的房屋租赁给其他经营者,经营者对其进行改造加工,与“农家乐”的发展模式背道而驰 一二线城市周边;有空闲房产;投资环境良好
“采摘篱园”都市农业模式 大量种植果蔬,良好的农业环境,集农业技术展示、采摘、体验、旅游观光于一体 慢城文化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开发国际慢城桠溪为例(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97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