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

时间:2018-07-20 22:44来源:毕业论文
优尔、结语与展望 12 致谢 13 参考 文献 14 附录A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其实影响因素研究调查问卷 14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重庆


优尔、结语与展望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A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其实影响因素研究”调查问卷    14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引言
我国对新生代农民工相关问题的重视是从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开始的,随着新生代农民工数量的增加以及其作用的增强,学术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未来的发展及归属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凯菲茨(Keyfitz,1970) 的研究中得出净迁移人口是城市化发展的较快阶段中的贡献主体。[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新时期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正是我国现阶段城镇化进程阶段的主要贡献主体,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不仅对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产生一定的推动效应,而且对流入地经济的发展甚至我国整体社会结构的优化等方面都产生积极影响。[ ]结合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的现实情况,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只是实现了从农业到非农业的职业转变,但是并没有获得与城市居民等同的待遇,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城镇化是“不健康”的。引导和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从而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具有不容忽视的战略意义。
基于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很多学者利用不同的理论视角,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问题进行分析,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现状、影响因素等,并从个体层面、社会层面以及个体和社会的互动层面探索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对策建议,根据各自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一些研究中,学者多集中于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选择、困境与出路、制约因素等视角上,而市民化意愿是预测是否愿意成为城市居民这一行为最接近的变量,[ ] 学者们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鲜少,并集中于研究影响市民化意愿的个人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及社会因素等方面,对于农村及城市的“推拉”作用的影响研究甚少,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仍属于理论极度匮乏阶段。因此,为丰富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理论,以期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理论的空白处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以及分析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进而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相关建议。本研究以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为例,基于“推拉”理论,利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以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作为切入点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因素,立足于我国现实情况,探索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相关建议,从而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念界定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民工数量急剧增加,农民工内部分化为老一代农民工和新一代农民工,新一代农民工即新生代农民工正是在这样的代际分化下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并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在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相关研究中,学术界对其概念的界定尚未统一。学术届基本上认为王春光(2001)第一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概念,该概念的主要依据是关于农村流动人口的代际变化,对新生代农民工做出了如下界定: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部分从90年代开始离开家乡务工经商;与老一代的农民工相比,乡土情怀减弱,而社会归属意识却相对较高。[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主要以年龄为划分标准,将新生代农民工定义为“出生于1980年以后、16岁以上的青年农民工”,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2010)将“新生代农民农民工”定义为“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16岁以上,在异地非农就业的农村户籍人口”。[ ]虽然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存在着差异,但是学术界大多基于以上的定义认为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较,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文化程度相对较高,职业期望值较高,物质和精神追求较高,工作抗逆能力相对较弱。 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999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