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是我国特色的主要以社会公益为目的而建立的组织,有国家直接管理的利用国有资产建立的从事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等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服务性组织。我国事业单位按照它的特性来说主要具有四个特征:一是公益性。二是依法设立。三是社会组织。四是不以营利为目的。
2.事业单位聘用制的概念
事业单位聘用制是指事业单位和员工之间通过签订合同来确定基本的人事关系制度,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主要是为了将传统的事业单位用人制度转换为较为科学的契约用人制度。
3.事业单位聘用制的形式
我国事业单位聘用制主要分为四种形式:招聘是指事业单位为了寻找优秀人才面向社会公开公正、择优选拔人员。续聘是当事业单位与员工在合同签订的用人时间到期之后,事业单位与员工继续签订聘用合同。主要是在聘任期间员工与事业单位合作愉快,员工和事业单位双方对彼此都较为满意,续签的合同与上次所签订合同一致或可根据双方意见所进行修改。解聘因为事业单位与员工签订的聘用合同具有法律性,如果事业单位在聘用合同时间内强行终止合同、解除员工的职务与工作必须要出具有正当的理由或说法,否则事业单位需承担聘用合同中规定的法律责任并赔偿员工的损失。当然在聘用合同期满时双方自然解除聘用关系。辞聘是指员工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履行聘用合同所规定的内容,在聘用合同期限内辞聘的话对用人单位所造成的损失应根据起双方在聘用合同内所规定的做出相应的赔偿。同样的和解聘一样如果在聘用合同期满后双方可自然解除其人事关系。
4.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的历程
事业单位聘用制的改革需要配合着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如此才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作用。聘用制为事业单位和员工之间建立了一种基本的人事关系。通过事业单位聘用制的改革从而使得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有行政管理制度转化为法制管理制度。使传统的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这种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
事业单位聘用制的改革相比于事业单位其他制度的改革来说相对还是较快的。从改革的历程上来看,改革主要经历了初步探索、逐步深入、制度创新三个发展阶段。
初步探索阶段:1978年到1987年,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为了顺应教育、科技体制的改革要求而恢复了职称评审这种变化扩大了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自主权,使得事业单位对于聘用制有了初步的了解。
深入发展阶段:1988年到1992年,这一阶段所改革的内容主要是扩大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自主权,使得事业单位聘用制的实施范围逐步扩大。
制度创新阶段:1999年至今,国家已经开始全面研究如何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合理而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等问题,并已经全面开始推进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
(二)激励及激励机制相关概述
激励是指组织或个人激发和鼓励人朝着其所期望的目标所采取的行动行为的过程。如何正确的激发和鼓励使得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提高是管理人员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激励机制,员工的行为在于其行为动机的强弱,而动机又受到人的内在需要和外界刺激等因素,如果管理者通过外界的刺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员工的动机这可能使其产生组织所期望的行为。激励机制一旦运作,其就能在组织本身内在的起到作用,使组织能够处在一定的状态下,从而影响组织的发展与生存。激励机制对组织来说拥有两面性:
1.助长作用 基于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30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