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研究单身女性的职业倦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本次论文可以让男女大学生们了解单身女性的职业现状和心理状况,正确对待职业压力,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同时可以呼吁社会给予单身职业女性更多的人文关怀,促进社会和谐。
一、基本概念
(一)单身女性的概念
学界对单身女性的定义主要有两种。一种人从狭义上认为单身女性是指那些从未结过婚,从未生过孩子,并且没有稳定的同居伴侣的单身女性,简单的说就是没有结婚没有孩子一个人居住的年龄在30岁左右的女性。一种人为那些结过婚但是离异的也可以被称之为单身女性,只要其不处于一种同居状态,经济上没有处在与婚姻相像的情景之中,并且他们认为年龄在28岁左右都符合单身女性的定义,只要有恋人经常陪伴在身边的就不叫单身,这是一种更为广义的定义 。我个人更倾向于第二种表述。
在经济转型常态下,男女地位日趋平等,女性从幕后工作者转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部分女性开始不在受传统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思想的束缚,在适婚的年龄主动选择了单身,不再排斥单身女性或者是剩女这个标签,目前剩女甚至已经从过去的贬义词变成了一个偏重赞美女性成熟有经济能力,长相端正的褒义词。随着社会的发展,单身女性已经从被动单身变成主动单身,单身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社会对私人生活领域不再过多的干预,更多的人为了避免组建家庭引起的各种家庭矛盾,尤其是婆媳矛盾,而自愿选择了单身生活,也就是本可以在适合的年龄结婚,但却主动的选择不结婚的女性越来越多。目前,单身贵族的思想观念越来越盛行,并且大多数的单身女性均有着极为相似的特征。学历高, 部分属于海归派,经济能力强,年薪高达10万元,一部分甚至超过50万元;社会层次高,在热门行业任职稳居中高层以上职务。她们大多是那种视工作如生命的“虎性”女人。
(二)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是当前心理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国外研究者从职业倦怠的成因方面在各自的研究中对其进行了定义,大致有以下三类。第一,情感冲突观: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个体设立的目标因与其在个人生活中获得实际成果差距过大而造成理想破灭,从而引发对工作消极懈怠的行为。第二,情感损耗观:持这种观点的人在对职业倦怠的定义中多是以感情付出为导向,在服务业的工作人员,由于奉行以顾客为上帝的宗旨,脾气暴躁的人为了生计也不得不压抑自己的个性以做出最完善的服务,在这种高压状态下他们对服务对象丧失所有的情感和关注,并逐渐疏远服务对象,甚至会以一种非人性的方式来对待他们。第三,多成因观:近期研究者更多倾向于从多方面的成因来解释职业倦怠的概念。比如用亚当斯的社会公平理论来理解职业倦怠,当个体觉得在工作中付出了较大心血,却没有得到及时的回馈,他们会以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即他们对工作的付出和他们从服务对象与组织处所获得的回报不相符合时,便会对工作心灰意冷,从而产生职业倦怠 。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国内外对于职业倦怠的研究有了很有价值的成果,由于各类概念之间有一定的偏差,造成了研究成果的差异。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医药还有教育等服务行业,鲜少有学者针对单身职业女性面临的压力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做出系统的研究[2]。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与工具
本研究主要以访谈的方式,随机抽样选择25-40岁的河南郑州的单身职场女性为访谈对象,在该次访谈中我们一共访谈了30个企业的单身女性,并且设计了3大模块的引导性问题来展开对话。 单身女性的职业倦怠原因及其干预分析(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30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