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残疾青年、中年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依靠着父母的收入才能正常生存,对于家境不好的家庭来说是巨大的家庭负担。承担养育残疾人子女的过程中还要承受社会舆论,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锐化,社会的焦点转移到高龄化的残疾人家庭中。
当前社会的职位大规模空缺与残疾人超低就业率的现状形成了不协调、不平衡的格局,而社会与政府对残疾人就业问题的重视程度的势必需要提高到一种有效的制衡方式,而这种平衡的格局的路途任重而道远。
本文重点是针对这一矛盾和背景下的社会工作者的有效介入以及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一社会矛盾而进行的研究,即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和研究当前残疾人就业的状况,找出当前残疾人就业问题的所在,用社会工作的方法进行介入,通过个案工作以及小组工作的运用,提高残疾人工作和生活的质量,改善其心理状态,增强其对工作和生活归属感。从理论意义层面讲,本研究对于社会学者的社会分析,对政策目标群体的划分和制定提供参考,也是相关社会学研究依据。从实践意义层面讲,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研究主体,收集详细的第一手实证资料,实地进行考察,准确把握当前残疾人的就业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为了改善这些问题进行社会工作介入,为社会和谐做出绵薄贡献。
(二)文献综述
(三)理论框架
1、 “人在情境中”视角
根据社会工作“人在情境中”的视角上来看,基于残疾人个体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文认为残疾人的个人行为和他们自身自卑以及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情绪是产生于具体的环境。通过分析个人的问题及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找出与社会制度安排下的关联性,倡导一些政策性的改良和变革。而在“人在情境中”视角里,个人不仅是能动个体,也可自主选择个人生活,那么就需要我们社会工作者能够提升残疾人的社会功能,改变认知,适应这个社会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实现就业或者优良就业。
2、 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认为社会系统内的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有整合社会、心理现象的可能,使静态的社会系统变成动态。站在社会工作者的立场上,系统理论注重个人的整体完整性,强调社会系统中的家庭系统以及各个系统互动的形态和规则,运用社会资源去整合整个社会网络的资源,提供社会性帮助,为残疾人减少歧视,实现就业。
3、 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理论是一种积极的要求社会工作者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案主的个人优势、优点和社会优势度上,而不是把重心放在残疾人的病理上。这一理论对于残疾人的就业尤为适用,不同于医院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更多的是要从服务对象的行为和心理层面进行介入,让他们重拾对就业,增加自己信息进一步融入这个社会的过程。在优势视角的理论下,要帮助残疾人找到优势,发掘优点。
4、 多元因素决定理论
社会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元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了个人因素,社会因素,而这些问题涵盖了个人、家庭、群体、社区等多个对象点。因此对于残疾人就业问题的介入,本文认为至少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介入,第一是残疾人本身,帮助他们从行为和心理上的双重矫正,形成新的认知观,降低或消除自卑情绪;第二是残疾人就业之后的后续观察和评估,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现残疾人就业点的同事有对他们的直接性或间接性歧视,可以运用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对残疾人进行介入,矫正环境的不利因素。
综上,本文在对残疾人目前的就业状况进行了理论性的分析后需要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去针对不同的残疾人对象提供差别性的帮助。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首先对残疾人进行统一的策划活动来进行了解,后逐步深入的社会工作访谈,并进行一些统计和归因总结,定性的去剖析每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和是否有有效可行的方法,确保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注重残疾人个人和社会之间的联系,创建双向的沟通关系。 残疾人就业现状与就业促进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32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