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迁,父母与子女在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大,形成“代沟”。子女与父母之间越来有没有共同语言,为了避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而产生冲突矛盾,大多数老人都选择留在老家生活。而且多数老人对土地及旧居有着深厚的感情,即使子女想把他们接到城镇居住生活,但是老人们的乡土情结使他们不愿意离开自己一直生活的地方。老人们年迈后想落叶归根、不愿离开故土的意识愈发强烈。子女由于生存竞争等压力的影响,对留守老家的父母照顾不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存在着很多隐患和问题。
二 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分析
家庭养老,是我国现行最主要、最普遍的养老方式。我国由于时代因素,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大多数的农村家庭都由传统大家庭向小型化家庭转变。421式的家庭格局,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加上一个孩子的家庭格局,[2]无疑加重了农村子女的赡养负担。随着社会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状况也随之出现各种问题。
(一)劳动负担过重,生活质量低下
一方面,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镇,家中缺少劳动人口;另一方面,老一辈人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致使他们不愿意荒废土地,这使本该颐养天年的老人不得不重新担负起农业生产的重任。有些老人在每天的劳作之余,还要照料家中孙辈的日常起居和学习,承担着本该由子女承担的责任。很多农村留守老人因为其自身的基本生活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不得不继续参与农业生产劳动,身体较好的老人尚能承担一部分的体力劳动,而部分高龄老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也不得不继续在田间劳作。[3]这些劳动造成留守老人身心疲惫,老人们面临着繁重的体力劳动以及长期的营养缺乏问题。虽然子女在外工作能增加家庭收入、改善家庭情况,但是老人的生活质量却有所下降。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及政府对策研究(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43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