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由传统城镇化转向新型城镇化 - 13 -
1、 建设新型城镇化 - 13 -
2、 区域协调发展应作为城镇化的首推战略 - 14 -
3、 城镇化质量建设将作为主要建设方向 - 14 -
4、 更注重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 - 15 -
五、结论 - 15 -
致谢 - 16 -
参考文献 - 17 -
一、绪论
(一)、 研究意义及研究问题
1、 研究的意义与创新
许多发达国家给我们的借鉴是,城市化水平与国家发展程度相互作用,而城市化建设则需要投入大量社会资源。如果要在发展中的中国进行大范围的城市化,将会面临资金严重缺乏的问题。因此,在建设可投入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更符合国情。
促进城镇化发展,有利于:
1)、加速我国工业化进程。城镇化过程中能在较小的区域内聚集很多工业化所需的生产要素,从而降低工业成本,提高工业化效率;
2)、促进剩余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也创造更多社会就业机会,;
3)、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为农产品提供销售渠道,使农民的收益增长;
4)、扩大内需,增加了潜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市场,带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
5)、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在改革开放后,城镇化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具体表现为:1)、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建设速度不断加快;2)、城镇化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了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相互扶持的空间分布;3)、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规模逐渐扩大,开始显示出城市功能;4)、城镇对国家经济、社会生活的贡献越来越大。
但目前我国城镇化还处于勉强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而城镇化的各个进程中,出现了各类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城镇化的发展,影响着城镇化的质量。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和解决将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和谐地发展。
借鉴于对以往城镇化进程中产生问题的探讨,多数是集中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各种问题上。故本论文的创新视角集中体现在主要通过分析历年户籍政策与城镇化进程的关系来探讨城镇化问题的多样性,着力于几个大的方向分析,突出近年关注的城镇化质量问题、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
2、 研究问题与方法
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应该是城镇化质量问题,而非一追求城镇化率。如今,我国城镇化质量普遍不高:1)、空间布局不协调。东部沿海地区城镇数量多、规模大且密集度高,有利于形成网状发展结构;而中西部地区城镇数量少、密集度低且规模小,各城镇之间的连结渠道窄。2)、要素聚集不合理。资料显示,2000-2008年,国内城镇人口仅增加3.55%,而建成区面积扩展了6.2%,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更是扩展了7.4%,均远远超过人口增长速度。3)、建设进程不均匀。例如湖北省,武汉“一城独大”趋势明显。4)、公共服务设施享用权不均等。因行政区调整划分而成为的市民和城镇常住外来人员,虽被算为城镇人口,但他们在城镇生活中仍难以享受到居民的同等待遇。
其中,较为凸显的问题有城镇化发展缺乏本土化、农村城镇化水平低下且发展缓慢、失地农民问题严重、环境问题加剧等。论文将以这几个点为出发,深入探讨问题的根源以及解决的方法。
论文以文献参考、实例调查为主,分析亲自调查访问得来的资料进行,使研究具有实际意义。论文使用科学的分析法,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提炼与论点有关的材料。因为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各有特点,在研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时,注重共性研究之外,要采取分类研究与具体研究的方法,使得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 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及政府对策研究(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5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