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贫困而不能参合,不能参合导致因病致贫的恶性循环,也是新农合的的创立目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新农合对缓解因病致贫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缓解因病致贫的能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新农合的主要保障目标定位于“保大病”,即“大病统筹”。一定程度上起到鼓励治“大病”的作用,轻视了农民的基本卫生需求。在农民的现实生活中,真正影响她们健康和生活的是普通病、常见病、多发病等等小病和慢性病,很多农村居民的大病也是因为小病无钱治而形成的。一是门诊就医受益扩面难,在大病统筹兼顾门诊受益的制度框架下,补偿方案重点解决大病就医统筹问题,用于门诊治疗和购买药物的资金有限,且村级服务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参合农民基本医疗需求;二是慢性疾病受益小,受病种和补偿额度限制,新农合对众多慢性病的医疗补助少,不能解决长期持续的用药负担;三是住院补偿受益低,制度设计中对大病补偿有各种条款限制,设有起付线和封顶线,就医医疗机构级别越高,补偿比例越少,再扣除大量的保外医药费用,造成参合农民住院医疗机构层次越高医药费用越贵,而获得实际补偿比例越低的现象;四是外出务工受益小,县级统筹下大量政策具有本地适用性,大量外出务工人员难以享受到制度益处。
有的农民现实心理较强,交了参合费但没得过病,觉得吃亏,下一年就不愿意再交钱。
(四) 经办机构管理服务能力较弱
贵州省卫生厅副厅长张光奇说,贵州大多数合医经办管理机构组建于新农合启动之初,由于当时无政策规定,至今各级经办机构尤其是县 、乡两级存在编制不健全、人员属性待遇不明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作经费相对不足等问题,而随着工作量日益加大,各级经办机构人员不堪重负,在加强监管(特别是村级卫生室和民营医疗机构)确保基金安全运行上更显力不从心。
一是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业务运行不足,医疗设备缺乏,难以满 足农民的需求。一些卫生院连基本的诊疗设备,都不能满足农民基本诊疗需求; 二是乡镇卫生院人员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农村卫生发展的瓶颈。 乡镇卫生院中大 部分为中专学历, 高素质卫生技术人才匮乏,而且许多卫生院由于编制和人事关 系的制约,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工作后无法入编,不愿留在卫生院工作;三是乡镇 卫生院基本的工作经费得不到保障,人员工资待遇不高,职工生活条件差,许多 卫生院的技术人才都不愿留下, 基层卫生院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定点医疗机 构的部分药品价格明显高于市场药店,定点医院虽然没有违规购药的现象, 但相 当一部分药品的价格高于药店的价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参合积极性。
贵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后,普遍存在功能萎缩、医疗服务量下降、业务收入下降等情况,加之基本药物品种不足、配送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基层服务水平,造成新农合基金对乡级定点医疗机构拨付量较上一年度减少的现象。从而导致很多卫生室出现了贩卖多类不再目录内的药品来赚取费用。由于很多药店购进药品不需要发票,所以其价格比卫生院要便宜。本来在新农合投入使用之后,由于能够报销,医院的病人增加了,效益也变好了,但由于基本药物制度实行之后暴露出药品不全的问题,很多患者只能被迫再回到药店买药。
基本药物中他们常用的药品在300种左右,但相当一部分老百姓喜欢用的药品,如治疗发热和疼痛的常用药却未能进入基本药物目录。
(五) 流动人口的受益问题 贵州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践与思考(8):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