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央、团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积极实践、稳步推进。通过对当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志愿项目、实践形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大学生志愿服务仍存在认识偏差、创新不足、可持续性差等问题,与新形势下推动青年志愿服务发展还有一定距离。
(一)现存的两种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模式[1]
1.高校共青团组织自上而下发起并推广的发展模式
自上而下发起并推广是指各高校共青团组织根据共青团中央的志愿服务政策和计划结合各高校共青团自身发展需要发起的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主导各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群体围绕志愿服务主题申报、组织、开展形式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例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暑期青年志愿者“三下乡”活动、“保护母亲河”活动等。
自上而下发起并推广是目前高校共青团组织中较为常见的发展模式,该模式不仅大学生参与度广、活动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而且有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准备充分、领导重视、资金充足。但长期以来,该模式下的志愿服务活动趋于形式化和指令化,缺乏良好的群众基础,基层服务的持续性不强,志愿服务的影响不够深远,导致志愿服务活动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基层群众的受益度不高。此外,高校共青团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强制要求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违背了志愿服务的自愿精神也使得部分大学生志愿者产生了抵触的情绪,也阻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草根组织的成长。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2.学生志愿服务团体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
笔者认为学生志愿服务团体发展模式分为两种:(1)自上而下发起,自下而上发展;(2)自下而上发起,自下而上发展。“自上而下发起,自下而上发展”的发展模式是指在高校共青团的引导和鼓励下,大学生根据根据实际需要自发组织成立的学生自治的志愿服务团体,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例如活跃在高校志愿服务队伍中的学生社团;“自下而上发起,自下而上发展”的发展模式是指随着志愿服务精神的深入人心,为解决基层存在的各种问题,大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呼吁、自我组织成立的志愿服务团体有针对性的开展志愿服活动,例如“爱心一对一”义务支教服务队等。
该模式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团体近年来快速成长和发展,长期活跃在义务支教、文艺表演、节水环保、关爱留守儿童等各个方面,数量众多,自我参与意识强。但由于缺少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缺乏专业的理论指导和良好的服务培训,组织管理的流动性较大,个体分散难以形成合力,会导致志愿服务活动流于形式,实际收效低,最终阻碍大学生志愿服务团体的传承和发展。
(二)志愿服务经历久,意愿强
在我国高校中,校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普遍成立较晚,但这并不意着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时间短。据调查显示,高校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大多自建校以来就一直活跃在各项基层服务工作中,主要开展惠及农村支教、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校大学生志愿者协会成立以前,各二级学院、各班集体就存在学生自发组织的志愿服务分队,主要以分组分队的形式运作,例如“义工进社区”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共建活动、“蜜蜂微宣讲团”开展十八大精神宣讲活动等。这充分表明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经验足、经历久。 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模式探究(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59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