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知识失业”对人力资本投资带来的影响及对策(2)

时间:2020-09-03 10:52来源:毕业论文
(二)知识失业原因分析 引起知识失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因素如下: 1.个人因素 有许多知识劳动者在进入社会前,会对社会有过高的期待,

(二)“知识失业”原因分析

引起“知识失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因素如下:

1.个人因素

有许多知识劳动者在进入社会前,会对社会有过高的期待,而对自己也缺乏比较客观的认识,这往往会使其在就业时“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从而失去了最佳的就业机会。此外,也存在一些高校毕业生由于较大的就业压力,不愿面对激烈的竞争,而选择推迟就业甚至放弃就业,这种消极的就业态度,虽有社会整体就业压力太大原因,但更多还是毕业生个人自身原因造成的。

同时,也存在着各种滞后、陈旧的观念影响着人才的自由流动。一些劳动者一心只想到一些大城市或发达地区工作,甚至非国营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不去,这种不合理的流动也是造成“知识失业”的一个原因,也是资源的一种浪费。另外,知识性劳动者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主要源于其在校期间没有打好基础,没有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在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时,只能“望职兴叹”。

2.政策因素

国家相关政策对于市场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具有重要影响。主要包括户籍制度、人事档案制度等方面对人员流动方面的限制。

现实生活中由于户籍制度的种种限制,劳动者往往无法自由流动,市场也无法发挥出应有的配置作用。一方面,户籍常常与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险等挂钩,迁入工作地越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限制越多,而另一方面,户籍制度背后附加的各种权利,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社会地位差别的象征,这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不利的,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秩序的稳定。此外,人事档案制度也阻碍了高校毕业生的自由流动,一些毕业生好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单位,却在签订协议、办理报到手续、转接档案时,因人事档案制度受阻,只能放弃就业机会,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3.供求关系因素

当前,许多高等院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的需求存在结构性的错位,客观上导致了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错位。[ ]

第一,目前国家偏重对高校本科生的教育投资,而对大专生和高职生的培养不仅投资少,而且培养的模式偏重于理论,实践能力差。

第二,专业不匹配现象较严重,并且缺少必要的心理素质。很多知识性劳动者对于所处行业的信息一无所知,不知道如何去适应工作。同时,还会较容易产生消极的就业态度,心理素质差。对于这一现象,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并不定期开展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

第三,存在市场需求空间上的错位。一些较发达地区、行业和企业,知识劳动者供过于求,造成人才过剩,而另外一些地区、行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却得不到满足,比如,东部沿海地区人才普遍供大于求,而中西部地区人才供给却出现大量缺口,需要的各类人才大多都得不到满足。

二、“知识失业”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

西奥多·舒尔茨曾在20世纪60年代明确阐述了人力资本的概念,并被广泛应用至今。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技能、健康等方面的总和,也称“非物力资本”。[ ]相比其他物质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更大价值。而人力资本投资则是指为了提高劳动者的生产能力,对劳动者的教育、培训和医疗等方面进行时间和金钱的投资,其核心是教育和培训投资。

由此可见,人力资本投资的来源主要就可划分为家庭、企业和国家三个主体。 “知识失业”对人力资本投资带来的影响及对策(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5987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