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于1994年正式获准成为万维网成员,网民逐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形成众多的虚拟社群,容纳着数目惊人的网民群体。由于人口基数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上网冲浪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截止2013年7月27日,我国网民数量已经突破5.11亿,其中30岁以下占到71%[1]。由此可见,青少年成了我国上网的主要群体。随着数字化时代发展的日新月异,网络的载体也由台式机、笔记本转变到智能手机等各种移动终端,从室内走到室外,从固定点转变为移动点,继而由点向面全面覆盖了人们的生活,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成为一种影响青少年新的社会化因素。根据中国青少年上网情况调查报告,13-23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为14.3%,网络犯罪比例逐年增加,而由网络引起的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不适的比例更是飞速上升。
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回顾多年来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负面影响的研究,分析既有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对策,对促进网络时代青少年社会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来探究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在此前相关学者研究的文献基础上,分析既有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描述网络对青少年负面影响的现状,总结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最终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3 文献追溯
张胜芳认为:以网络为基础的虚拟世界使青少年的社会化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惯有的与客观世界的互动转变为与虚拟世界的对话[2]。
贾秀娟提出了青少年传统社会化模式。她通过对中西方学者的经典社会化理论进行梳理,解构了网络传播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3]。
徐建军和向学勇认为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一,网络拓宽了青少年的虚拟交往空间,不利于青少年建立现实的人际关系;其二,网络虚拟空间的隐秘性使青少年为无序地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可能;其三,网络的发展使青少年社会化过程凸现出依赖性特征[4]。
黄必春认为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消极影响表现在:不利于青少年实现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社会化;不利于青少年通过道德自律和道德思考实现社会化;不利于青少年实现知识技能社会化[5]。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4 概念界定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独特的个性与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于人的始终的过程[7]。
人的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刚刚出生的人,仅仅是生理特征上具有人类特征的一个生物,而不是社会学意义的人。在社会学家看来,人是社会性的,是属于一种特定的文化,并且认同这种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支配下存在的生物个体。刚刚出生的婴儿不具备这些品质,因此他(她)必须渡过一个特定的社会化期,以熟悉各种生活技能、获得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的各种习惯,接受社会的教化,慢慢成人。并且,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人的社会化也是个体吸收了社会经验,并由两者的分立走向两者的融合[8]。
5 网络对青少年负面影响现状
青少年社会化的依赖因素主要有自然基础、社会基础和实践活动三个方面。网络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凭借其巨大的感染力,对青少年的社会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网络是信息时代的新媒体平台,作为一种全新的人际交往方式,它在提供社会化便利、改变青少年社会化的交往时空以及创造具有鲜明个性的社会化学习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加复杂的社会问题。 论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60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