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2)

时间:2021-08-15 11:05来源:毕业论文
二、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的现状 (一)治理的提出及基本概念 治理这一名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领域的发

二、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的现状

   (一)治理的提出及基本概念

    治理这一名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领域的发展。治理是一种为了国家和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权力运作方式,主要是通过政府运用宏观调控等手段促进经济政治的平稳运行。俞可平曾将治理定义为在一个已知确定的空间范围内通过利用权利来维持秩序,保护公众的需求与愿望,实现社会的安定稳固。治理的目标是在各种不同的国度和社会关系中运用权利去引领、导向、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的保障。 而当这里的公共利益达到顶峰,即善治,所谓善治就是治理所谋求的最高目标,其表现为政府是合法透明,负责高效的,公民是积极回应、努力参与的,是政府向社会的引导过程,也是公民对政府作为的反馈过程。简单地说,善治可以定义为政府与公民共同参与治理并产生成效的过程。

   (二)地方政府在治理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现下的中国,正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要想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就离不开政府的“有作为”。政府担当上层建筑的角色,上层建筑对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全球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政府实则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主导者。地方政府作为权力管辖和事务管辖的主体,应本着为人民服务,以加强自身的可信度为宗旨更好地服务社会,从而更有利于履行对地方公共事务强有效的管理职能。地方政府在实行管理的过程中,应首先明确自己的身份,是作为一个执行主体来实施上级政府的政策,还是作为一个领导主体来组织协调地方公共事务,只有明确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在治理过程中一步到位,切中治理要点。

(三)中国地方政府治理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原因

    中央和地方构造了国家结构形式,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管理地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重要桥梁。 到目前为止,尽管有些地方政府在管理地方的过程中已经拙见成效,地方政府在这样的视野下也在不断完善自己各方面的发展,向“有作为”不断的进步,但在实施中较大的弊端,如:能力水平不够、上情不能下达、民主意识不强等,这无疑阻碍了地方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地方政府的“有作为”也只有徒有其表,为了政绩政效而作为,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开展实施好治理工作,与社会百姓在某些方面的需求和期望背道而驰,因此,中国地方政府在治理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严峻形势,其主要有:

    1、从国家层面来说,制度理念有待更新完善。当前国家相应制度尚不完善,存在较大的漏洞。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市场与政府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政府不能很好地确立自己的职能所在,自然更加不能有效的引导公民去积极参与地方的治理活动,认为治理只是单方面的通过政府的只能手段来维护市场的有效运行,从而促进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这是一种片面的扭曲的理念,政府这种单纯的出发点只能够使得治理成为一种单向的固定的行为方式,对地方政府“高效作为”产生了巨大的屏障。文献综述

    2、从治理主体来说,责任服务意识亟需提高。有一句话说,政府,你是干什么吃的?究其根本还是由于地方政府在治理过程中的定位较为模糊,导致在整个治理中权责不一致,分工不明确,相互扯皮推诿现象屡见不鲜。中国的政府职能部门在实际运用权力的过程中受到横向与纵向权利的牵制,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政府处事的精准性,却在另一方面带来了低效能,无效率的问题,最终使得大部分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不能很好地加强自身的服务能力,严重牵制了地方处理问题的效率。 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8032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