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理论基础
1、 社区共同体理论
社区共同体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他用这个词汇来表示一种由具有共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所组成的关系亲密的存在一种富有情感的社会关系的社会团体。在这个社区中,加入团体的人们并不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而是因为他们生长在这个团体内。本文研究通过低龄老人这个群体对青石村进行社区文化建设而形成的一种农村社区---共同体。
2、 自我实现理论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它包含自我实现的本质、类型,自我实现者的特征和自我实现的途径等方面。本文指农村低龄老人通过自我实现的途径---社区社火文化建设来成为实现自我价值的表现方式。他们以社区中文化共同体形成这个问题为中心,去全力以赴的解决问题,实现文化建设、文化传承这一目标。对他们而言,在这项文化建设工作中低龄老人不是为了金钱和权力,其工作过程就是享受,他们是为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实现社区共同体构建的目标。
3、 参与式治理理论
参与式治理主张把发展的主体---人和社会作为目标,使政治经济权利向有利于弱势群体的方向调整,更有利于分析他们所处的真实状况。就青石村而言,建设社区文化的低龄老人群体是主体人群,他们在决策中参与,并在整个决策实施过程中发挥作用。更有利于决策的落地和问题的解决。
(三) 文献综述
(四)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法、访谈法和田野调查法。
1、 文献法
查阅传统年节文化的文献资料及对当地的社区文化资料进行深入了解,对其他学者关于老年人文化传承意识及社区年节文化的发展等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和观点的总结,进行分析。
2、 访谈法
通过对目标低龄老人(社火班老前辈)进行访谈交流,对研究所需的传统型社区所存在的优劣势、传统年节生活进行把握,从而做出归因分析。
3、 田野调查法
通过实地调查和现场环境了解,对青石村的社区情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中观察、了解村民的社区与文化并对广大村民进行简单的调查帮助笔者认识到社区的历史和非物质化文化传统及村民对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的看法,进而做出相关分析。
三、青石村低龄老人年节文化生活的经验
(一) 村落概况介绍
青石村是兰州市西固区河口南车站往西北方向的一个小村落,有2000村民在这里生产生活,属于典型的传统型农村社区。每逢春节,都会举办各种年节庆祝活动,传统节日气氛浓厚。“我们这里过年过节还是很热闹的,自己村子有社火队表演,每年都是保留节目”。(受访村民ZJS)文献综述
青石村的外出务工人员比例不高且一般工作地点都在甘肃省内的大城市,距离青石村都比较近。也因为外出务工人员比例不高,村里才没有形成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这种状况。青石村村民的年收入每年都在比较平稳的上升中,增长的比例比较明显的体现在家中有外出务工的人员,村里在土地的租金方面没有很大的收入提升。
社火队的老一辈成员家里条件都是在村子里中等及偏上的。家庭没有大的负担,儿女已经成人不需要家里的父母在为他们附上生活补助。相反,有很多在社火队里的低龄老人他们都有固定的“子女津贴”,另外加之农民的土地所有者身份,家里或承包或耕种,都算是轻松悠闲的生活,比较没有经济压力。村内低龄老人的健康状况基本良好。社火队老一辈成员中多数老人的伴侣都健在,家庭也比较和睦,“平时我们都没什么事情的,接送孩子也很近,家里这边和孩子们住的也近,他们白天上班但是也基本每天能打个照面。”(受访老人ZJS) 西北村落低龄老人的传统年节生活研究-(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80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