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之理论基础
劳动力对于日新月异的社会而言,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受到普遍重视。因此,在这将选取代表性理论进行介绍。具体内容如下:
(一)人力资本理论
作为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人力资本理论的思想萌芽产生于古希腊。但是直到19世纪末,该理论才逐步进入公众舆论并引发广泛关注。随后,舒尔茨连续发表了多篇著作,并对该理论进行了系统性地论述,才使其有了特定含义。自此,该理论体系对西方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人口质量比人口数量重要。社会发展依靠资源配置。人力资源是最重要资源。人口质量决定社会发展。单凭借人口数量是不可取的。经济增长无法得到保证。该理论初衷在于提高与优化人口质量。
2。现今社会不同于以往。人力资本投资效力显著。物质资本投资优势被削弱。人力资本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增值空间较大,而物质资本,只能在短期到长期刺激经济更快增长。
3。投资核心是教育投资。其本质在于提升人口素质。需要把教育视为一种投资。它并非传统观念上的消费。那么生产力实现突破性增长指日可待。为了提升人力资本存量与劳动生产率,追求自我价值和社会发展的实现离不开培训,这是教育投资其中一部分。这种培训方式,可以为其增强自我资本奠基。合理有效择业,避免盲从。同时也利于提高企业生产力。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943年,该理论被提出。出自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来源于《人类激励理论》一书。其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的需求。各层次需要间的关系如下:
1。正常情况下由低到高排列。低层次需要先满足。再向高层次需要发展。2。并非所有人都可以满足全部需要。满足比例依高度呈现递减。3。个体也许同时存在多种需要。并且于同一时期。
研究显示,不同于父辈们以职业劳动为生,满足家庭温饱。其对职业的期望值较高。同时,渴望融入城市,甚至成为其中的一份子。生理理性被社会理性取代。但事实上,脱离家乡的他们,无法被流入地接纳甚或排挤,最终大多数选择逃避现实,不可避免的游离于两者之间。相比父辈们,他们背负较沉重的心理不适应,可以理解为多重矛盾夹击的缘由。因此,解决他们的困惑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而通过接受专业教育培训和心理方面的辅导,一方面能够提高其技能水平,从而获得更高收入,另一方面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问题与需求,避免片面化看待问题。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进程,资本zhuyi不断发展壮大。原先各个国家争相发展农业的情境已消失殆尽,转而形成了以工业为主的生产方式。雇佣劳动并支付工资。自此,工业时代悄然到来。大量农村劳动力被搁置。同时也导致了大规模转移。正因为如此,引发其向产业工人等角色变更的步伐,并日益成长为资本zhuyi生产的主力军。在看来,这是实际意义的化道路。此外,工业社会的飞速发展,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手工等简单劳动,而是迫切需要更高素质的劳动力。位于资本zhuyi发展早期,为提供符合工业社会要求的劳动力,英、德等早期工业化国家先后宣布劳动的强制性要求,即职业培训。[。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32。]
此外,也认为,转移现象绝非偶然。该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力转移现象不仅是符合经济社会运行趋势,也存在一定合理性。社会生产方式的变更离不开劳动力,尤其依靠高素质劳动力。简言之,就是要与社会发展相匹配。与此同时,也意识到,政府在其中担负的重要作用。在新型社会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逐步成长为产业工人的主力军,对于其技能的提高离不开政府的相应培训政策。该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为政府应以何种形式对其进行针对性培训指明了参考方向。文献综述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之问题与对策(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88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