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48
参考文献 49
附录 50
1绪论
1.1 选题依据
对乙酰氨基苯酚,化学名N-(4-羟基苯基)-乙酰胺,也被称作扑热息痛,在药学上属于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该药在1878年首次合成,1893年正式用于临床。它又被称为醋氨酚,也可以简称为APAP[1]。在美国1955年就成为非处方药,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生产。
对乙酰氨基苯酚作为药物,其解热作用比较缓慢而且持续性较长,与其它解热镇痛药相比,刺激性小、极少发生过敏反应、副作用小。此外,它还可用于其它药物的合成,有机物的中间体等。据了解,扑热息痛的全球市场每年产销量约达10多万吨。
1959年我国开始生产扑热息痛,目前全国有几十家企业生产,占世界总产量的50%。因为扑热息痛应用十分广泛,使用量每年都在递增,所以其生产工艺改进也一直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通过研究扑热息痛药剂的产品特性及其国内外市场动态,分析其产品的市场意义与价值。同时本文介绍了工业上数种对乙酰氨基苯酚的合成方法,从合成的各种路线中,主要分析以对乙酰氨基苯酚的中间体—对氨基苯酚酰化合成对乙酰氨基苯酚的工艺路线。
1.2文献综述
1.2.1 对乙酰氨基苯酚简介
中文名称:对乙酰氨基苯酚、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退热净、对醋氨酚、索密痛等
英文名称:acetaminophen、4-aceta-mino phenol、paracetamol、 N-acetyl-para-aminophenol
分子式:C8H9NO2
分子量:151.16
化学结构式:1.2.2 对乙酰氨基苯酚物化性质
对乙酰氨基苯酚,又名醋氨酚,简称APAP,药物名扑热息痛。无,微苦,密度1.293g•cm-3,熔点169~170.5℃,白色结晶或粉末。溶于甲醇、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易溶于热水;几乎不溶于冷水和石油醚。在较高温度下,会发生氧化,颜色逐渐变成红棕色,最后成棕黑色,因此应在阴冷干燥处密闭保存。
1.2.3 国内外研究的概况、水平
1.2.4 发展趋向
1.2.5 合成路线
1.2.5.1 以对硝基苯酚(PNP)为原料
① 铁粉还原法
以对硝基苯酚为原料,经铁粉还原,滤去铁泥,滤液冷却结晶,经重结晶、干燥等制得成品。此法工艺简单,技术成熟,但收率比较低,产品质量也不稳定,严重污染环境。国外许多国家已淘汰此法,1984年化工部已禁止采用此法[5]。
② 催化加氢法
该法用P/C、Pd/C作催化剂,在0.2~0.5MPa,70~90℃加氢还原PNP制备PAP粗品。催化剂昂贵,国内未见有工业化生产报道。
国外有报道[6]用Ni-Al-Pd-Zn复合催化剂加氢还原PNP,收率达到90%~95%。但该法催化剂制备复杂且损失率很高。
③ 电解还原法
该方法是将PNP在10%~30%水溶液、电解密度3.14~8.38 A•dm-2、40~70℃ 、TiO2/Ti电极、Ti阴极旋转条件下进行的,产率70%左右。但是尚未实现工业化。
1.2.5.2 以对氨基苯酚(PAP)为原料
① 苯酚亚硝化法
苯酚在0~5℃与亚硝酸钠和硫酸作用,生成对亚硝基苯酚,经还原、酸析,可得对氨基苯酚。苯酚亚硝化会耗用大量有机溶剂、反应容积效率低、生成物分离损失大、溶剂回收分离困难、操作条件苛刻,收率低、毒性大,环境污染严重,现已不再使用该方法[7]。
② 苯酚偶合法
苯胺与亚硝酸年钠和盐酸在低温下(0~5℃)反应,制得重氮盐,后者和苯酚偶联生成偶氮化合物。偶氮化合物在还原作用下生成PAP和苯胺,其中还原偶氮化合物的方法有化学还原法、电解还原法和催化加氢还原法。本方法原料易得,收率高,苯胺可回收[8]。 年产量1100吨对乙酰氨基苯酚生产车间工艺设计+CAD图纸(4):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11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