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化学论文 >

年产180万吨宽厚板生产车间设计(6)

时间:2018-05-11 11:42来源:毕业论文
1)轧机主电机设有爬行速度及准确的停车系统。 2)轴承采用液压锁紧。 3)换辊时需要拆卸的润滑、液压、冷却水和高压水等有关管道需选用成组快速接


1)轧机主电机设有爬行速度及准确的停车系统。
2)轴承采用液压锁紧。
3)换辊时需要拆卸的润滑、液压、冷却水和高压水等有关管道需选用成组快速接头。
4)导卫板、拉水板等随轴承座一同移出或另设移动机构。
四、计算机控制及配置完善的轧制线自动检测装置     优尔十年代国外厚板轧机早已实现了单机计算机控制。七十年代以后,应用更普遍,实现了全线的计算机控制,有的还装备了计划、管理及生产的三级计算机控制系统。轧制线自动检测装置如测压、测温、测厚、测宽、测长等对保证及时检测轧制过程中的轧件参数,以便随时进行轧机的调整和控制,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是十分必要的。另外用计算机控制根据轧制条件的变化,最佳地调节轧制过程,对每块钢板跟踪并可提高轧机产量[8]。
1.5我国宽厚板发展的不足
一、我国宽厚板生产的回顾
  我国宽厚板行业随着国民经济总体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纵观我国宽厚板轧机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3个间短;
1)以解决企业从无到有为目标的初期阶段。我国的第1套中厚板轧机是2300mm的三辊劳特式轧机,于1936年在鞍山建成,产量只有几万吨,品种和规格都十分有限。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也只有鞍钢这一台三辊劳特式轧机,产品也只有最初级的碳素钢。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需求的增长,各企业建设了一批2000~2500的中板轧机,而且形成了相应的建设规范。但是,其技术内涵和产品质量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1958年大跃进后近20年的时间是我国中厚板轧机建设的第一个高峰峰期。根据仿照鞍钢一中板厂所作的通用设计,这批轧机在不断革新改造中提高了机械化水平,增担负起全国中厚板三分之一的产量。1958年7月鞍钢建成2800/1700mm半连续轧机,1966年8月舞钢建成2800mm中厚板轧机,1966年10月太钢五扎厂建成2300/1700mm炉卷轧机。这3套轧机均从前苏联引进,都是二辊+四辊双机架形式,投产后在产量、产品品种、规格、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和成材率等方面都大幅度超过了三辊劳特式轧机,成为我国中厚板生产的主力轧机。为了提高装备水平。1970年以后新建的中板厂,基本都采用了四辊轧机。
   2)全面引进世界新技术,自主研发提高水平阶段。改革开放至本世纪初期,我国钢提供也迅速发展,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我国中厚板生产技术、设备和产品也日新月异,发展迅猛。1078年9月投产的舞钢4200mm宽厚板轧机,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第1套四辊宽幅厚板轧机,其特点是板宽大,达3900mm规格范围大,最宽可生产250mm;品种范围广,可生产结构板、舰船板、锅炉容器板、装甲板、不锈板等。这架轧机开口度大,即可轧钢锭,也可采用板坯作原料。该厂的热处理设施配置较为齐全,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欧洲、日本和欧美几乎停止了新建中厚板钢厂,而在亚洲尤其是我国,则进入了中厚板工厂建设的第2个高峰期,先后建成投产了近10条2800~4300mm级的中厚板生产线。鞍钢首先引进了二手4300mm中厚板轧机,同时酒钢、舞钢也分别引进了3000mm和3800mm中厚板轧机,我国的中厚板生产开始向国际水平靠近。到世纪之交,首钢率先利用国际化技术,建设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500mm中厚板轧机,开发的高刚度轧机、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冷去系统、矫直机等辅助设备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良的性能,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发大型中厚板轧机的先河。
3)以提高铲平档次,满足经济建设需求的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以宝钢5000mm轧机的建设为标志,我国迎来了中厚板建设的黄金时期,在不到10 年的时间里先后建成了二十几套3000~5000mm级的中厚板轧机,其中不乏从生产工业,整体装备到平面布置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中厚板工厂,整体上大大缩小了我国中厚板生产和装备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年产180万吨宽厚板生产车间设计(6):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1543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