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诱导契合学说文献综述
Koshland等人提出诱导契合学说,该学说认为酶的活性部位是蛋白质三维实体,具有较大的可塑性,From~优E尔L论E文W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当药物分子与酶发生相互作用,如离子偶极键,氢键,范德华引力,疏水键等,会诱导酶的构象发生可逆性的改变使其能与药物分子更好地契合,进而影响酶的活性,产生相应的药理作用。
1。3。2变构学说
Karlin等人提出变构学说,该学说认为,不管药物存在与否,受体本身就有两种构象状态:静息性构象和激活性构象,但是它们和药物的结合部位相似,只是微观解离常数不同,药物的效应与激活性构象在整个受体数目中所占的比例成正比,激动剂和拮抗剂由于可以作用在受体上相同的结合部位,产生竞争性拮抗,也可作用在受体的不同结合部位,通过变构作用相互消长。
1。3。3二态模型的占领-活化学说
Ariens和Rodrigues de Miranda提出该学说,他们把激动剂和拮抗剂对受体的作用部位区别在受体上的两个作用点,未被药物占领的受体具有活化态和非活化态两种状态,二者之间存在动态平衡。而拮抗剂对非活化态受体有较高的亲和力,激动剂对活化态受体具有较高的亲和力。
IDH突变型抑制剂的设计与合成(2):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158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