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溶剂挥发法 先将药物或药物与类脂的混合物溶解在与水不相溶的有机溶剂中(如氯仿、环己烷等),得到油相,然后加入到含有乳化剂的水相中进行乳化,形成 O/W 型的微乳液。然后将溶剂挥发,利用脂质在水相中的沉淀从而形成固体脂质微粒。一般来说,乳化剂的浓度越大,固体脂质微粒的粒径越小。其优点是可以在室温下进行制备,适合于对热不稳定的药物,避免药物分解,缺点不可能将添加的有机溶剂完全除尽,有机溶剂的残留使得药物具有潜在的毒性。
微乳液法首先是将脂质和药物熔融,随后在搅拌条件下加入乳化剂或助乳化剂从而制得熔融体,再将水溶液加入熔融脂质中,得到的透明乳液在缓慢的搅拌下分散于冷水中,经冷却结晶即可得到固体脂质微粒。所得到小颗粒尺寸的固体脂质微粒是由微乳沉淀液而成,不是通过机械搅拌所造成的。微乳液与冷水之间的温差对制备小粒径的固体脂质微粒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快速结晶可以防止粒子的聚集,微乳液与冷水的温差越大,固体脂质微粒的粒径就会越小。微乳液中微乳液与水相的比例、各组分的配比、微乳液温度、水相温度、微乳液的注入速度皆能影响固体脂质微粒的制备。微乳液法优点在于设备简单,缺点是在大量的水会被用于稀释,需通过冷冻干燥等方法除去过量的水以获得超浓缩的分散体,同时在制备过程中将使用高浓度的乳化剂或助乳化剂。同时发现稀释步骤相对于其他方法,所制得的固体脂质微粒含量要低。由于固体脂质微粒的制备需要O/W的型的微乳液,药物在油核中增溶,因此,只有包覆的成分为疏水的亲油性药物时才能用微乳液法。
熔融-超声法是将药物、脂质、磷脂等成分加热到高于脂质熔点从而形成熔融体作为油相,将含有适量乳化剂等成分的水溶液作为水相,在搅拌条件下,水相与油相混合形成初乳,进行超声波分散就可制得。然后将其冷却到室温就得到了固体脂质微粒。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易于控制,操作简便,又能避免使用可能会产生副作用的有机溶剂和添加剂。缺点是超声分散法得到的粒子粒径通常较大,不适合热敏性药物的制备,同时容易产生金属离子的污染。但是通过优化其配方和工艺,可以得到理想的固体脂质微粒。
1.5固体脂质微粒的应用
由于固体脂质微粒可以保护其包覆的药物免受人体体内酶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极大地提升了其包覆的不稳定性药物的稳定性。固体脂质微粒和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固体基质。固体基质的优点是能够稳定活性成分,这些成分是化学上与其他种类降解不稳定的,例如水或氧。油脂的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活性物必须在保质期内被溶解或储存在脂质基质内。固体脂质微粒以常温下为固态的脂质原料为载体,可以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化妆品活性成分起到稳定作用,例如类文生素A,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辅酶Q10。
固体脂质微粒具有高度的闭合性,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减少由于蒸发引起的水分损失,增强皮肤的水合作用,减少由于蒸发引起的水分损失。当制得的固体脂质微粒样品涂到皮肤上时,压力会导致融合形成致密的膜的微粒。当水分蒸发时,毛细血管作用力能促进这种融合的过程。这种微粒膜的形成已经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被证明。从闭合性能中,固体脂质微粒和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也可以作为活性成分来增加皮肤的渗透性。辅酶Q10和α-生育酚渗透的总量是由TapeTM-stripping test (BSN Medical GmbH & Co., Hamburg, Germany)测量得出的[14],在脂质微粒和脂质微粒同时给药后,直径为200nm的微粒体系相比4.5微米的微粒渗透性同比增长40%。 包覆UVA/UVB防晒剂固体脂质防晒粒的影响因素研究(4):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18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