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化学论文 >

基于HFC-125的混合气体灭火剂的灭火性能研究(4)

时间:2017-02-13 17:07来源:毕业论文
(4)调节空气的流量为10 L/min; (5)点燃燃料; (6)通入灭火剂之前,燃料应预燃60 s~120 s。在此期间将杯中燃料的液位调至距杯顶lmm 之内; (7)开


(4)调节空气的流量为10 L/min;
(5)点燃燃料;
(6)通入灭火剂之前,燃料应预燃60 s~120 s。在此期间将杯中燃料的液位调至距杯顶lmm 之内;
(7)开始通入灭火剂。逐渐增加灭火剂的流量,直至火焰熄灭;在火焰熄灭的时候记录灭火剂和空气的流量;增加灭火剂流速会导致灭火剂的浓度增加,这一增加不要超过先前浓度值的2%在灭火剂流量调整后,应等一段时间(10 S),使得在集气管中新比例的灭火剂和空气能到达杯的位置;在此过程中,液位保持在距杯的顶部l mm 内;
需要注意的是,开始试验时,大量增加流速以获得所需的灭火剂流量,随后的试验中在接近临界流量时,开始少量增加流量直至火焰熄灭为止。
(8)按照6的规定确定灭火剂的灭火浓度;
(9)在下一步试验前,应清除杯中的燃料和所有附着在杯上的残余物以及燃烧的烟黑;
(10)在空气的流量分别为20L/min、30 L/min、40 L/min条件下,重复1至9试验步骤;
(11)绘制由8确定的灭火浓度/空气流量曲线图,确定该曲线图上的稳定区(即灭火浓度最大且不受空气流量影响的空气流量范围)。
2.3 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测量混合灭火介绍灭火浓度的实验仪器—杯式燃烧器,整体实验装置的组成以及整个实验操作的步骤。
3混合气体灭火介质的理论计算模型
氢原子与氧分子的吸热反应在碳氢化合物与空气的燃烧火焰中是主要的耗氧反应,也是产生燃烧自由基(H、OH、O)的基本反应,其反应见公式(1):
    H + O2      OH + O             H=16.8 Kcal mol-1             (1)
如果让火焰不能文持稳定的燃烧而熄灭,那么燃烧自由基(H、OH、O)的浓度就得大大的降低,则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就得被降低到一定范围内。
灭火剂实现灭火的效果的途径主要有三种:(1)降低氧气浓度使燃烧不能够进行即窒息灭火;(2)降低火焰温度使自由基和活性原子不能产生即冷却灭火;(3)吸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终止燃烧链反应即化学灭火。
惰性气体(如N2)主要是通过降低火焰温度和稀释燃烧反应区的氧浓度的物理灭火机理实现灭火的目的的。惰性气体的降温效果和灭火能力是由本身的吸热能力决定的。研究表明,当把碳氢化合物的火焰温度降低到1600K的时候,反应(1)的反应速率不能产生足够的自由基来文持燃烧,火焰就会因不能文持稳定的燃烧而熄灭。对于化学灭火剂,例如HFC-125灭火剂,实现灭火主要就是通过夺取火焰中的(H、OH、O)自由基来终止燃烧的链反应这一化学灭火机理。而对于HFC-125和氮气组成的混合气体灭火介质,则同时具备了物理和化学两种灭火机理。氮气能使火焰的温度被降低,同时火焰温度的降低也使燃烧过程中自由基生成的量减少了,自由基数量的减少也就意着灭火所需的氟烃数量减少了。这样一来,通过温度的关联,就可以建立氮气和HFC-125灭火剂组成的混合气体灭火介质的灭火浓度的预测模型。
在分析惰性气体作用下火焰的热力学过程时,本文做以下假设: (1)燃料燃烧的起始温度为常温(298 K)、起始压力为常压(一个标准大气压); (2)灭火过程中惰性气体的作用仅仅为吸收火焰的热量; (3)惰性气体通过把火焰的温度降低到可以文持燃烧的最低温度实现灭火的目的[14]。
3.1混合气体灭火浓度和协同作用因子的理论计算模型[15]
3.1.1 惰性气体灭火介质灭火浓度的计算模型 基于HFC-125的混合气体灭火剂的灭火性能研究(4):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290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