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化学论文 >

基于HFC-125的混合气体灭火剂的灭火性能研究(6)

时间:2017-02-13 17:07来源:毕业论文
(9) 单独的卤烃灭火介质(不含惰性气体),灭火浓度表达式为: (10) 公式(9)与公式(10)相除,可得: (11) :每摩尔气体中灭火所需化学灭火


                                  (9)
单独的卤烃灭火介质(不含惰性气体),灭火浓度表达式为:  (10)
公式(9)与公式(10)相除,可得:
                    (11)
 :每摩尔气体中灭火所需化学灭火剂的摩尔数; :每摩尔气体中化学灭火剂单独灭火所需要的摩尔数。
3.1.3 卤烃和惰性气体混和情况下灭火浓度计算模型
可以定义体积灭火浓度 和 的关系为:(12)
 和 与混合气体的灭火浓度关系紧密,混合气体的灭火浓度又可表示为:
 :混合气体的灭火浓度; :化学灭火剂在混合气体中的摩尔含量。
把公式(13)代入公式(7)可得:(15)
把公式(14)代入(12)可得: (16)
惰性气体和HFC-125组成的混合气体体系中,对于确定的燃料种类, 、 、 和 均为常数,而常数B也是一个实验数据值。在0~1的范围内,给定固定的x值,就可以通过公式(15)和公式(16)做出固定x值条件下温度T与混合气体灭火浓度C的两条函数曲线,两条曲线的交点的C值就是一定X值条件下的混合气体灭火介质的灭火浓度。通过运算不同x值对应的混合气体灭火介质的灭火浓度值,就可以得出不同气体灭火介质比值下的灭火浓度曲线。
3.1.4 卤烃与惰性气体混合灭火介质协同作用因子的计算模型
含HFC-125灭火剂的混合灭火介质在灭火的过程中,并不仅仅是物理叠加的灭火效果,而是化学与物理灭火机制相互协同作用灭火,使得混合灭火介质比单一灭火机制的灭火介质的有更高的灭火效率。根据Lottetal的假设,定义了协同作用因子 来说明在混合介质灭火过程中,HFC-125的摩尔含量的变化对混合灭火介质协同作用的影响,来更好的确定HFC-125和氮气的协同作用,
                                           (18)
如果惰性气体与卤烃气体之间不存在协同灭火的作用,那么 值为1;如果惰性气体和卤烃在灭火的过程中存在着积极的灭火作用,那么协同作用因子的值小于1;如果惰性气体和卤烃灭火介质在灭火的过程中存在消极的灭火作用,那么协同作用因子大于1。
    根据公式(7),(11)和(18),即可以算出任意两种灭火介质混合灭火的协同作用因子。对于一定的 ,根据公式(7)即可以计算出火焰温度,然后再通过公式(11)算出 的值,最后再根据公式(18)来计算出协同作用因子理论值的大小。再把混合气体灭火浓度实验值代入公式(13),(14),最后代入公式(18),便可求出协同作用因子实验值的大小。
3.2 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对于兼具化学灭火机理(HFC-125)与物理灭火机理(氮气)的混合灭火介质的灭火浓度计算的理论模型,以及其协同作用因子的计算模型。以便于后文的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4 HFC-125与氮气混合气体灭火的实验研究
4.1 HFC-125与氮气混合灭火介质对火焰的作用
4.1.1 混合灭火介质对火焰的动态抑制过程
实验观察发现,在混合灭火介质的作用下,火焰经历的是一个动态的抑制熄灭过程。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在混合灭火介质的作用下,首先火焰上部开始横向增宽,但火焰根部距离燃烧杯杯面的高度增加,并且火焰面的曲率减小,不过从总体上看来火焰还算是基本稳定的;其次,发现火焰稳定性随着火焰根部的进一步升高而减弱,在火焰根部开始出现内外及上下震荡,并且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然后,火焰根部被高高的脱起,并且随着火焰根部的脱起火焰开始向内紧缩,此时,火焰根部的横截面仅变为燃料出口面积的1/2~2/3;最后,火焰根部可上升到燃烧杯杯面最高达15mm,然后又立刻回到5mm的平均高度上去,就这样若即若离,而在此过程中,只要气流有很小的变化,便可能使得上升的火焰无法再回到平均高度的位置上去,而迅速脱离燃烧杯,最后导致完全熄灭。 基于HFC-125的混合气体灭火剂的灭火性能研究(6):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290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