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3.3 对于染料可控释放的研究结果的分析,讨论与改进 15
3.3.1 针对填充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包裹CEA-apt的探针的控释体系的研究 15
3.3.2 针对填充罗丹明B,包裹PSA-apt的探针的控释体系的研究 16
3.3.3针对填充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包裹CEA-apt的探针的控释体系的研究 17
4 该项目的前景与展望 18
结 论 1
致 谢 2
参考文献 3
1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步,人们对于生活的需求已经由温饱转变成了健康有质量的生活。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成了人们对于疾病的新态度。因此,对于各种疾病的检测手段的创新与改进就成了研究的重点。而癌症,对于这一人类生命的致命威胁来说,早发现早治疗就显得愈发重要了。据调查,我国每年新患癌症的病人约160万人,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约130万人[1]。我国大、中城市居民的许多死亡原因中,癌症是第一位死因,在农村的各项死因中,癌症是第二位死因。对中、老年人来说癌症是多发病、常见病。对早期癌症病人的治疗约有80%-90%以上可以治愈;但是,晚期的癌症病人,在治疗后能生存5年以上的人,就比较少了。早期癌症病人治疗后,不仅提高了生存率,同时也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癌症病人的死亡率随之也降下来了[2]。并且众所周知,早期癌症病人的治疗要比晚期癌症病人的治疗要节省许多人力、财力和时间[3]。目前,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即对于癌症的早期检测,主要有如X光诊断、内窥镜诊断、超声波诊断、细胞学诊断、血液生化诊断、PET-CT诊断等几种方法。
但这些检测方法大多需要在肿瘤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才能奏效,并且其中有些检测方法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痛苦,且花费高昂。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甚至是超早期诊断,开发一种快捷,有效,便利的检测方法是必须的。其中,对血样、细胞、组织等复杂生物样品中肿瘤标志物的高灵敏、高通量检测是实现肿瘤早期诊断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4]。目前, 肿瘤标志物检测用的多是抗原抗体免疫反应, 虽然特异性高,但是检测一种标志物就需要一种单克隆抗体,而且免疫分析的步骤也较为复杂、费时费力费钱,这就不利于大量肿瘤标志物的快速筛查[5]。而以传感器阵列为基础的分析测试手段,具有多维信息同时获取、快速对复杂样品进行分析识别、仪器装置简单、操作便捷等优点,可能成为肿瘤标志物快速检测的一种新兴手段, 为肿瘤诊断和分期提供一种更为简单快捷的新方法[6,7]。但这样一来,就对传感器的传感单元的开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992年,科学家发现介孔纳米硅球(即MSN)这种介孔高度有序的二氧化硅材料,之后,由于该材料有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孔洞同源性,较好的化学、热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它被广泛用于各领域[8]。尤其是近年来,针对可以在介孔纳米硅求的表面修饰上不同的功能分子,以此来响应外界特定的刺激,实现孔道的开关这一特性。该材料在可控释放,特别是药物的可控释放方面的应用得到了极高的关注。
首先是Pagano等和Hoekstre等研究了载体粒径大小与非吞噬类细胞内化载体粒子之间的关系,证明了MSN(亚纳米尺度)可以很好地被生物体内的大多数细胞所吸收[9,10]。之后,在2003年,Tanaka等通过设计分子开关制备出了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可逆光控释放体系,使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可控释放体系收到了广泛的关注[11],出现了一大批相关的研究小组,如Lin、Zink、Brinker、Tang等。这些研究表明MSN可以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同时其粒径越小,表面有机功能化生物相容性越好,对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影响也越小[12]。虽然该材料可能会影响细胞的生物学性能,并在人体的一些器官富集(如肝、肾等),但总的来说,他的生理毒性极低,基本上不造成生理学损伤[13]。因此,用该材料来当做信号(荧光)的载体制备探针来进行针对肿瘤标志物(CEA,PSA等)的检测,作为传感器的传感单元,是一个可行的思路。 多孔硅球合成和染料可控释放研究(2):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50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