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2) 氧化还原性质 8
(3)热稳定性 9
(4) 杂多酸的准液相行为 9
1.2.3 杂多酸及其盐的制备、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 10
1.2.4杂多酸及其盐的应用 10
(1) 对于催化层次的应用 11
(2) 在电、磁等方面的应用 12
(3) 在药物生产方面的应用 12
1.3 Keggin型杂多化合物的结构 13
1.3.1 1:12系列Keggin型杂多酸(盐) 13
1.3.2 1:9系列Keggin型杂多酸(盐) 13
1.3.3 1:11及(1:11)2 双系列Keggin型杂多酸(盐) 13
1.3.4 Keggin型杂多化合物的催化应用 14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15
2 实验部分 16
2.1 实验药品和仪器 16
2.2 Anderson型杂多酸的制备方法 17
2.3 实验步骤 17
2.4 产物结构表征手段 18
2.4.1 X射线衍射 19
2.4.2红外光谱(IR) 19
3 结果与讨论 21
3.1 在红外光谱的数据中分析是否是Co杂多酸 21
3.2. 在XRD中分析Co杂多酸 22
4 结论 22
致谢 23
1 绪论
1.1 引言
近些年,多酸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虽然人们不断在多酸的研究上一点点进步与创新,创造出了越来越多的化合物,但是生成新产物的条件要求苛刻,步骤繁琐杂乱,又或者是化学品对环境有着严重的污染。因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创新,让人们认识到要用一些环保无污染的反应方式,去改善酸及其盐的合成方法。由于多酸形成的化合物对环境产生不了多大的污染,所以把多酸制造成小型的纳米颗粒让用途最大化,利用与生产药品和催化反应当中。通过化学的手段,论文网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分析对它的结构进行了评估,这也让多酸的研究进入了崭新的领域。在随后的60余年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二系列多酸结构的立体模型,这也再次让多酸化学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Keggin杂多酸,它的结构的发展有助于多酸化学的发展,接下来的几十年间, Anderson结构和Dawson结构模型也被提出。上个世纪60年代,科学家首先用X射线技术照射的方法了K5中氧的位置。在随后的十几年期间,社会的科学水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先进,伴随着计算机领域技术的日渐完善,能够给到人们的科学信息也越来越全面,这也让多酸化学得到了进一步大跨越性的发展。直到现在,中国在多酸领域上的研究也领先于其它国家,处于世界龙头的位置。
本次课题讨论了杂多酸的性质优点,发展的前景,同时又详细的讲解了杂多酸四种结构中的一种,它就是Keggin型杂多酸。然后通过实验制得Co-Anderson 型杂多酸,对它进行表征,更能让自己进一步理解杂多酸的性能,以及发展前景。 Co-Anderson型杂多酸的制备和优化(2):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80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