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外语类专业实践多元教学观的若干思考
引言
在中国,课堂教学在整个外语习得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广大外语类专业学习者在课堂中接受高质量语言输入和进行语言操练与实践,教师通过组织课堂活动帮助学习者发现和运用语言规则,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听说练习以及与同学和教师的人际论文网交流培养和提高语言技能,最终学会自主学习。然而,高等学校外语课堂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和面临严峻的挑战。外语类专业教学缺乏实证研究。理论层次的探讨和培养高端人才的机制。束定芳(2014)明确指出,外语教学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需求。教学过程缺乏创新。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缺乏衔接等问题。传统外语课堂教学的模式。方法。活动已无法适应国家对培养多元化。多层次外语类专业人才的要求,广大外语类专业教师必须重新认识和定位课堂教学,力争从整体上提高外语类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
1外语教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外语教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中期)新中国刚成立,由于各种原因,外语教学受到了冲击。一方面,学生的入学水平比较低,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入学时外语没有任何基础;另一方面,外语教学完全效仿当年苏联的外语教学模式,主要以教授外语基本知识和培养听。说。读。写各项基本技能为主。直到1978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实践课教学大纲(施行草案)的制定,标志着高校外语教学开始走上正轨。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2010年)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对于高校外语类人才需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学生的入学水平逐步提高,外语教学随之转入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时期。上海外国语。北京外国语等国内各大高校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新思路,纷纷从单科型外语专业院校转变为多科型应用学科类外国语大学。90年代,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迎来了大发展时期。至今,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出现了一些新的模式,复合的形式变得多样化。与此同时,外语类专业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一方面,一般水平外语专业毕业生过剩,另一方面,高水平高?|量的外语专业毕业生严重缺乏“(张炳阳2007)。
第三阶段(2010年~今后若干年),外语学界在外语类专业如何办的问题上讨论空前活跃。许多学者审视当前外语类专业发展状况,纷纷针对如何培养外语人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张绍杰(2010)呼吁外语类专业应该回归其学科本位,应该把人文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孙有中(2011)提出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给学生讨论思考的机会。仲伟合(2013)认为在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同时,应该着力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端外语人才。国际化人才。刘贵芹在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把研究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作为头等大事。重中之重,务必取得突破性进展。“(刘贵芹2013:9)这更加明确了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的教学处于一个新的时期,面临着重新定位和深化改革的新局面,主要应以培养多元化。多层次的高端外语人才为目标。
2传统外语课堂教学的弊病
束定芳(2012)提出了外语课堂教学的六大基本功能,即系统传授语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使用语言。促进语言学习的环境,提供外语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提供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多元性。灵活性和自主性将是未来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课堂教学同样应该强调多元化,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然而,目前盛行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活动形式却存在着以下诸多弊病。
2。1教学模式和过程单调。乏味
传统外语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和语言操练基本都以PPP“模式为主,即呈现。练习。输出“。一堂课往往由热身“或导入“开始,然后是教材讲解和语言知识或结构的练习,最后是布置作业。一方面,单调和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和过程不但让课堂变得乏味。枯燥,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之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造成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尽管教师分配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就几个语言结构进行操练,但由于学生数量多,操练时间有限等原因,教师基本无法给予有效的指导和监督,这样的操练是徒劳的,造成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2。2教学活动设计缺乏创新
当前许多外语类教师普遍接受了交际教学“的理念,普遍采用的是通过组织学生两两交流“或者小组交流“,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操练某些语言表达形式,直到熟练为止。近年来,国外许多学者倡导任务型教学“理念,许多教材的编写方式也采用任务“的形式来设计练习,同时提供电子教案。教师往往照搬与教材配套的教案和任务“来组织课堂活动,完全违背了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具体的教学情境用不同的方式对课堂结构进行设计。安排和组织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教学的原则。
2。3教师课堂角色单一
传统外语课堂多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的功能仅限于传授学生语言知识。培养学生语言技能。解答学生疑难问题。然而,这样单一的专业知识课或者语言项目操练课是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更无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对多元化。多层次的外语人才的培养要求。
2。4教师专注课堂,忽略课外传统外语课堂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教师的观察点只集中在课堂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课外学习的实践和反馈。大部分教师在上课的最后一两分钟布置课后作业,都是泛泛而谈,没有落实到具体的任务或评估方法,很多学生就不付诸行动,不认真地自主学习。另外,为了突出完整性,很多教师教授新课时,都到上课时才直接以热身“的形式导入新知识,学生没有预先学习或自主学习的环节,而教师对之前学过的知识也没有相应地进行衔接和反馈。最终导致教师布置的?n外作业或任务在课堂上得不到反映,很多学生不会认真地准备,课外的语言实践就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语言的效果。
3实践多元课堂教学观的建议
3。1突破PPP“模式,实现课堂教学模式多元化
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发展为中国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模式和途径。例如,开放课程“幕课“等,将学习变得更加主动。便捷,更加充满个性化,既殊途同归“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值得广大外语教师实践和尝试。
3。2突破原有的教学理念,实现课堂活动形式多元化
语言学习是随时随地都能发生的,需要因时因地设计出灵活多变的课堂活动形式。一个学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安排讲座。讨论会。辩论会。演讲。戏剧表演等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形式。在充分体现课内外衔接“温故知新“知识讲解“技能训练“真实展示“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等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不断尝试和设计新的学习和交际活动形式。
3。3突破教师单一的课堂角色,实现角色多元化
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外语人才观强调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和思维的方式,语言的教学不仅仅是教语言本身,更要帮助学生通过语言获得其他知识和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提高语言能力,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监控者和研究者。教学中必须做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真正形成人际交流“,做好知识的拓展和活动的自由发挥,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掌控。
3。4突破只专注课堂的现状,实现教师指导和监控学生课外学习的方式多元化
课外学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课外的语言实践对外语教学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后自主学习语言的效果,教师必须做到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学习形成有效的统一和循环,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课外学习进行指导和监控。教师可以采用以研究为导向“的输入带动输出“的互动教学“模式,输入“主要包括教师课堂讲授。每周课外阅读。学生课堂展示。教师评价。学生互评。问卷调查等,输出“主要包括读书报告。课堂展示。课堂实践。师生讨论。师生点评。反思总结等。输入“旨在提高学生对以研究为导向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学生通过体验。反思和内化输入内容后进入输出“阶段,输出“是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展示其课外学习成果的机会,并在课堂上加以评估,看看他们学习的效果,使学生的课外学习处于教师的可控范围之内,学生在课外学习中碰到困难时,教师可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最终使输入“和输出“成为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师生。生生之间形成多个互动环节。
4结语
首先,本文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语教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中期)以教授外语基本知识和培养语言基本技能为主,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2010年)转入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的时期,第三阶段(2010年~今后若干年)以培养多元化。多层次外语人才为目标的新时期。然后,本文就传统外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病进行了剖析。弊病一,教学模式和过程单调。乏味;弊病二,教学活动设计缺乏创新;弊病三,教师课堂角色单一;弊病四,教师专注课堂,忽略课外。最后,本文就当前传统外语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弊病提出了实践多元教学观的几点建议。建议一,突破PPP“模式,实现教学方法多元化;建议二,突破原有的教学理念,实现课堂活动形式多元化;建议三,突破教师单一的课堂角色,实现角色多元化;建议四,突破只专注于课堂的现状,实现教师指导和监控学生课外学习的方式多元化。本文提出的对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实践多元教学观的几点建议仅仅是笔者的若干思考,是否具有可行性需要广大外语教师参与讨论,并在实践中尝试与修正。
对高校外语类专业实践多元教学观的若干思考
對高校外语类专业实践多元教學观的若干思考【3821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3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