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探析【3162字】

时间:2023-02-07 12:28来源:毕业论文
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探析【3162字】

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探析

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02

人事部。财政部2


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探析

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02

人事部。财政部2006年推出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提出自2006年7月起,事业单位开始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2009年9月国务院常务论文网会决定,从2010年1月1日起,在高等学校等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至此,高校的绩效工资改革拉开了帷幕。

高校作为一个非盈利性事业单位,在正常运行过程中,能否充分激发教师个体的向心力,能否不断提高以高校团体目标为核心的集体战斗力,工资薪酬制度的合理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高校团体目标的实现,除了受到教师自身所具备的主观意识的集体向心力外,更大程度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如何将客观因素的消极影响降至最低,发掘教师个体的最大效率值,实现扭力最大化,使高校这个整体机器的马力最大化,将工资薪酬的主观调动性放至最大,尤为重要。

一。高校工资薪酬制度改革初期的状况

1。大锅饭薪酬分配机制,分配参考指标单一

工龄和职称是衡量教师个人薪酬的主要因素,熬工龄和评职称也随之成为高校教师的主要奋斗目标。干好干坏一个样,吃大锅饭,高校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前进动力,无法与教师个体利得形成呼应关系。

2。以实现均衡增长人人受益为最终目的,忽视了主观弹性因素

高校以往的薪酬制度改革多以稳定性均衡增长“为主。在坚持均衡分配的同时,按照不同岗位性质,职称和工龄的相应基数,制定高校工薪分配制度。最终实现在人均薪酬水平有所增长的前提下,不同岗位性质和不同职级的人员工薪差别性增长。

职称和教龄是工薪分配制度的主要参考依据,现值贡献指数被忽略不计,青年教师的终值贡献指数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这种薪酬分配制度的影响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部分职称较低的教师投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工薪制度失去了引导高校未来发展方向的导向作用。

3。造成青年人才流失,教研结构无法革新

高校以往的薪酬分配制度,使老教师和青年教师之间的工资增长幅度呈递减趋势,青年教师在工资改革中增幅几乎忽略不计,极大地挫伤了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企业等高薪酬单位,成为了青年教师跳槽“的的最佳对象。

新鲜血液无法注入,教研结构无法革新,新老教师无法交替,教研思路就会停滞,无法创新。一味沉浸在老陈旧的教研体系下,犹如原地踏步坐井观天,教学创新和科研发展新方向也就只能是空谈。

由此可见,科学的。富有吸引力的。切合实际的薪酬分配制度,是引进人才,壮大教研队伍的可靠保障,是高校教研队伍梯队建设的重要前提,是高校多元化。多层次,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力量源泉。

二。高校推行的绩效薪酬制度

合理。公平。科学的薪酬分配制度,是高校整体前进的动力,也是教师个体之间实现最大扭力的润滑剂。

1。绩效薪酬制度的分配原则

⑴建立适应高校岗位特点,以转观念。调结构。优学科。促发展为导向的奖励性绩效工作分配制度。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切实调动全校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⑵遵照按劳分配。以岗定酬。注重效率。分类考核。统筹兼顾“的原则。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向教师倾斜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管理办法。

⑶奖励性绩效工资实行总量控制和两级管理分配的原则。学校对二级单位采取权责明确。宏观管理。整体划拨。按章监督。各二级单位按照本办法,结合单位工作,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制定出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实施细则,并报学校备案后执行。

2。高校教师的工资结构

高校教师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

基本工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与教师个人的职称。工龄相关,按照国家统一的政策和标准执行。

绩效工资包括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包括岗位津贴。生活补贴,按照国家统一的政策和标准制定发放。

考核奖励:以教职工所聘岗位职责为依据,主要体现对岗位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凡年度考核合格及以上的教职工,应按规定发放其考核奖励。教师岗。其他专技岗。管理岗(含领导职务)。工勤技能岗四类,按岗位的不同性质施行。

业绩奖励:按照不同性质的岗位,二级单位(部门)在学校绩效工资大原则下,根据自己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考核标准。教师岗以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为主要的考核内容,其他专业技术岗和管理岗以部门的考核等级和总体工作完成情况为主要的考核依据。

三。实行绩效工资对高校发展的影响

绩效工资不仅仅是对组织绩效的考核管理,对个体更有重要的考察作用。学校对教职工的能力和素质进行规范化管理,并不断激发教职工实现集体目标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整体综合性目标实现的效率化和提高个体的参与热情。

1。对高校整体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绩效工资的业绩考核,本质上是一种过程考核管理,而不是仅仅对结果的考核。它是将学校和学额二级院的整体目标分解化,通过考核工具使得教职工充分实现和完成整个过程。有效的绩效工资考核机制能帮助整体目标的顺利达成,并使得教职工个体在推动整体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2。在实施过程中,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绩效工资的考核机制是随着高校不断发展,高校相关机制不断完善,而不断制订。执行。改正的循环过程。体现在整个绩效工资的管理环节,包括绩效目标的设定。绩效要求达成。绩效实施修正。绩效面谈。绩效改进。再制定目标的循环,这也是一个不断的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的过程。

3。薪酬绩效等级分配制度,有效促进团队成长

与利益无关的考核是没有意义的,教职工的工资分为两个部分: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的分配与教职工的绩效考核结果息息相关。

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进行利益分配,而是促进高校与教职工个体的共同成长。通过考核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改进问题,最后达到双赢。

四。高校绩效工资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处理好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就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兼顾效率与公平,鼓励优秀教师,利用国家。省。市。高校的优惠政策和以及提供的平台,发展壮大自身的科研等综合实力,带动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学校在工薪分配时,应当有一定的倾斜。学科。专业发展的同时,提高每位教师参与学科专业发展的积极性,最终实现每位教师共同受益。反对平均主义,避免躺倒不干“坐享其成“等负面现象的存在。效率优先,要让先发展起来的教师,看得到现得利益,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造成两级分化。落实绩效工资政策的同时,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优秀教师个人发展的同时,倡导带动其他教师共同进步。

2。把握好不同岗位性质人员绩效工资水平的平衡点

高校教职工按岗位性质不同可分为:教师岗。管理岗。其他专业岗。工勤技能岗。教师岗是指从事教书和科研工作的岗位,是高校教职工队伍的主体力量,包括教授和讲师类人员。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包括校级领导。学校中层干部。科级干部。以及各部门负责日常事务的办公室人员。主要目标是要适应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如财会人员等。这个岗位人员的特点是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这个岗位人员的特点是具有操作维护技能,主要从事后勤服务工作。

高校各类岗位的合理设置,是高校的科学稳定发展重要因素。各类岗位人员的工作内容,组成了高校的整体框架。平均化管理的薪酬制度,势必导致岗位人员设置的均衡性,丧失高校向前发展的动力。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考核标准和分配系数,始终抓住不同岗位性质人员绩效工资水平的平衡点,至关重要。

总之,随着高校的绩效工资制度的不断完善,高校人员结构会逐渐优化,资源利用效率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最终,有利于实现高校科学稳定发展的总目标。

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探析

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探析【3162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468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