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针对性辅导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各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女教工人数大量增多并在学校扮演重要角色。高校女教工包括专职女教师。女性教辅人员。1999年普通高校女教师为159000人,占教师总数的37。35百分号;教育论文网部2010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高校有专任女教师624341人,占高校专任教师的46。48百分号,接近1/2。[1]
在国内,2004年哈尔滨理工大学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课题组对高校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33百分号;2005年,邱毅对陕西省34所高校进行调查,发现高校教师随着学历。职称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心理问题有加速增多的特征。[2]西南科技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文科为辅的综合性大学,整个学校的氛围是以理工科为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师性别的组成。例如,外语女性教师明显多于男性教师,材料男性教师明显多于女性教师。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课题组对西南科技大学女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170名女教师为样本,发放了170份问卷,共回收165份,其中有效问卷165份。覆盖学校的文理科,文科,例如,外国语。文学与艺术。经管;理工科,例如,材料。理。信息。土木。不同职称和年龄段,均为承担一线教学任务的女教师。其中的年龄结构为:36岁以下45人,36-45岁83人,46岁以上37人;学历结构为:博士20人,硕士79人,大学本科46人;专业技术职称结构为:高级职称51人,中级职称74人,初级及其他40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以访谈及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问卷调查内容采用SCL-90身心症状测评表,供选用90个,测量范围覆盖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九个因子。
调查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我校一线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测评,二是按照不同的年龄段划分对我校女教师进行测评,确定不同年龄段女教师的心理健康差异。访谈主要针对心理健康专题展开探讨,用以确定我校女教师的心理状态,以论证测量数据形成的原因。让所有被试按照统一指示语要求填写scl-90量表。被试的真实心理健康状况,要求被试不填姓名,仅填写性别。出生年月。学历和职称。使用spss+pc9。0版统计分析结果。首先计算出各因子上的平均分,用平均分表示其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如果某一被试在某一因子上的平均分值<2,则表明其在这一因子上没有心理问题;若≥2,则表明其有轻度的心理问题;若某一被试在某一因子上的平均分值≥3,则表明其在该症状上有中等或以上严重程度的表现,就认为其是有心理问题的。
三。数据与结果
1。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
从表1可以看出,被调查对象165人中,有73位老师有各种比较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占总人数的32。7百分号,例如,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等占有比例相对比较高;有43人有比较明显或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占总人数的25。9百分号,例如,抑郁。焦虑。偏执等方面。
2。高校女教师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表2中可以看出,西南科技大学任课一线女教师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等五个因子的分值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强迫症。抑郁和焦虑。
3。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年龄。学历。职称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在年龄上,相对于36岁以上女教师,36岁以下的比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4个因子上的分值均高于全国平均常模水平(p<0。01,p<0。001),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3因子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35-45岁的比45岁以上的女教师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3个因子上的分值高且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1,p<0。001),恐怖。偏执2个因子虽然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但均值较高。这表明,年龄越大的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在学历上,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女教师,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6个因子的分值均高于具有本科及以下学历女教师,但本科及其以下学历女教师,焦虑和恐怖2个因子的分值均高于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女教师,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1,p<0。001)。总体上,高学历女教师比低学历女教师具有更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职称上,高级职称比中级和初级及其以下职称女教师在9个因子上的分值均低且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1,p<0。001),中级职称比初级及其以下职称女教师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8个因子上的分值均高,且除偏执。精神病性2个因子外均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1,p<0。001)。这表明,具有中级职称女教师比具有高级和初级职称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
三。建议
目前,社会上有一个误区,高校教师是一个十分轻松的工作,既没有升学压力,课又少,是很多女性向往的工作环境。高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从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需要我们关注的。1。高校高度重视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高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学校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学校领导层,应充分考虑女教师的特殊原因和心理特征,在领导过程中体现人性化管理,不能仅用数字化指标对女教师进行评价,要关心女教师的家庭生活。克服只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只重视教师对社会的责任,忽视其对家庭和孩子的责任,只提倡女教师的牺牲“。奉献精神而忽视维护女教师身心健康发展的倾向。同时,学校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高校女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西南科技大学非常重视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四个组成部分,专门设立了女教职工委员会,针对女教师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春暖花开“女教职工巧手做花与插花艺术,教职工小家现场经验交流会,组织我校单身教职工参加2015相约金秋“联谊活动等。
2。女教师要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首先要调整认知,找准压力源。比如,在理工科,男教师做科研多好于女教师,这时候女性教师自我期望过高,产生比较的心理,容易形成心理失衡的负面情绪,造成心理压力。高校女教师要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学习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知识,要正确。客观地看待和评价自己,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掌握心理放松技术,有效地解决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适时释放心理紧张,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女教师要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例如,西南科技大学校工会为女教师组织了不同的活动,如排舞比赛。烘培培训。插花培训。陶艺等活动,让女教师扩展生活兴趣的过程中扩大人际交往,形成各种层次的朋友群体,学会与更多的人交流思想和情感,增进相互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使烦恼和苦闷及时得到排解。
3。高校要为女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检查和心理健康辅导。
高校要有为女教师心理健康服务的专门部门,建立教师心理档案,通过建立女教师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测查制度,可以让女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其调整心态提供依据,为缓解女教师心理压力。诊治心理疾病提供帮助,以便对其进行各种形式的心理服务。另外,学校应当聘请心理学专家开设一系列心理卫生知识讲座,向女教师传授心理调适的技巧,学习处理压力的相关方式,提高女教师的心理免疫力,以应对焦虑。抑郁。孤独等不良情绪,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西南科技大学校工会定期组织了家庭婚姻研究会系列沙龙活动,如伴侣关系。亲子互助“露营活动。爱的味道?亲子烘焙“专场等活动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心理学帮助和指导。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亚里士多德在动物学中说:人是唯一能笑的动物,造物者将笑的能力公平地分给了整个人类。你有爱别人,才会有人爱你,你尊重别人,才会被别人尊重。笑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纽带。心理健康的人总是会在不同场合。不同的时刻发出发自内心的微笑。高校女教师会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不同困难和压力,因此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接纳与赞许他人,积极。主动地与人合作,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针对性辅导研究
高校女教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针對性辅导研究【3119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4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