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高校學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2602字】

时间:2023-02-09 12:16来源:毕业论文
高校學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2602字】

高校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与德育都能促进高校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品德的发展,对发展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直接的影响,把这两者


高校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与德育都能促进高校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品德的发展,对发展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直接的影响,把这两者有效融合起来,可以扩展两者的功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虽然心理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德育功能,但与德育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教师只有清楚地区分两者,才能更论文网好地开展高校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意义

1。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道德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内在前提,这一命题既肯定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又强调了两者的一致性与依赖性,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工作具有启示。

高校是学生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果没有正确引导他们,他们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而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在于注重德育与心理健康的教育。

现阶段,很多教育工作者研究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通过不同方式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研究,而这两者的本质与最终目的的一致性,也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了基础。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都是育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综合性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应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高校学生的德育工作,完善学生理想信念。思想品德以及行为养成等。

2。德育离不开心育的支持

当前,我们所在地区还没有一个正规化架构的学校,师资薄弱的学校也存在心育与德育工作不科学。教学效率较低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育者没有科学地把握被教育者的心理,教育者基本上是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固有的思维模式,想当然地实施教育,导致学校德育工作陷入了经验主义的泥潭。而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正是实施德育的障碍;反之,则是实施德育的有利条件。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一个心理健康水平低的人,其心理防卫机制很敏感。很牢固,这就导致他对别人的信任度低。很自然地抗拒别人的建议和帮助;而一个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则容易感受和接受别人的善意,更容易沟通和合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德育离不开心育的支持,心育对于提高德育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1。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联系

心理教育与德育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两者之间是有直接联系的。德育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德育包含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延伸,它们都是以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目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帮助高校学生树立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健全自身的人格,形成良好的教育品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高校进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直接影响高校教育的效果。

2。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区别

(1)理论上的差异

高校的德育与心理教育遵循的理论来源存在一定的差异,德育的理论基础是主义原理与伦理学原理,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来源则是教育学与心理学。

(2)特征上的差异

德育与心理教育的特征受外界与自身的影响较为明显,一方面,由于外界影响因素的不同,所需要的学科方法与社会形态改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另一方面,自身的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稳定性。恒常性与时期性等。

(3)学生观上的差异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学生称之为教育者和求助者,这也表明了对教师的态度,即把教师与学生放在同等地位上,使双方可以不必顾忌身份差异,畅所欲言地讨论问题,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给予学生正确地引导与帮助。但是,德育不是这样,它主要从阶级社会开始,被看做是统治阶级用来维护自己权益的手段,具有一定程度的权威性,要求教育对象遵守这一规范。

(4)目标上的差异

心理健康教育面向的主要是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改善学生的认识与观念,这不仅与教师有关系,也与家庭有着直接关系,其工作核心是治疗心理不正常的学生,矫正他们不正常的心理状况。

在价值取向上,德育主要是服务社会,其目标是转变人们的观念,使学生在思想。政治以及道德等方面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致,进而保障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三。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途径

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来源于精神分析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特别是社会心理学的态度转变理论,对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离开个体心理特点谈德育,或者离开社会规则谈心理健康,都是片面的,两者整合的目的在于实现教育关心人“。

在教育形式上,为了使之与内容相适应,高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心育课程,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心育重在开导。引导。疏导和防治,心理咨询也是一样,辅导教师要满腔热情。拨雾点睛地给予患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有效的帮助。开展心育,一定要学生积极配合和参与,使其乐于接受,正如开展体育活动一样,不是有病了,才进行体育锻炼,所以不是有了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笔者建议,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优良的学校环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地点,所以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素质的形成,笔者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想要完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由于教师的道德品质与心理健康都会影响学生,所以学校应该着重培养教师,以此来提高高校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等,以为人师表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2)建设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对学校主体文化的反映,可以说学校的教育氛围离不开校园文化。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根据自身的教育资源,一方面,通过设立雕塑。开设图书馆以及报栏等形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另一方面,通过广播。讲座。图展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以此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2。发挥家庭的作用

家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德育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很多学生习惯。个性及思想品德的养成都与家庭有着直接关系。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家长不仅要了解孩子的情况,还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参与校园活动。只有双方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使人类享受到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另一方面,社会生活中快速的节奏。频繁的应激。剧烈的竞争,也给人类造成了空前的心理压力和社会道德等问题。把心理教育融入高校德育中,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效提高德育效果。

高校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高校學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2602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545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