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及优化路径分析
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和高校行政管理的不断变革,高校行政管理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学生成为教育核心的趋势逐渐增强,在这种情形下,加强对于学生核心地位的呼声和相关研究也在不断的增加,也成为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中的重要方向。
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后,高校的运行模式已经完全摆脱了大行政时代的状况,高校的管理更加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这种改变在学生课程选择和学生就业方面已经实现了较大突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个体的重视将会不断加强,但是从目前来看,高校的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现状依然存在。
(一)高校学生的主体发展受制度限制
主体性是人类的基本属性,主动性主要表现在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能动性,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行选择,也就是人的能动性。高校学生管理从解放后到文革期间,都是政治和思想意识的强硬控制,在这个阶段,学生个人的命运不能由自己控制,需要进行改造,这个阶段学生类似于一般的物而不是人。在改革开放之后,这种思想意识的灌输和改造虽然没有如上阶段那么强烈,但是这种强制和静态的灌输又转嫁到了知识和教育过程本身,学生不能自主的选择自己的未来,收到?R岛托姓?管理的限制非常多。
(二)学生管理模式的统一化
学校是一个集体,集体的形成是多个相同个性个体的集合,在集体中,相同的个性爱好能够在这个集体中得到增强,这个意义上的集体是不压抑个性成长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集体存在的意义是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个性的长足发展。这种集体存在的前提是对于个性的尊重。人是不能离开集体而存在的,但是集体对于个体的态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目前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是一种行政管理模式的异化,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是处于科层制的管理模式中,学生处于专业。班级。宿舍的管制中,在这种外在约束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了限制。
(三)追求工具性技能的学习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对于个体价值的影响非常巨大。市场的功利对于社会价值确认的影响明显,市场的功利使得工具性技能的学习变得尤为明显,这种价值的选择在不同的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解放初和文革期间,政治价值成为首选,学生就成为了政治的工具,而在改革开放之后,学生又成为了市场经济的经济人,利欲成为学生的价值选择。
二。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的原因分析
前文分析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现状已经存在,而造成这种缺失的原因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部原因
高校学生管理中学生主体缺失的原因从外部看包含了多重原因。首先是制度设计方面的原因,在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中,科层制的管理已经从古至今被确立无误。在这种科层制的管理中,各种规章制度和量化指标被严格确立,在这种管理制度下学生必须遵循相关的制度,为应付这些制度,学生将不得不遵循禁止。不准等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这样学校的管理就成了身为教师的管理者和身为学生的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这种标准化的制度管理在学生的评价方面也非常直接,这种标准化是对专业知识的考试成绩的重视。其次是文化方面的原因,高校学生管理中学生被要求遵从统一的社会理想,在文革期间,学生的理想被统一灌输为社会主义的政治理想,高校的学生工作完全从属于高校的政治工作,而到了经济时代,这种理想就成为了对于经济利益的推崇。
(二)内部原因
内部原因也就是造成高校学生管理主体缺失的深层次原因。在高校的学生管理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核心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直接决定了高校学生管理的性质和方式,前文提到的高校管理主体缺失的外部原因主要也是由教师来具体实施,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对待方式就成为决定高校管理性质的重要一环。在目前的高校管理中,学生是管理的客体,教师是管理过程中的主体,主体对于客体的管理已经深刻的植入到了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去,这个高校学生管理的最关键环节造成了现今的现状。
三。改变高校学生管理中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的路径
(一)系列教育改革是高校学生主体地位恢复的前提
高校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最高阶段,是一系列教育成果的汇聚之地,可能在某种程度上看高校是一个独立的教育阶段,但是从事物的发展阶段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始有终,逐渐发展的。高校学生主体缺失并不是高校特有的特征,而是中小学。高中教育的延续。无论是从对待学生的管理方式。理论知识的灌输方式还是师生关系处理方式都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如果要改变目前高校的学生主体地位,最核心的路径还是改变现有的教育理念和考评体系,不是以单纯的考试成绩而是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评价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也就是彻底改造学生理念和生存环境的基础上彻底改变现状。
(二)从高校管理制度上做改良
前文提到了从整体上调整教育格局和整个教育结构,从目前的实际来看,这种调整具体实践意义小于理论意义。而从实践意义上看,最好的方式目前应该是调整目前高校具体的管理制度,从制度上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这种制度的改良从微观上看,可以从专业选择。课程设置。学生管理模式。学生考评模式等方面做出改良。以专业课设置举例,目前学生在大学阶段的专业课是有严格限制的,报考什么专业,就只能读什么专业,相关的专业课程也是严格由学校规定开设而不是学生自由选择。这样的设置就使得学生成为了批量生产而不是个性化培养。因此可以在专业课方面改良现有模式,增大学生在专业课方面的自主性,从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从教师管理方面做改善
教师的具体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制度的最后实施高校教师是有实际掌控权力的,因此要改变现有的主体缺失状态,高校教师尤其是学工教师可以在现有的制度范围内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程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地位。
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及优化路径分析
高校學生管理体系及優化路径分析【2317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5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