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高校学生社团大多数是大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是大学生为满足心理。文化。生活。社会需要而自发建立的具有一定目标和活动规范的组织(刘岗,2000)。学生社团活动,是高校学生课外生活。人际交往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论文网体。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对高校语言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在高校中,专业化的课堂学习满足不了大学生对知识技能的需求(丘怡,2008)。因此,将学生社团作为提高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第二课堂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语言类学生社团不断发展,成为语言类学生巩固课堂知识。锻炼自我能力的重要阵地。面对这一现状,本文立足于高校语言类社团组织现状,通过调研分析,审思语言社团的功能,指出建设不足并提出建议,以完善语言社团建设和提高人才质量。
二。调研设计
本调研涉及高校20所,类型包括综合类。理工类。财经类。师范类。医药类。农林类。政法类,通过走访等方式获取信息,详见表1。2。
三。高校语言类社团组织现状
1。高校语言类社团基本数据统计及分析。
(1)成员组成年级分布。
20所高校59个语言类社团,共计成员2780人。其中,一年级学生1534人,占总人数55。18百分号;二年级学生1002人,占总人数36。04百分号;三年级学生231人,占总人数8。31百分号;四年级学生13人,占总人数0。47百分号。
(2)社团涉及语种数目。
英语社团在语言类社团中占主导地位,日语。韩语。法语。俄语社团均有学校成立,但小语种社团数量极少。
(3)指导老师数量及参与社团活动次数。
20所高校59个语言类社团,均配备有1个指导老师,并参与至少一次社团活动。
2。语言类社团基本运作模式。
(1)语言类社团管理模式。
语言类社团的组织体系按照会长。部长。会员三级管理体制设置。会长任命各部长,各部长承担其责任并为社团分工效力,依据章程及有关规定,自主设计策划组织。社团内部对活动进行监督管理,自主招新。
(2)语言类社团活动组织方式。
语言类社团主要活动形式有:志愿服务。影音资料共享。经验交流。竞赛。角色扮演等。社团组织方式有:内部交流。联合活动。开放式活动。社团承办活动等。
(3)语言类社团开展活动频率及参与人数。
语言类社团活动频率一般为一周一次,选择学生空余时间,参与率为70百分号~80百分号,部分同学参与活动不积极,对社团开展的各类活动持无所谓态度。
(4)语言类社团经费来源及投入情况。
语言类社团经费有90百分号来自于会员入会时所缴纳的会费,约10百分号的经费来自于企业等赞助。据学生反映,语言学习几乎不需使用经费,因此社团经费多用于社团成员的聚会。出游活动。
3。不同高校语言类社团组织情况。
(1)品牌大学与普通大学。
985工程“。211工程“。省部共建大学社团建设较好。品牌学校至少有1个语言类社团,且会与其他社团合办多种活动。而普通大学语言类社团数量则少于品牌大学,小语种社团发展速度较慢。
(2)文科性大学与理科性大学。
调查数据显示,文科性大学(即偏重文科教育的大学,如:师范类。政法类。财经类)语言类社团规模大于理科性大学(即偏重理科教育的大学,如:理工类。医药类。农林类)。理科性大学,则主要集中于发展英语社团,服务于大部分非语言专业学生,使他们能够顺利通过大学四。六级考试。
四。高校语言类社团现存问题
影响高校语言类社团建设与发展的因素很多,上至政策支持,下至活动开展,社团成长需要积极有利的环境与和谐高效的人才组织。因此,从高校性质。社团组织。学生参与程度和教师指导效率四方面入手,客观分析社团现存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
1。语言类社团在各大高校受重视度不同。
(1)品牌大学与普通大学。
品牌大学重视语言类社团建设与发展,鼓励小语种社团建立,部分学校各二级内部就有1-2个语言类社团,满足各学生需求。普通大学,学生一般只建有英语社团。
(2)文科性大学与理科性大学。
文科性大学语言类社团发展规模大于理科性大学。文科性大学社团发展全面,学校也定期开展竞赛。志愿者服务招募等,为学生提供展示社团所学的平台,学以致用;此外,跨专业参与社团的情况也比较普遍。而理科性大学中,语言类社团以英语社团为主,活动较少且单一。
2。语言类社团组织结构不成熟。
(1)社团种类不丰富,发展不均衡。
尽管各高校语言类社团数量不断增加,但种类不丰富,社团发展不均衡。从名称上看,语言类社团多取俱乐部“。沙龙“等笼而统之的名称,社团具体职能没有进一步细化,降低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了活动开展的难度。此外,语言类社团间没有平衡发展,起到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的作用。
(2)社团组织活动形式老套,与语言专业结合度不够。
高校语言类社团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活动形式老套,降低学生参与积极性。通常所见的授课。观影等形式老套,且不适用于学生个体的发展。此外,语言类社团开展的活动与语言专业结合度不够,活动开展不能完全依照语言专业方向走。(3)社团资金使用不合理。
社团资金多用于社团内部聚会出游,不能真正发挥资金作用,合理配置资源。社团资金管理也应是一门学问,成熟的社团应有自己相对完善的财务制度,做好预算,控制支出,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
3。学生参与语言类社团比例失衡。
高校社团主力成员为一。二年级学生,专业知识扎实。经验丰富的高年级学生数量极少,导致社团专业程度降低。高年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程度不够,也会导致低年级学生对社团的误解,认为社团只是低年级学生的活动载体,从而打消了长期参加社团活动的念头。如此形成恶性循环,社团发展逐渐举步维艰。
4。指导老师队伍不完善。
高校语言类社团虽然聘请了专业人士担任社团的顾问或是指导老师,但这些老师由于自身教学。科研工作繁忙,很少给予语言类社团专业指导。此外,一个老师可能承担着多个社团的指导工作,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社团出现了社团顾问顾“而不问“。社团指导老师指“而不导“的现象(汪建华,朱世广,罗凯,2009)。
五。语言类社团发展对策研究
针对语言类社团产生的问题,应从高校加大对语言类社团重视。社团自身完善建设。指导老师职责方面入手,改善上述问题,实现语言类社团的特色化建设与发展。
1。高校应提高对语言类社团的重视程度。
各大高校应该重视语言类社团,为它们提供发展空间。因社团属于各团委管辖,团委应给予帮助,促进社团健康有效地开展各项活动。
(1)提供政策引导。协同组织。
团委应鼓励。引导符合条件的语言社团申报;此外,团委可以提供各社团。展示的平台,加强社团与社团之间的配合与互动,促进良性竞争。
(2)长期打造语言品牌社团。
语言社团的活动内容应与办学特色相一致;团委可对社团体系制度进行一定的抽查监督;对于社团精品特色活动,团委可以协助宣传,将品牌活动传递。
(3)充当为社团联系指导老师的桥梁。
社团可以通过团委邀请社团所需数量的。具有专业素质的指导老师。
(4)设置。完善评优等相关奖项设置。
除了给予优秀社团物质奖励及荣誉之外,团委可以授予一些优秀社团举办特色活动的自主权,使这些活动的举办无需申报,免于审查,直接开展。
2。语言类社团应完善长效机制建设,不断优化社团组织活动。
目前语言类社团活动较为单一,无法吸引学生长期参与活动。因此,社团应创新活动方式,吸引广大学生参与。
(1)开展常规活动,打造品牌活动。
社团人员在吸纳成员时询问成员,希望开展哪些活动,将一些可行的活动纳入常规,对特色活动进行推广。
(2)推进内部活动与开放式活动开展。
社团内部活动进行的同时,可以定期邀请其他社团观摩,交流社团管理经验,加强社团间的联系。
(3)强化学生活动,淡化师生角色。
社团可让成员自己当老师来主讲,让成员把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把单纯的输入“模式改成输出“模式,提高其综合能力。
(4)财务制度与专业相结合。
语言类社团所收集的资金,应该充分运用到相关活动开展中,适当购买与专业相关的奖品,奖励表现突出的成员。
3。指导老师应加强对语言类社团的指导。
语言类社团建设离不开一支专业的指导老师团队。因此,指导老师应提高对所指导社团的责任心,给成员提供意见;同时,指导老师具有教育的职能,对于那些长期不参加活动的成员,指导老师应与社团人员审慎研究,采取合适的措施,维护良好的社团风气。当社团活动开展遇到困难时,指导老师应帮助学生调整心态,给予精神支持。此外,一名指导老师对社团活动进行指导时,另一名指导老师可以现场聆听。多名老师既相互辅助。相互提高,又相互竞争。相互监督。学期末由学生。老师互评,选出最佳指导老师,充分肯定其工作,有利于语言类社团更好地建设。
六。结语
高校社团未来发展的潜力无限,有很多潜力可待挖掘,只要大家充分重视,转换思维,锐意进取,深入调查研究,在实践中不断积极探索,就能使社团激发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高校语言类社团的建设与发展,还需要校方对社团给予政策指导。协同辅助。社团组织者应对如何创新社团活动。完善社团长效机制进行思考与调整,指导老师必须树立责任感,时时融入到社团活动中,这才是社团应存的状态。
高校语言类社团组织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高校语言类社团组织现状及其发展對策研究【3555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6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