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质量评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及监测反馈体系的构建【4496字】

时间:2023-02-12 09:30来源:毕业论文
质量评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及监测反馈体系的构建【4496字】

质量评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及监测反馈体系的构建

对于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状况统计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质量评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及监测反馈体系的构建

对于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状况统计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兼具理论和现实意义。就业状况不单纯指就业人数的多少。就业率的高低,同时包括毕业生就业流向。就业能力。就业满意度等,从数量上反映的同时,更多的是从质量上反映就业状况。论文网同时,传统意义上的就业状况,是建立在静态描述的意义上,例如在某一时间段内有多少毕业生完成了就业,而就业监测则是站在动态描述的角度,长时间。固定地。连续地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追踪和分析。以上缘由,结合南京理工大学的实际情况,本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指标和监测体系构建进行探讨。

一。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企业面临用工荒“的局面,理论上两个问题不应该在同一时间节点出现,但是由于目前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面临着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结构与现实经济发展存在一定偏差等问题,上述现象普遍存在着。为破解以上难题,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统计。构建合理的监测体系,为高校科学管理和评估人才培养质量提供衡量指标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人才培养情况,也表现出当年的市场供求关系,但仅仅从数字上,涵盖面太窄。在高等教育同构化日益明显的今天,要想真正掌握就业状况,就业质量“的评估就不得不被提及,它们包括就业领域。就业地域。就业满意度等诸多方面。

南京理工大学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一所以工为主,具有国防特色的研究型大学。学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就业工作模式。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尝试构建该指标体系,并通过该体系的构建,实现大学生就业本质的回归分析,使其更好地反映就业质量,为后期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数据。就业评价指标及其内涵简要介绍如下。

毕业生就业总体数据。毕业生就业数据包含毕业生生源情况,就业和创业的基本情况。量变是引起质变的基础,因而毕业生就业总体数据是就业质量评价的基础性指标,能很直观的反映出该校某一年度毕业生的社会需求状况以及社会就业竞争力状况。

毕业生就业流向。主要从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行业。性质。地域。创业的类型等方面来分析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问题。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也是近年来反映毕业生就业流向不可忽视的一条。

毕业生就业能力评估。主要通过月收入。专业相关度。职业吻合度以及离职率这四项指标反映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体现毕业生就业能力。

就业满意度评估。一方面是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满意度评价以及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是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和就业状况之间的符合程度,即毕业生对于工作环境。发展前景等方面的满意度。

二。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结果及分析

以上就业状况评估指标,以南京理工大学2014届毕业生为例。

(一)毕业生就业总体数据

1。生源状况

南京理工大学2014届毕业生共有6744人,其中本科生3916人,研究生2828人(博士779人,硕士2049人)。

2。就业率指标

初次就业率指毕业生在离校前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比例,其就业形式还包括自主创业。考取研究生或双学位。出国留学及出国工作等。该校本科生初次就业率的统计时间为毕业当年的7月,研究生为4月。2014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4。43百分号。年终就业率指毕业生在年底前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比例,统计时间为毕业当年的12月。2014届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99。41百分号。2014届毕业研究生年终就业率为99。50百分号。

3。毕业生创业数据

2014届毕业生中有21。87百分号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类创业竞赛。实训和实践活动中,组成团队入驻学校创业实践基地进行创业的学生为2。19百分号。

(二)毕业生就业流向

1。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

学校以服务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为使命,鼓励学生面向工业。通信业以及国防科技行业就业。如图2-3,2014届本科毕业生的单位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占就业本科生的32。20百分号。24。23百分号。10。05百分号。

如图2-4,2014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单位行业主要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所占比例依次分别为32。91百分号。22。25百分号。21。32百分号。6。46百分号。

2。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

如图2-5,学校到大型国有企业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占总就业人数的37。57百分号,到三资企业。民营及其他企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36。39百分号和17。49百分号;到大型国有企业就业的毕业研究生占总就业人数的33。47百分号,到重点科研院所。高校及教育机构的比例分别为18。10百分号和8。75百分号。

3。毕业生就业地域

2014届已就业本科毕业生选择在长三角就业的占60。92百分号(其中江苏为44。98百分号),其次是环渤海经济区。珠三角等地区。长三角地区产业实力雄厚。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是毕业生求职的首选地域。已就业毕业研究生选择在长三角就业的占64。65百分号(其中江苏为55。37百分号),其次是环渤海经济区。珠三角等地区。在江苏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选择在南京市就业的占63。69百分号,其次比例较高的是。无锡市。常州市。在江苏就业的毕业研究生中,选择在南京市就业的占54。99百分号,其次比例较高的是。南通市。无锡市。常州市。4。毕业生服务国家基层就业项目

学校2014届毕业生中,服务国家基层就业项目的学生合计39名,其中选调21人。村官6人。三支一扶10人。西部计划2人。

5。毕业生创业状况

2014届毕业生中,148名学生组成或参加各类创业团队,经过学校评审先后入驻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开展创业活动。其中本科生学历占比约为47。04百分号,研究生学历占比为52。96百分号。学校大学生创业形式主要有技术转化创业。创意创业。团队创业。项目孵化创业。个体创业。网络营销。加盟经营7种形式,其中最多的形式为技术转化创业。

(三)毕业生就业能力评估

月收入:指工资。奖金。业绩提成。现金福利补贴等所有的月度现金收入。学校2014届毕业半年后月均收入为4783元。月收入人群分布较多的分别是3501-4500元区间段(33。91百分号)。4501-5500元区间段(26。6百分号)。

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毕业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否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比例。学校2014届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是76百分号。毕业生选择专业无关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48百分号),其次是专业工作岗位招聘少“(25百分号)。

职业期待吻合度:毕业生目前的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的人数百分比,反映了毕业生从事的职业与期待的差距。学校2014届毕业生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度为68百分号。认为目前工作与职业期待不吻合的毕业生中,47百分号的人是因为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愿景,22百分号的人认为目前工作不符合自己兴趣爱好。

离职率:从毕业时到2014年底,有过工作经历的毕业生中有离职经历的百分比。离职率低,工作稳定性较强,反映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匹配度较高,毕业生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也符合了毕业生的期望。学校2014届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为12百分号。其中,96百分号的离职毕业生为主动离职,主动离职的最主要原因是想改变职业或行业(35百分号),其次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24百分号)。

(四)就业满意度评估

1。用人单位反馈信息

为了了解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评价,明晰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和就业状况,收集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学校每年都对当年的毕业生和来校招聘的企事业单位开展问卷调查。2014年,学校共发放毕业生问卷6744份,实际回收6122份,其中问卷效率达95。2百分号;发放用人单位问卷1231份,实际回收1150份,其中问卷有效率为93。6百分号。对用人单位而言,学校毕业生受认可度较高的能力有:专业知识技能。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参与竞争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岗位业务能力。综合知识培养。实际工作绩效。适应工作情况;对学校毕业生的认可度还有待提高的能力有:挫折耐受能力。语言文字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2。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

就业现状满意度是毕业生的主观判断指标,代表着毕业生对就业的满意程度。由被调查的就业毕业生对自己目前的现状进行满意度打分。学校2014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现状满意度为69百分号。

三。以就业反馈机制为主体的就业监测体系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由量转为质,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需求量增加,所提供的工作机会和岗位不断减少,对于毕业生的吸纳能力降低。同时,高校中的部分专业与市场脱轨,课程设置也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加之学生对热门专业的追捧和冷门专业的避闪。择业观的偏差和就业预期的不合理,造成行业间毕业生的失衡。目前高校均建立了自己的就业监测体系,南京理工大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以下几点,形成了具有南理工特色的以就业反馈机制为主体的就业监测体系。

(一)成立教育实验“,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反馈机制

学校开辟人才特区,成立教育实验,进一步构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平台。在2014级教育实验学生中实施学生与导师双选制度,强化学数学物理。力学等基础学科知识,进一步健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为向高层次学术型研究生教育输送优秀生源打下坚实基础,开拓了拔尖人才培养和反馈的新模式。

(二)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推动工程人才培养监测模式

学校与校外企业合作共建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校企共同研讨制定培养方案,特别是企业培养阶段的培养方案和实施框架,共同开展课程建设,编写实践课程实施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材;针对工程实践课程。毕业设计各个主要环节设置质量标准。考核要求以及评价方式等。通过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在实时反馈的基础上推动工程人才培养监测的模式。

(三)大类招生,推动通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方式

为给大学生提供更为广阔和自由的发展空间,学校部分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制度,设置了材料类。机械类。兵器类。工商管理类。化工与制药类。计算机类和经济学类专业的大类招生。学生在前两年基础培养阶段,学习主要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知识,强化思维方式。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再确定具体专业,继续学习时更科学。更合理,更能促进学生在具体专业上的学习和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不同岗位的就业竞争力。

(四)依据社会需求,优化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反馈机制

学校制定了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率适度挂钩制度,对就业较好的专业,增加招生规模,对连续三年初次就业率偏低的专业实行预警,控制或减少招生规模。就业率在学校招生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学校招生-就业联动的重要体现。学校在设置和调整招生专业时,实施调整专业数量和发展专业内涵相结合的方针,对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社会需求较少的专业进行调整。改造,同时有计划的增加就业前景广阔。社会急需的新专业。

综上所述,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有针对性的进行就业状况的统计以及监测方法的探寻,努力构建符合自身特点及发展要求的体系。除了注重就业各项指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外,重点对创新监测方法进行介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充分利用高校就业部门历年来的就业资源,做好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就业领域及就业层次分析工作;(2)在第一阶段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对重点就业单位进行社会走访调查,对校友会的各方校友返校。就业部门各项招聘活动邀请到的招聘单位等进行访谈或问卷调查,通过详实的数据对就业状况中毕业生能力及双方的满意度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3)对毕业生进行社会监测,对其在重点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准确的摸底,设计精确的毕业生能力评估表格,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分析毕业生工作中的能力实现情况,得到的反馈数据用于后期进一步分析就业状况和完善就业监测反馈体系。

质量评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及监测反馈体系的构建

质量评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及监测反馈体系的构建【4496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689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