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全國高校出版专业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7436字】

时间:2023-02-15 12:43来源:毕业论文
全國高校出版专业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7436字】

全国高校出版专业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国的出版专业高等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办学规模。随


全国高校出版专业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国的出版专业高等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办学规模。随着时代发展,行业和产业对新闻出版人才的需求变化迅速,特别是数字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出版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新发展,出版人才培养不断适应出版业论文网转型升级的需要。

在这样的形势下,全国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于2013年3月22日成立,旨在充分发挥出版教育专家。行业专家的桥梁纽带和咨询指导作用,加强教育行政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为出版专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加强高等学校与出版研究机构。出版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出版产学研互利共赢的协作创新平台;推进出版学科顶层设计。推动出版专业教育教学政策的贯彻落实,为提高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育水平。提升出版专业学科地位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为了进一步摸清目前高校出版专业建设情况,作为教指委秘书处挂靠单位的北京印刷组织了专门的调查小组,针对全国高校出版专业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网络数据分析。深度访谈等多种形式,对全国高校出版专业(包括编辑出版和数字出版专业)的数量。地域分布。发展层次。教师队伍。培养规模。核心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以期对各高校出版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一。高校出版专业基本情况分析

1。出版专业的院校数量及地域分布

通过分析教育部年鉴。历年来教育部新增专业数据,统计出目前全国有83所本科院校开设出版专业,其中5所本科院校开设数字出版专业(分别为北京印刷。天津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和湘潭大学)。由于数字出版专业设立较晚,且开设院校较少,本文的相关调查将针对其中80所开设编辑出版专业的院校展开。

从地域分布来看,开设出版专业的院校涵盖了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其中华东地区有28所,华南地区有8所,华中地区有15所,华北地区有13所,西北地区有5所,西南地区有5所,东北地区有6所(如图1)。总体来看,华东。华中地区是出版专业分布最多的地区,而西北。西南等地区,则相对较少,出版资源最为丰富的是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

图1全国高校编辑出版专业分布图

2。出版专业创办情况及办学层次分析

图2全国高校增设出版专业历史趋势图

三十多年来,高校开设出版专业的数量变化较大。从最初二十年开设出版专业高校数量的平稳发展,到2001年~2005年五年内的井喷式增长,直至最近十年来开设出版专业高校数量的日渐走低(如图2),出版专业的设立经历了前冷后热,而后又再度趋冷的戏剧变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与出版专业的专业特性有关,又脱离不了特定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宏观背景,以及就业市场需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出版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由于其专业性强,造成该专业认知度不高。又由于其早期定位不明确,所以在2000年前开设出版专业的14所高校中,除了北京印刷。浙江传媒等四所二本院校外,主要都集中于一本院校,特别是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等211。985等高校中。但可喜的是经过众多业内专家的不懈努力,在1998年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中终于将编辑学“与图书发行学“进行合并,统称编辑出版学。这为出版专业在全国高校的设立推广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前提。

此后,国家从1999年开始大规模扩大高校招生人数,到2003年,中国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在校人数超过1000万。期间,各类高等院校千方百计深挖内部潜力,尽可能地扩大招生规模。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高校以扩招为契机,将出版学作为新专业引入自己的高校,并结合自身高校特色设置专业进行招生。数据显示,仅2001年至2005年的5年中,就有38所高校新增出版专业,其中211。985高校9所,一本院校7所,二本院校17所,三本院校5所。这些院校的加入,大大扩展了出版专业的队伍。

2006年至今,新设立出版专业的高校数量逐年递减。一方面,由于开设出版专业的高校要求具备一定的特色资源或教学基础,目前符合条件与资质却仍未开设出版专业的高校已然不多。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出版业内也越来越受到新媒体技术的影响,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样,更多与出版专业技术。专业背景相关的其他专业被业内所接收,这也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出版专业毕业生的市场需求,降低了许多一本及二本高校增添出版专业的积极性。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这一阶段出版专业受到许多三本高校尤其是民办三本高校的追捧。调查数据显示,三本高校成为这一阶段新增设出版专业的主力,占到新增该专业高校的35百分号以上。由于三本院校大多数为民办院校(2011年至今新增设出版专业的4所三本院校均为民办高校),其最大的特色在于瞄准市场需求。由于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文化产业,再加之众多民办三本院校具有共享他校教学资源。民间资金支持与特定合作企业等显著优势,且其课程安排不受教育部或教委的限制,相对比较灵活,这使得这些三本高校能够准确地锁定出版市场对人才的新的需求与定位,从而开设出版专业。

从办学层次来看,在全国80所开设编辑出版专业的高校中,985和211类高校有20所。其余普通高校中,一本学校有9所,二本学校有34所,三本学校有17所。总体来看,二本高校最多,占到四成以上(如图3)。调查数据显示,目前高校出版专业的办学层次以本科为主,约6。38百分号的院校接受专科生,博士和留学生比例则更低。2010年国家开始设置出版专业硕士,着力培养出版行业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目前该专业硕士学位点发展迅速,已经有14所高校开设;加之部分高校在新闻传播一级学科下自设出版学学术型硕士点,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出版人才培养的层次。

图3全国高校出版专业办学层次比例

3。出版专业设置学科属性分析

绝大部分出版专业未达到独立建院或系部的规模,且各高校对出版专业所属二级或系部的划分也不尽相同。通过对相关出版专业所处二级性质。系别归属。专业课程设置及培养方案等关键信息的分析发现,目前80所高校对出版专业学科属性定位各有不同。其中2。5百分号的高校(两所)偏向艺术学类;7。5百分号的高校(6所)偏向管理学类;88。75百分号的高校(71所)将出版专业定位于文学类,而这71所高校中,又有51所将出版专业设置在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之下,其余20所则设置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之下。

这一方面是由于出版专业相比新闻传播目录下的新闻学。传播学等专业在学科内涵和外延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拥有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和知识构成,但同时这些知识及理论体系又涉及汉语言文学。传播学。新闻学。信息资源管理学等多个专业,因此不同高校不同院系出版专业的设置也会各不相同。另一方面各校出版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多由院系已有的师资力量和设备条件而定,有着相当大的随机性。这种情况虽有助于各高校出版专业形成自身特色,但不能否认的是,这种随机性的表象背后,就是近十多年来,各开设出版专业的高校在专业建设上闭门造车,各自为战,缺乏合理的专业建设规划和统一有效的专业性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出版专业的发展。

4。师资队伍情况分析

调查发现,全国各高校出版专业教师队伍中具有教授职称的占35百分号,副教授占26百分号,讲师占26百分号,助教占13百分号(如图4)。与同类专业相比,出版专业教师队伍的职称相对较高,这一方面说明本专业教师队伍水平较高,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本专业教师平均年龄偏大的现象。

另外,从教师学历结构来看,七成以上高校出版专业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大于30百分号,更有40百分号的高校,具有博士学位的出版专业教师占到了其教师总数的60百分号以上。可见,出版专业教师的学历程度日趋增高,理论素质日渐深厚。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师生人数的调查中发现,有的院校出版专业师生比例达到1∶3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出版专业教师缺乏的现状。此外,各校出版专业中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在被调查的高校中仍然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图4各高校出版专业教师职称比例

二。高校出版专业教改及课程建设情况

调研组还针对全国各高校出版专业教学改革和教学条件。教材建设和获奖情况。优秀课程和核心课程认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内实践创新基地。研究中心或研究所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调查。

1。教学改革情况

在所有被调查的高校中,各出版专业负责人都表示对教学改革重视或很重视。在关于出版专业教改思路的深度访谈中,四川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出版专业负责人提出:一是在课堂教学上,要从单向型教学转变为交互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方式,使师生教学相长;二是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围绕实践“二字做文章,通过组织参观。走访。调研。实践操作等方式,将课堂所学知识初步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学生的实践成果转换为商品和市场价值;三是要努力改进教学手段,包括通过多媒体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在网上开设专门的课程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实施教学互动等;四是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教学服务,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学生多聆听出版产业界名流的讲座,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五是要参照国外大学的教学模式,多以案例形式展开教学。

2。教材建设与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早在2009年,河南大学对编辑出版学本科教育的现状研究已对出版专业的教材情况进行了梳理,发现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材脱节和落后现象非常严重,原先由辽海出版社出版的一套系列教材早已不再适应当今出版专业教学的需求。近五年过去了,这一情况仍然改善不多。在此次调查中,只有27百分号的高校使用国家规划教材或自己主编的出版类教材。有20百分号的被调查高校表示对教材建设是缺乏规划的“,并寄希望于相关机构能够组织撰写高水平的出版教材。在2013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指委全体委员会议上,与会的出版教指委委员也纷纷表示,在全国范围内组织部分核心课程教材的编写十分必要。

另外,调查发现各高校出版专业高水平教学成果获奖情况不容乐观,只有26。7百分号的被调查高校的出版专业获得过市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含教材)奖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出版专业高水平教学成果还较为缺乏,需要进一步凝炼。

3。优秀精品课程建设及核心课情况

在被调查的高校中,46百分号拥有市级以上的优秀精品课程,如浙江传媒的中国编辑出版史。上海理工大学的出版学概论等。调查发现,各高校出版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存在一定差异。为此,教指委通过问卷调查以及专题座谈,进一步了解并汇总各高校对于出版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了相对统一的意见。各高校专业负责人对编辑出版专业核心课程设置集中于出版学。编辑实务。中外编辑出版史。出版法规等课程。而对于数字出版专业,调查数据显示集中于数字出版概论。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数字媒体编辑。数字出版营销等课程。核心课程的总数在6~8门为宜。调研组按照出版专业教指委各位委员投票情况排序,对编辑出版和数字出版专业的核心课设置进行了汇总(如表1)。

但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其他相关课程的设置,各高校出版专业负责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如很多课程的名称并不统一,教学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在这样的形势下,出版专业的核心课程建设必须求同存异,加强统一意识,增强核心课程体系对专业建设的指导性。表1编辑出版。数字出版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统计表

编辑出版专业核心课程建议数字出版专业核心课程建议

出版学数字出版概论

编辑实务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

传播学传播学

中外编辑出版史数字媒体编辑

出版物市场营销数字版权管理

出版法规数字出版营销

4。校内外实践基地及研究中心设置情况

问卷调查显示,有46百分号的被调查高校设立了校外出版实践基地或校内出版研究中心。在调查中,大部分开设出版专业高校的出版实践类学时超过总学时的15百分号,体现了出版专业教学的应用性和创新性。在教育部推动国家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背景下,一些有实力的985和211院校与行业特色明显的传媒类学校都利用各自优势资源积极参与,如北京印刷和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联合组建了国家级校外人才实践基地。这些基地或研究中心为各校出版专业实践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平台。

三。高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及就业情况

1。本科生就业率普遍较高

调查数据显示,71。7百分号的院校出版专业的本科生就业率达90百分号以上,19百分号的院校就业率为70百分号~90百分号,9。3百分号的院校就业率为70百分号以下,总体来看,高校出版专业本科生就业情况良好。从调查问卷反应的情况来看,本科就业率达到90百分号以上的以师范类院校居多,如吉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专业性院校次之,如北京印刷。浙江传媒等。可见,由传统师范类院校发展而来的综合性大学和传媒类大学的出版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就业方面较其他院校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图5)。

图5各高校就业率情况及其占比

2。就业存在的主要障碍

本次调查通过问卷形式针对出版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显示,73百分号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出版专业本科生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33百分号的受访者认为工资待遇不高。本科生自信心不足;26百分号的受访者认为本科生没有做好长期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13百分号的受访者认为出版专业学生基础较差,参与实践活动以及参加学术交流活动较少也是影响其就业的原因之一。

这一点在对于所在的出版专业主办的学术交流活动情况“和所在的出版专业的师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的情况“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印证。调查数据显示,93百分号的受访者表示相关学术交流一般或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脱节以及学生与业界接触的不密切。

3。整体考研率不高

调研数据显示,各高校出版专业本科生的考研率普遍为20百分号~50百分号,有些高校甚至低于20百分号,这低于其他专业的水平。很多编辑出版学的学生选择报考新闻传播类研究生的时候大多会面临着专业不对口或专业要求相差巨大的问题。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出版专业在学科定位方面模糊不清,从而在对接研究生层面教育上存在困难的现状。

四。出版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专业规模。课程设置还是师资队伍,各高校出版专业建设与新闻传播学目录下其他专业相比还比较薄弱。出版业现有的理论还缺乏完整的体系,大部分高校的编辑出版学和数字出版专业还缺乏指导和统一,出版专业的建设模式仍然处于探索之中。为此,调研组结合各项调研结果,针对如何开展出版专业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推进体制创新,进行跨界融合

根据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要求,北京市教委在2013年大力推进专业群建设,中国传媒大学与北京印刷作为牵头高校进行新闻出版专业群建设,这种地方高校与中央高校联合和资源共享的方式,是一种体制创新,也是增强专业实力。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该专业群计划在3年内打造10门精品视频资源共享课,北京市教委投入专项经费进行建设。这些举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专业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除了靠自身,出版专业建设发展还要在体制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各校间,甚至是学校与行业。企业间的跨界融合,充分利用各方优势资源,开展专业建设。

2。专业规模应保持增量,优化存量

目前全国高校的出版专业与新闻学等其他专业相比数量较少,而且大多没有形成特色。因此,在专业规模方面,还应鼓励更多院校申办出版专业,特别是目前数量较少的西南。西北等地区,增大出版人才培养的规模。

另一方面,在增加专业规模的同时,应注重不断加强现有各出版专业建设,优化存量。现有编辑出版专业主要以二本学校为主,整体水平不高,要提高出版专业的整体素质,必须要增加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合作。同时,在专业建设方面还应面向市场,关注产业,要积极鼓励各高校建立校内实践创新基地或研究中心,扩大影响力,多成立研究中心。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加大产学研的结合。

3。深化教学改革,形成核心课程体系

出版专业建设要适应出版产业发展,进行教学改革。各校应根据自己的特色,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宏观视角,以使学生能从传媒行业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扎实掌握基本出版技能,从而解决学生现实的就业问题。

在课程设置方面,面对目前各学校学科体系不规范。随意性较强。核心课程设置凌乱等现状,建议尽快形成出版专业中编辑出版专业和数字出版专业核心课程规范,并针对这些核心课程的指导性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向教育部汇报备案。在确定核心课程之后,教指委还应组织进行核心课程教材的编写,并组织优势资源进行精品课程的建设。另外,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还可组织教学成果的评奖,鼓励教学创新实践并积极申报市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含教材)奖。

4。打造一流师资,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师资队伍方面,首先应该优化出版专业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和学历结构。现在各高校出版专业的教师中教授和副教授的比例偏多,年龄偏大,且多数教师学科属性单一。下一步建设中,应提高年轻老师和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的比例,增强专业活力和竞争力。5。明确学科属性,规范专业建设

相对于其他基础学科比较成熟。学生培养模式相对规范的专业而言,出版专业的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既需要不断创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理念,又要在实践中依据学校办学特色,有针对性地积累学科优势,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品牌。在今后出版专业的建设中,需要进一步明确学科属性,并在学科建设引领下,开展出版专业建设,进一步规范专业建设思路和发展路径。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看到,出版专业经过多年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出版专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为行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出版专业教学改革积极推进,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出版专业结构。课程设置不断优化,师资力量。基础建设不断加强,为出版专业今后的改革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与行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相比,与高等教育新时期改革发展的总要求相比,出版专业高等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特别是数字出版人才。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与外向型出版人才培养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学研究与产业发展联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出版专业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出版学科地位有待进一步提升。

中国要实现由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的伟大蓝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出版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应不断深化出版学科的改革,确立核心课程,组建合理的师资力量,以有利于加强高校出版专业学科建设,为推进出版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出版专业建设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陈丹,北京印刷新闻出版教授,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指委副秘书长;张聪,北京印刷新闻出版讲师,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指委秘书;仲诚,北京印刷出版专业硕士研究生。)

全国高校出版专业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全國高校出版专业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7436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840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