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降低小学体育课的损伤率
前言
小学生是全民健身计划的基础对象,也是小学体育教育的主体。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体育课的目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体育基本知识。然而据笔者所阅各类资料以及日常所见所闻,体育课损伤率有上升趋势论文网。常出现下述情况:忽视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盲目坚持运动;运动装备的选择不当;忽视准备活动。常见错误:不做。敷衍了事。无针对性。间隔时间过长;只重数量与强度,不重质量。尤其是慢性损伤在学生中出现的现象亦不少。可见,对于如何降低体育课的损伤率。提高体育课的质量。做到真正完成体育课任务。真正增强学生体质,真正能使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同步,是当前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运动损伤概述
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称为运动损伤。某些运动损伤与运动项目。技术动作特点密切相关。对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发病规律。预防措施。治疗效果和康复时间的研究,有利于改善运动条件,改进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方法,提高运动成绩,使体育锻炼更好地起到促进身心健康的效果。
二。运动损伤的分类
运动损伤的分类方法较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按损伤组织的种类分,如肌肉肌腱损伤。滑囊损伤。关节囊和韧带损伤。骨折。关节脱位。内脏损伤。脑震荡。神经损伤等。
2。按有无创口与外界相通分,伤部皮肤或粘膜破裂,创口与外界相通,有组织液渗出或血液自创口流出,称为开放性损伤(OpendInjuries),如擦伤。刺伤等;伤部皮肤或粘膜完整,无创口与外界相通,损伤后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称为闭合性损伤(ClosedInjuries),如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等。
3。按发病的缓急分,瞬间遭受直接或间接暴力而造成的称为急性损伤(AcuteInjuries),发病急,病程短,症状骤起;因局部长期负担过度,由反复微细损伤积累而成的称慢性损伤(SlowInjuries),发病缓慢,症状渐起,病程较长。此外,还可因急性损伤处理不当或过早运动而转变为慢性损伤。
三。运动损伤的原因
1。思想上不够重视运动损伤的发生,常与体育教师。教练员和体育锻炼者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思想上麻痹大意及缺乏预防知识有关。他们多存在着某些片面认识,平时不重视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生运动损伤后,亦不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使伤害事故时有发生。
2。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使人体从相对的静止状态过渡到紧张的活动状态。据国内有关调查资料分析,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合理,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首位或第二位的原因。
3。技术上的错误技术动作的错误,违反了人体结构功能的特点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而造成损伤,这是初参加运动训练的人或学习新动作时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例如,做前滚翻时,因头部不正而引起颈部扭伤;排球传接球时,因手形不正确而引起手指扭挫;投掷垒球时,在上臂外展90。。屈肘90。(甚至肘低于肩)的错误姿势下出手,引起肩臂肌肉拉伤,甚至发生肱骨投掷骨折等。
4。运动负荷(尤其是局部负担量)过大安排运动负荷时,没有充分考虑到锻炼者的生理特点,运动负荷超过了锻炼者可以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尤其是局部负担过大,引起微细损伤的积累而发生劳损,这是专项训练中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5。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在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受伤或伤病初愈阶段,以及疲劳时,肌肉力量。动作的准确性和身体的协调市性显著下降,警觉性和注意力减退,反应较迟钝,此时参加剧烈运动或练习较难的动作,就可能发生损伤。
6。组织方法不当在教学训练中,不遵守循序渐进。系统性和个别对待的原则,以及比赛的年龄分组原则;在组织方法方面,如学生过多,教师又缺乏正确的示范和耐心细致的教导。缺乏保护和自我保护。在非投掷区练习投掷或任意穿越投掷区。组织性纪律性较差,以及比赛日程安排不当,比赛场地和时间任意更动,允许有病或身体不合格的人参加比赛等,这些都可成为受伤的原因。
7。场地设备的缺点运动场地不平,有小碎石或杂物;跑道太硬或太滑;沙坑没掘松或有小石,坑沿高出地面,踏跳板与地面不平齐;器械维护不良或年久失修,表面不光滑或有裂缝;器械安装不牢固或按放位置不妥当,器械的高低。大小或重量不符合锻炼者的年龄。性别特点,缺乏必要的防护用具(如护腕。护踝。护腰等);运动时的服装和鞋袜不符合运动卫生要求等。
8。不良气象的影响气温过高易引起疲劳和中暑,气温过低易发生冻伤,或因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降低而引起肌肉韧带损伤;潮湿高热易引起大量出汗,发生肌肉痉挛或虚脱;光线不足,能见度差,影响视力,使兴奋性降低和反应迟钝而导致受伤。
四。运动损伤的发病特点和规律
1。发病特点运动项目较多,因而损伤种类也较多,不同运动项目及各部位的损伤发生率也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肌肉筋膜。肌腱腱鞘。韧带。滑囊等各种组织的小损伤多,慢性伤多;骨折。关节脱位等严重伤少,急性伤少。这些慢性小损伤不影响一般人的日常生活,却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训练,运动成绩提高和运动寿命。
2。发病规律不同运动项目各有其不同的易伤部位及专项多发病。例如体操易伤腰。肩。膝和腕部;投掷易伤肩。肘关节及腰部;篮球运动员易伤踝。膝关节和手指;排球运动易伤肩。膝关节和腰部及手指。为什么各项运动的损伤会有这种发病规律呢?
主要与两个潜在因素有关:(1)运动项目的特殊技术要求;
(2)身体某些部位的解剖生理弱点。在教学训练安排不当,局部负担过重等直接原因作用下,导致局部解剖生理特点与专项特殊技术要求不相适应,因而就易发生损伤。
例如篮球运动员最易伤膝,是因篮球运动的一些基本动作都要求膝关节处于半蹲位(130~150角)屈伸。扭转与发力,而膝关节的这个角度又恰是它的解剖生理弱点,关节的稳定性相对减弱,易发生内外旋或内外翻,髌股关节面之间也会发生不合槽“运动,因而易引起膝关节损伤。又如体操运动员易伤肩,是因经常要做悬吊。转肩动作,肩部承受的牵拉力很大,而肩关节运动时的稳定性主要靠肩袖等肌肉来维持,肩袖肌腱又易受到肱骨大结节与肩峰的挤压和磨擦,一旦活动过多可引起肩袖损伤。
五。运动损伤的发生及预防
一。造成体育课损伤率升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面分析:
1。教师方面: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起指导传授作用。课的组织是否合理,教材选编是否合适,教学手段是否正确,安全措施是否准备充分都会直接影响课能否顺利进行。课中出现损伤事故对于教师方面而言,有三方面原因:
(1)专业思想方面:对于一位专业思想牢固的体育教师而言,备课。组织上课。课中安全方面都应有充分的准备。专业思想不牢固,上课责任心不强,随便应付一节课了事,不会充分备学生。备场地。器材。备教材。更不会在课中做好安全措施,那么课中容易出现运动损伤。
(2)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方面: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是体育教师上好课的另一重要因素。如果专业技术不过关,教授的动作出现技术性错误,这样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另外没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仅有满腹理论和只会自己做动作,而不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也是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
(3)课后放松:很多体育教师上完一节课后,放松活动随随便便,每节课的放松内容相同。而不是根据本课的教材有针对性达到放松的目的,这是造成慢性损伤的重要原因。
2。学生方面。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教学是教与学相互配合的,课中出现运动损伤对于学生方面而言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1)安全意识。很多学生上课前无心听教师讲的安全措施,练习时往往由于技术较复杂或难度较大而造成损伤。
(2)身体素质差:目前在校学生普遍身体素质较差,由于现行升学制度的影响,繁重的功课占去了学生的课余锻炼时间,仅靠每周2节的体育课根本无法使正在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青少年具备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各种身体素质。由于身体素质差,在完成强度较大或难度较大的练习时容易造成损伤。
(3)恶性循环:学生身体素质差,因而怕大强度。大运动量的练习,对练习产生畏惧和厌恶,不肯主动练习,久而久之素质更差,易在练习中损伤;损伤后影响上课,导致素质更差,如此下去,形成恶性循环。即身体素质差――少练习(厌练)――更差――易损伤――少练――素质更差――更易在练习中损伤。
3。场地器材方面:场地不好,练习环境差,器材损坏。不足都有可能使学生在练习时受伤。
二。根据体育课的任务。目的以及造成体育课损伤率上升的几方面原因,可采取有效的降低体育课损伤率的措施。
1。教师方面
(1)教师须加强专业思想,热爱本专业,热爱学生,具有强的责任心,备好每节课,除备教材外,还须备学生。备场地。器材,对于每节课须有何种安全措施,均须做到胸有成竹。这样,上课时的组织方法。练习手段。形式。运动量和强度。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都尽可能都与学生实际相符合,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现象的发生。
(2)加强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学习。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只有从复习中才能巩固。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才能与先进的技术同步。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针对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利用各种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在课中做到游刃有余,这也是减少课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措施之一。
(3)注意理论和实践互相结合,相互促进。在校的高材生,未必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体育课也不例外。有人也曾说过,一个优秀的运动员未必是个优秀的教练员,这确实有道理。理论和实践存在一定的冲突。不同地区,不同教学对象,由于场地。器材。学生水平的不同,同一教材,它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也应有差别。如果没有意识到这点,而是用单纯的理论知识去套一些纲要,那么课的顺利进行就会受到影响,当素质差的学生完成难度较大的或强度大的动作时,就容易出现损伤。
(4)课前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练习过程也容易分散精力。故教师课前须加强安全意识,而且每节课都应针对教材说明注意什么事项。长期给学生灌输安全意识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形成练习时集中精力。注意安全的意识,并容易得以强化,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2。学生方面
(1)加强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学生应学会在练习中遇到意外事故时做自我保护,同学之间也应学会在练习中给其他同学做保护帮助。
(2)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各项身体素质,学生应养成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持之以恒,从而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并学会有针对性地锻炼,弥补自己的不足。身体素质提高了,对于完成课的练习,自然也较容易,从而避免因素质差而引起运动损伤现象的发生。
(3)注意课前准备活动和课后的放松练习。教师在课中起指导作用,而主体是学生,因而学生应在课中配合教师,课前不应忽视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不充分,特别是低温季节,很容易在运动中拉伤韧带。肌肉或扭伤关节。课后的放松练习也不应忽视,有些学生以为上完课了,放松练习也就不在乎了。然而,长此下去,疲劳长期积累,特别是局部负荷后没能及时放松。消除疲劳。尽快恢复该部位机能,积劳成疾,就容易形成劳损,这也是运动损伤现象之一。而且比急性损伤更难以痊愈,所以不要轻视课后的放松练习。
3。在练习的场地和器材方面,教师和学生都应引起注意,练习时场地应平整,周围的环境安全;练习前应检查器材有无损坏。
六。运动损伤总结
既然运动损伤不可避免,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我们应当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从教师。学生。场地三方面预防。尽管体育课常有损伤现象发生,但针对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相信会有效降低体育课的损伤率。
如何有效降低小学体育课的损伤率
如何洧效降低小學体育課的损伤率【4550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54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