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陶行知先生以振兴中华教育为己任,对传统的旧教育模式进行了批判,并首次将创造“引入教育。他一生都在大力提倡和努力实践创造教育,其根本的目的在于改变保守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创造力及创新思维。他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对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提出要论文网求,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认识到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可见,陶行知始终把创造性教育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的核心内容,并渗透于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陶行知的生活理论告诉我们: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社会中去“。要求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打成一片“。而传统基础教育中语文阅读学习模式机械。单一,往往让学生对阅读丧失了兴趣,打击了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学生在基础教育期间的阅读水平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因此,在学生基础教育语文阅读方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阅读环境
陶行知在对儿童实行的六大主张“中提到要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渴望学习的东西。他提出应该让学生在民主生活中学民主“,从而培养责任感。荣誉感及与他人分享共识的迫切愿望“。不难发现学习环境对与学生接受知识。拓展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采取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单方面的传授知识,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应该建立和谐民主的阅读环境,在班级中建立民主平等。友好沟通。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可以在自由。轻松。积极的氛围中阅读。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创造性才能只有在自由的氛围中才会开花结果“可以得出传统的教育模式会把学生培养成循规蹈矩。缺乏创造力的人,因此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积极鼓励学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拓创造思维,调动一切有利于创新学习的积极因素。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认为学习氛围对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他认为教师创造一种接受性的心理气氛十分重要,接受性的课堂心理气氛是一种比教学技能更为重要的教学因素。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定期阅读研讨的方式,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前交流。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的是单一的教学模式,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是缺乏的,老师只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尤其是语文阅读教学,老师将阅读课文让学生阅读,并不了解学生对与课文的理解程度,尤其是一些难度较大。人文价值高的文章,学生只是了解了表面的意思,对与深层的含义并未理解,这时老师如果只是按照旧的教学方法讲解,往往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会导致学生对与阅读的兴趣削减,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因此,老师要与学生多交流,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之间交流,在交流中加深对阅读的理解,培养阅读兴趣。其次,在阅读选材方面,不仅局限在教材上的文章,可以精选一些人文价值大的经典文章给学生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放学后,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阅读,选材面可以广一些,从少儿童话到励志方面的书籍都可以,阅读后和学生交流心得,多听听他们的想法。通过阅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使学生在读书的同时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重视情感品格教育,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途径。
二。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阅读兴趣
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不同,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异,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老师往往忽略了个性化,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只用同一套教学方法,所以当学生阅读时,老师应该尊者这种个性化差异,让学生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自主选择主要体现在阅读的方式和内容的选择。不同学生在阅读时选择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喜欢大声朗读,有的同学则喜欢小声默念。无论是什么方式,老师都应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只要是学生认真的阅读课文,用心去理解文中含义,老师都应该积极的配合,一方面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了阅读的质量,另一方面也是提倡民主教学的需要。作为老师,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在没有压力自由的心态下阅读。在阅读的内容选取上,老师要尊重学生的爱好,有的学生可能喜欢景色的描写,有的学生可能喜欢人物心理的描写,并且每个学生的阅读基础及理解能力也都有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异,因此老师在初读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的内容,让学生在一种心灵放松的状态下阅读,也可以让学生之间对于同样部分的阅读心得加以交流,还可以鼓励学生以自己方式表达,这样学生们的潜能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构建更加活跃的语文阅读课堂。
在基础教育的学生是充满好奇心的,凡是新鲜事物必会引起他们的兴趣,探个究竟。老师应该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一方面,在阅读过程中,老师要多鼓励学生思考,多提问题以达到发散思维的效果。学生在提问题时,本身就是在对信息的一种加工,只有他们在认真思索后才会产生疑问,这样长期锻炼,可以迅速提高学生对与阅读的处理能力,更能大幅度的提高对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将阅读和生活联系起来。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中最重要的是生活教育理论,在生活即教育―答操震球问中说:‘生活即教育’,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同一只鸟放在林子里面的。……‘生活即教育’是承认一切非正式的东西都在教育的范围以内,这时极有力量的。……‘生活即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同样,他在教育的新生中说: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求。“不难看出,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正是告诉我们生活是知识的来源,只有回归到生活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作为老师,应该抛弃传统的教室学习方式,将阅读教学与生活。社会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例如在阅读过山水风景的文章后,可以带领同学到户外踏青,让同学在显示中体会到文章中所描写的情景,加深理解,也可开展类似的主题活动,让同学阅读该主题的课外读物,交流心得。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唤起学生的乐读情趣。
三。加大课外阅读,读写相结合
读和写从来都不独立的两个方面,而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阅读是吸收信息的过程,写作则是创造的过程,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读是理解和吸收,写是表达和运用。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展现出一幅创造的理想境界,那就是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就要有机的将读与写结合起来。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在阅读了大量的文章之后,学习到了写作的精髓,才可能进行写作,否则没有夯实的阅读基础,语文教学将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出发,通过阅读让学生:赏文学之美,激生活之趣,品生活之味,作生活之文。学习他人对生活的领会。感悟。表达。在阅读的范围上,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应加大课外的阅读量。有些人认为增加课外阅读量会与课堂教学脱节,事实上,课堂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保证,而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巩固的和发扬。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爱的读物,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此外,学生会对文中的修辞。构思加以消化吸收,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
在阅读和写作的结合方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首先,养成阅读摘抄的好习惯。在阅读大量的文章后,老师应该要求学生将文章中文质兼美的段落和用词进行分类摘抄。例如,描写人物。风景。心理及名言警句分类摘抄下来,即:先摘抄好句。好段,加以模仿。如小学课文桂林山水中桂林山水甲天下“。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又如鼎湖山听泉中对山泉的描写也是十分的生动,这些都是学生需要摘抄临摹的好句子。并要求学生每天朗读这些好句子好段子,巩固记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我们坚持一个原则:每生每日阅读做记录,分类摘抄词句。那么学生的阅读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定期写读后感。陶行知曾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而作文的提高离不开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多创造学生与老师。学生之间写作的交流的机会。一方面,定期在课堂上举行阅读指导课,在课堂上老师推荐给学生优秀的读物让学生阅读,教学生如何做好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并进行课堂交流。另一方面,每周都要阅读3~4篇文章,并写读后感,老师再对这些读后感进行评阅,阅读同一篇文章而写的读后感,老师要做详细的点评。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正掌握学生的阅读是什么水平,通过这样的方式,每位学生的阅读水平,及理解能力都能让老师做到心中有数,对阅读教学方法做随时调整。
四。老师的正确引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的作用,就是要引导。启发。老师要知道自己应该怎样教才能使学生学得更好,才能使学生得到真实的东西,一辈子受用不尽。作为老师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新课改要求在课堂上,老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注重老师与学生的交流,重点在与对学生的学习引导。老师不能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开展多种课堂形式,增强师生的互动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陶行知曾说过:书是最好的东西,有好书,我们就受用无穷了。“读书要读好书,并且要认真去读,才能将知识划为力量,得到书中的精髓,而阅读是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的。在和学生的交流中,老师有意识的告诉学生自己最近买了什么新书。什么好书,如何的爱不释手,并且经常在教室里捧起一本书认真地读……这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陶行知认为兴趣“是成事的关键,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凡是新鲜事物必会引起他们的兴趣,探个究竟。老师应该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东西,用自己的行动引导学生,让他们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每天放学后,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阅读,选材面可以广一些,从少儿童话到励志方面的书籍都可以,阅读后和学生交流心得,多听听他们的想法。
老师应该防止学生受到各种伪科学的侵害,教授学生辨别伪科学。反科学的方法,选择科学健康的读物,同时老师也有责任帮助学生成长为既有远大理想。又能艰苦奋斗,既有胆识魄力。又能脚踏实地,既能开拓进取。又能埋头苦干,既能个人拼搏。又能团队合作的优秀创造性人才。
在积极引导学生的同时,老师也注重自我修养的提升。很多老师都以自己工作忙为借口,认为自己没有时间和经历学习,其实是老师没有真正认识到自我提升的重要性。社会学家孙本文说过:人格是一个人在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的习惯系统。“[2]一个老师如果缺乏正确的为人处事的态度。深厚的人文精神。心理学等综合知识,是很难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而阅读也正是老师提升自我修养的最好路径,通过阅读老师可以完善教师个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作为老师同样也有教师个性,教师的个性是一个完整的心理结构,这个结构是教师运用自己的经验,在对环境的变化进行反应和行动的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各种心理特征和倾向性。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3]通过阅读学习,老师可以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师个性。此外,阅读也能提高老师的思想。身为教育下一代。塑人灵魂“的老师,应该善于思考,有自己的思想。阅读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使人领悟出新的道理,提高思维能力。因此,老师也应该加强阅读提高自我修养,更好的引导学生。
总之,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从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中,我们可以得出实现这些目标,必须要谐民主的阅读环境。注重个体差异培养兴趣。读写结合,老师引导等方面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陶行知教育思想茬小學语文阅读教學中的應用【4884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55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