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教师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那么,如论文网何才能将新课标的这一指示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呢?我个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索。
一。在课文创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介绍中渗透德育
实践表明,学生只有对文章的写作背景或者作者的生平形成足够深刻的了解与认识,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心灵,才能设身处地地感受作者的情思,明确其创作目的。因此,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生平介绍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例如,在教学难忘的一课时,我就首先向学生介绍了这篇文章的具体创作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台湾被腐朽的清政府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进入被日本帝国主义强行占领的时期。在统治台湾的五十年中,日本强制台湾学校教日本的语言,想把台湾变成日本的。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台湾光复,台湾人民重新开始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语言与文化。这篇文章就是作者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亲眼看到的教师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感人情景。在此基础上,我又为学生设计了以下问题:台湾师生在学习祖国文字时面临着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他们学习祖国文字的举动证明了什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文章,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确保他们能在接受具体的知识点之前,率先对文章的思想感情形成初步认识。如此,通过文章创作背景的大致介绍既巧妙利用了素材,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更好了解,同时又使学生在聆听文章创作背景以及自主思考的学习活动之中切实感受到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从而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民族自尊心德育落到了实处。
二。在教材插图的欣赏中融入德育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绘有诸多形象生动。特点鲜明同时又与具体课文主题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插图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特征,既契合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观学习特征,满足了他们活泼好动。好奇。乐于探究的学习心理,同时,又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自身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学生对整篇文章的认识度与理解度。
鉴于插图在语文学习中占据着如此的重要地位,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尝试以插图为突破口,在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与品析的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德育。以我自身为例,在教学清明上河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教材中关于清明上河图的插图,随后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出示了反映北宋经济繁荣景象以及优美自然风光的幻灯片,并配之以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经典作品特点。风格。价值等的详细讲解。以此,在使学生感叹于画家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画卷中的高超绘画技巧之外,能从中更加鲜明。生动地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聪明才智,从而激发起他们内心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在课文的详细解析中引入德育
思想感情是一篇文章的精髓所在,文章的语言文字及具体表达则是内在思想感情的外在表达。两者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课文的详细讲解中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内在思想感情,能切实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情感教育。
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我通过向学生认真阐述文字碰壁“的内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四周围黑洞洞的“反映的是当时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社会,碰壁“则是指鲁迅先生在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时遇到的挫折及反动势力对他的种种迫害。鲁迅先生在回答时运用了反问与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了鲁迅先生对反对统治的憎限以及勇于同社会黑暗势力进行顽强斗争,不屈服于困难与挑战的乐观GM主义精神。如此这般,通过对课文具体内容的详细分析就使得学生清晰。深刻地感悟到鲁迅先生面对白色恐怖坚持斗争。忠于GM。忠于人民的高尚情操与伟大情怀,有利于他们受到GM精神及GM理念的熏陶及教育。
我们小学语文基层教师要承担起教书“的义务,更要担负起育人“的伟大职责,真正在做到教书“与育人“完美统一的同时,促进学生学科基础知识与自身道德综合素质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也谈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也谈小學语文德育渗透【1706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57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