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學前教育小學化超前化的弊端探析【5200字】

时间:2023-04-08 07:39来源:毕业论文
學前教育小學化超前化的弊端探析【5200字】

学前教育小学化。超前化的弊端探析

知识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最根本动力,尤其是现代社会,各国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到了有史以来的高度,也不例外,


学前教育小学化。超前化的弊端探析

知识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最根本动力,尤其是现代社会,各国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到了有史以来的高度,也不例外,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学前教育尤为重视,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不断给予学前教育压力。这样的做法是否正确值得我们思考。

在196论文网8年,美国内华达州发生过这样一个案例:三岁的小女孩伊迪丝告诉妈妈他认识礼盒上单词OPEN“的第一个字母O“,吃惊的妈妈经过询问得知是女儿的幼儿园教师艾拉小姐教授的。于是伊迪丝的妈妈一纸诉状将艾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伊迪丝母亲的起诉理由是:她认为伊迪丝在认识O“字母前能把O“想象为苹果。太阳。篮球。鸡蛋之类的圆形或者椭圆形东西,然而由于劳拉三世幼儿园教伊迪丝认识了26个字母,让其失去了这种想象的能力。她因此要求该幼儿园为此后果赔偿伊迪丝1000万美元的精神伤残费“。受理此案的法庭最终判决劳拉三世幼儿园败诉,陪审团的23名成员一致认为,该幼儿园的做法犹如剪去了伊迪丝一只想象的翅膀,并早早地就把她投进了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使孩子在智力的启蒙阶段不能在想象的天空中振翅翱翔。内华达州也因此修改了公民教育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超前化的现状

随着的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进步,对于儿童的教育观与发展管都有但大幅的改进,但是学前教育仍然存在着学前教育小学化和超前化发展的趋势。尽管教育部在2011年和2015年两度就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工作提出规范意见,出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为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极力纠正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与超前化趋势,在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但是,还是无法阻止学前教育向小学化的发展态势。笔者结合自己参与学前教育的实践情况,以案例的形式展示学前教育小学化超前化的现状。

案例一

许多幼儿家长来到幼儿园向教师求助,希望教师能够‘关照’自己孩子的学业情况“,并询问教师是否给孩子布置了足够的家庭作业。教师希望能够推行素质教育,重视孩子的人格培养,遭到诸多家长的强烈反对,认为教师是在混日子“。

案例二

有中班教师说道:如此简单的数学知识,为什么教多少遍他们都学不会,这样的不知道做了多少遍了。“笔者了解到,幼儿学不会的知识是一道本应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加减混合运算。

案例三

在幼儿园门口,笔者看到一位家长数落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就考了这么点儿分数,这次考试全班就你没有几个,别人都会为什么你就学不会!“幼儿被拽着边哭边跑。经笔者解到得知,这个孩子才5岁,处于大班阶段,在幼儿园组织的考试中没有及格。

案例一中,家长对于儿童在知识学习上的期望远超过了对孩子生理。心理成长的关怀。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幼儿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以良好的知识储备和优异的学习成绩进入小学阶段,一方面有利于?和?在小学学习中占得先机,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儿童进入教学水平更好的小学。家长不断向幼儿灌输努力学习,现在吃苦以后享福的思想,剥夺其玩耍的权利并引导其建立错误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给幼儿的人生发展蒙上了阴影。

案例二中,教师虽然恪尽职守,为帮助幼儿掌握知识费劲心思,希望他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占据优势,但却是在错误的方式与思维下进行的。教师过早的将幼儿视为学生“,采取了应试形式的教育方法,将学前教育演变成了小学教育,忽视了这一年龄阶段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也没有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幼儿的健康发展。虽然,教师可以通过反复填鸭“式的教学教授给幼儿一些知识,但是其代价是巨大的,对儿童的后续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

案例三中,幼儿园已经开始采用考试的形式激励幼儿参与学习,通过成绩排名来区分幼儿,这样的方式其弊端是多方面的。对于家长而言,考试成绩的优劣会强化他们本身就是错误的价值观念,进而影响到幼儿;对于教师而言,考试成绩成为其却别对待班内幼儿的有效依据,成绩较差的幼儿可能因此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对于幼儿而言,强烈的被重视欲激励他们参与学习而主动放弃玩耍的机会,并且会过早养成虚荣。攀比的恶习。

所以,学前教育小学化与超前化现状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幼儿身边家长。教师的错误引导,想要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超前化的发展趋势,首先应当分析学前教育小学化与超前化的成因。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超前化的原因

1。社会竞争激烈,家长观念超前“

不可否认的是,现代社会的竞争正在逐渐加剧,随着社会发展方向的调整,对初级劳动力的需求大幅降低,对高级人才需求量急剧扩大,市场与人才的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知识型人才与劳动型人才的薪资待遇差距有扩大的趋向。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强化了家长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观念,家长们超前“的意识到在应试教育体系下,学习成绩的优劣直接决定了自己孩子的未来发展前景。社会激烈的环境给予了家长们太多的压力,而家长们将此压力转化为对学前教育机构教育模式的畸形期望,即向小学化与超前化发展。2。应试教育制度对教育体系的影响

人口众多。资源有限是的现实情况,这样的现实情况影响着教育体制的发展。虽然一直在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但是在人口众多的现实情况下,通过考试这一相对公平的方式分配有限的社会资源成为了教育的必然选择。考试的分水岭作用明显,每一次的升学考试都以此作为选拔方式,并以高考为终点向下形成多骨诺米牌“效应,即高考成绩取决于高中教育水平,中考成绩取决于初中教育水平,等等,最终影响到了幼儿园教育。优秀的小学教育资源稀缺,催生了通过考试进行选拔的方式。家长不得不让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以便能够获得进入优秀小学的通行证“。

3。学前与小学教育间缺乏衔接机制

在学前教育小学化与超前化的发展趋势下,小学教育默认了其小学化。超前化发展方向的合理性,主动通过提高小学教育的起点,对于幼儿园已经教授的知识不再重复,直接开始教授难度更大的知识。虽然这样可以节约小学的教学资源,避免了儿童的重复学习过程,但是小学教育在无形中成为了学前教育小学化超前化恶性循环中的一部分,从另一方面刺激了幼儿园和幼儿家长对小学化超前化的学前教育的认可,以至于许多幼儿园坚持当前的教育模式,国家关于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政策难见实效。

4。学前教育机构市场化发展的影响

应试教育模式向学前教育的延伸改变了家长评判幼儿园的方式,幼儿园的教学成绩。升学率影响着其招生情况。而由于监管缺位,幼儿园的收费状况混乱,一些贵族“幼儿园一年的学费甚至高达几万元,一时间,民办幼儿园也纷纷成立,各个幼儿园争相进行小学化的学前教育,将教育机构视作市场中的盈利工具。

三。学前教育小学化超前化的弊端

3~6岁的幼儿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启蒙阶段,其特点是: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强,但思维能力初步形成,理解力差。小学化的知识内容对于他们而言过于超前“,虽然短期有效,但是从长远来看,属于揠苗助长,其弊端明显。

1。不利于幼儿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

玩耍是幼儿的天性,学前教育并非知识教育,而是承接保育和教育的纽带,理想的过程是让幼儿自然地从玩耍为主过渡到学习为主的状态,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直存在这样的错误教育观念:记忆力?c理解力呈反比,幼儿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学前教育被广泛认为越早开始越好,因此,幼儿在学前教育中需要接受大量的记忆性知识。实际上,3~6岁的幼儿只是记忆力相对好于理解力。随着学前教育的进一步超前化发展,理解性的知识也开始被引入,再加上考试成绩的影响以及家长的热切希望,幼儿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一旦在知识学习中遇到挫败,很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并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让幼儿难以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

2。不利于幼儿自信心的正常建立

这一阶段的幼儿正处于能力养成与自信心确立的基础阶段,能力的养成会促进其自信心的建立,而自信心的建立又会鼓励其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能力。但是,小学化的学前教育让幼儿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与家长的不断鞭策,加之其并不是学习的优势期,幼儿遭遇到的挫败远多于成就,缺乏成就感又缺乏父母鼓励的幼儿很难建立正常的自信心。

3。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育

学前教育阶承载着保育和教育的双重功能,应当强调的是,学前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培育,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需要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开展个性化与生活化的教育模式,注重个体的差异。品质性格的养成与学习的循序渐进。在小学化超前化的学前教育中,采取一刀切式的应试课堂教育,幼儿的主要任务就是参与课堂学习。尤其是在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关注到个体,无法实现保育向教育的过渡。并且幼儿的神经系统刚刚发育,若果给予其与年龄不符的学习强度,就会强制性地将他们的专注力延长,给他们的神经系统带来沉重的负担,久而久之,就会损害幼儿的神经系统,阻碍他们的正常发育,严重的可能危及身心发育。

4。不利于幼儿多方面潜能的拓展

学前教育一般发生在幼儿的3~6岁这一阶段,小学化的学前教育强调知识的掌握,包括反复的记忆训练与拔苗助长式的理解力训练,忽视了幼儿本应在游戏中主动性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潜能的有效发掘会极大地提升幼儿日后的学习能力与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能力,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天然也是必然基础。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学前教育被赋予了应试的标签,大量的时间被用来学习知识,无法实现潜能的有效发掘。

5。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思维能力形成的阶段而非养成特点思维习惯的阶段,已经逐步趋于小学化“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思维能力的要求已经超出了本应的范围,对于幼儿而言,是对他们思维发展的一种强力拉伸,他们的思维发展没有与生理发展相同步,同时又接受了超过他们接受能力的训练。这种学习已经远超过他们的认知发展,是对幼儿思维能力的过度开发,容易让其过早形成思维定式,无法养成发散的思维,不利于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学前教育小学化超前化的解决对策

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超前化的现象,需要的是政府部门。学前教育系统。小学教育系统以及幼儿家长等多方面的合力推动,既需要宏观的政策手段调控,也需要微观的方式方法发挥作用。

1。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

正如前文所述,许多家长对于学前教育的认知存在严重错误,对于幼儿健康发展也缺乏科学的认识。学前教育并非知识型教育阶段,而是为幼儿开启认识世界的大门,是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对幼儿个性化的培养,是对儿童潜能的发掘,是为儿童日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而非单纯为了学习。因此,遏制学前教育的小学化超前化趋势,对于幼儿家长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对于政府而言,可以通过宣传的方式给幼儿家长传播科学的学前教育观念,如有必要,可以组织幼儿家长定期参与培训课程,帮助家长更新学前教育观念。

2。推进教育体系的综合性与多样性改革

当前教育体系的应试型人才选拔模式是导致整个教育体系应试化的源头,竞争的压力向下层层传导,直至学前教育阶段,而相当一部分小学采取考试的方式选拔生源,再加上家长的错误教育观念,利益驱使等诸多因素都加剧了学前教育的小学化。所以,改变学前教育小学化超前化的现状,需要国家推进教育体系进行综合性与多样性的改革,在生源选拔层面,其应有综合性,真正贯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敢于打破单一的考试选拔模式,重视个体的差异性;在人才培养层面,其应有多样性,实现体系化人才培养。只有通过人才选拔与人才培养渠道的拓宽才能减轻教育体系的压力,才是解除学前教育压力的正确素质教育改革之路。

3。完善学前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机制

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小学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了不同学校之间存在教学质量的差异,并由此出现了择校的倾向性,最终演变成通过考试选拔。学前教育在小学入学政策的影响下,加速了小学化的超前倾向。因此,有必要完善学前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机制,具体而言就是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下严格执行就近入学政策,取消通过考试选拔入学的制度,努力实现教育资源分配的合理化和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公平化。同时降低小学教育的起点,将孩子进行知识学习的开始阶段确定在小学阶段。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另一方面有利于打消幼儿家长的疑虑,有助于正常学前教育的开展。

学前教育的小学化超前化发展状态已经存在了有一些时间,是在教育方面社会问题的一大集中体现,该问题的解决还面临着很多难点,路漫漫兮其修远“,需要家长。教育部门等社会各界共同携手推进。

学前教育小学化。超前化的弊端探析

學前教育小學化超前化的弊端探析【5200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5796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