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高校安全稳定是大学生正常生活。学习。实践活动的根本保障,是高校顺利开展正常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基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增长的社会矛盾问题和不良的社会风气对高校的冲击和影响日益加剧,加之高校开放办学和后勤服务社会化转型,针对在校女大学生的论文网人身。财产侵害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政府。社会。学校应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坚决打击对女大学生的非法侵害行为。加强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努力营造女大学生安全成长的公共空间,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
一。加强女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重要性
(一)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提高女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是高等学校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伴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对大学生的安全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女大学生知识结构不平衡。能力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由于女大学生特定的性格特点。年龄结构。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决定了她们必然面临诸多安全问题的困扰。安全素质包括安全科学文化素质和伦理道德素质[1],每一位女大学生都应当具有最基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在全面提高女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今天,不仅要求女大学生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而且要具备较完整的能力结构,缺乏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安全技能的女大学生已不符合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女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已成为其综合素质提升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
(二)贯彻教育兴国方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的急速转型,曾被誉为象牙之塔“的高校也在不断接触社会。融入社会[2]。庞大的人口基数导致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极大增加了社会就业压力,一些新的潜在的危险因素也在威胁着女大学生的身心安全。而大校作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一些不法分子的主要瞄准目标之一,加之女生受到性别。性格弱点。身体力量等因素的影响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致使在校女大学生的人身。财产侵害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女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新时期做好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社会治安稳定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三)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创建平安和谐高校治安环境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效管理方式社会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学生结构复杂化,校园与社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校园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严峻。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日趋复杂,社会上各种社会问题,校园内都有可能发生,例如,暴力事件。偷窃事件,甚至由于心理问题导致的自杀等等问题。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以及各种威胁安全因素的存在警示我们,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已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加强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危机管理已成为稳定高校治安形势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必须加强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从而为高素质。高技能型社会人才的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秉承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提高女大学生自我防范能力的需要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高峰期。关键期,也是提高安全教育水平的最佳时期。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在校女大学生往往无法适应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的角色转换,仍然高度依赖父母。老师和学校的指导和保护,特别是家庭教育过分溺爱90后“女大学生。这种非常溺爱和过度保护,造成了她们任性。敏感。自我为中心[3],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同时也不具备基本防范的知识和能力,这使得她们成为受侵害的主要群体。近年来关于女大学生受到各种侵害的案件不断发生,特别是一些新兴媒体的出现和女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使女大学生的安全问题越发的突出。加强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做好自身的安全防范工作,不仅是贯彻国家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且也是提高女大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举措。
二。当前女大学生安全问题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的安全教育现状总体来说不容乐观,安全教育欠缺导致女大学生在面对安全事故时往往手足无措,当前女大学生安全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身易受侵害
女大学生的人身侵害是指不法分子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危险的方法对女大学生的身体直接实施侵害或以侵害相威胁,主要以寻衅滋事。骚扰等人身侵害的方式实施,此类侵害在实施过程中又极易转化为伤害。强奸等极为恶劣的违法案件,对女大学生造成极大的身心伤害。女大学生生理上和性别角色“方面形成的固有柔弱特质,使得在此类案件中女大学生与男生相比处于更易受到侵害的弱势地位。此类侵害不仅对女大学生受害者的身体造成伤害,同时给她们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使其产生挥之不去的恐惧阴影,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对以后的生活造成重大的不良影响。
(二)财产被骗严重
财产安全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非法的侵害的状态[4]。绝大多数女大学生社会阅历不深。防范意识不强,而且单纯善良。同情心强,在交友。择业等遇到问题时不能清晰明辨,易被不法分子的花言巧语所蒙蔽,从而成为盗窃。诈骗等不法侵害的重点对象。不法分子对女大学生实施的诈骗财物主要是:假冒身份,流窜作案,如在大学校园里假冒老乡。同学。政府诈骗财物;投其所好,引诱上钩,利用大学生急于找到工作。考证或出国深造等心理,应其所急,施展诡计而骗取财物;言语蛊惑,伺机作案,想办法与受害者拉关系。套近乎,或表现出相见恨晚而故作热情,或表现出大方慷慨而以朋友相称,骗取信任,了解情况,寻机诈骗财物。(三)心理问题引发安全事件突出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与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女生所在比例逐年增加。通过教育部2010―2012年普通本科高校男女人数比来看,女生占比从2010年的49。68百分号增加到2012年的51。35百分号,女生在高校中的占比逐年增加。女大学生青春靓丽,不仅给校园带来活力和朝气,也是校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然而,因为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相比男生而言,她们成长的经历和困惑使她们心理状况更为复杂,心理承受能力更为脆弱,由此引发的心理安全问题表现比较突出,例如社会复杂对人际交往感到紧张“。精神空虚“。心理孤独“。防范能力差,遇到事件不会处理“。工作难找。就业压力大“等,所以,女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更应该得到高度关注和关爱的论断。
三。当前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困境分析
近几年,女大学生失联事件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引发媒体。学校。专家以及社会公众的热议和讨论,不仅成为公共安全领域关注的新问题,而且也暴露出高校安全教育的不到位。尽管大多数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困境依然突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女大学生安全教育意识薄弱,亟须构建长效机制
各大高校对安全问题的教育意义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但对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安全教育意识显得较为薄弱,主要表现为:其一,从学校层面看,安全教育还未正式走进课堂,高校教务部门还未将安全教育作为必修课排上课表,这势必影响到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其二,从教育教学队伍层面看,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未将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即使搞点安全教育,也只是侧重在一般口头宣讲层面,并未深入内心。其三,从学生层面看,对于大部分女大学生来说,对安全问题不以为然,对安全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普遍重视程度不够。其四,从职能部门层面看,大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由某一职能部门承担,其他相关部门各自为战“,使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在学校教育组织系统性与规范性不强,齐抓共管的格局尚未形成,女大学生安全教育机制由于缺乏全员参与而未形成长效机制。
(二)女大学生安全教育方式单一,亟待提高教育实效性与针对性
高校保卫干部和辅导员偏重于注重灌输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及转换讲的少之又少,安全教育就像纸上谈兵一样,导致新时期高校安全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知与行“背离的现象,极大地削弱了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效性。相当一部分的女大学生对是非。善恶。安危的辨识能力仍然不强,且安全防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严重不足。此外高校在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上往往一概而论,并未根据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方法和策略。
(三)女大学生安全教育手段滞后,急需提升教学实效
安全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内容,自然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但是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又不同于其他的课程教学。目前,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主要采取集中授课。展板。报纸宣传等平面媒体传统方式进行,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信息化媒介没有得到很好应用,大大影响安全教育的效果;并且安全教育流于形式,依然以座谈会。宣讲会等纯理论安全教育模式为主。以新生入学安全教育为例,不少高校仅仅通过邀请负责安全工作相关领导和经验丰富保卫处工作人员,以理论讲座的形式针对数百甚至上千新生泛泛而谈,其结果就是根本无法有效保证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
四。加强女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思想认识,健全女大学生安全教育机制建设
思想上的重视对能否做好安全教育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对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墙头的标语上,要落实在行动上,逐级对这一安全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院系。专业。年级。班主任,确保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目标的顺利实现。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设,针对女大学生的特点制定一系列安全教育政策。同时也要抓好骨干队伍建设,培养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素质过硬的安全教育队伍。高校保卫部门和各相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和特点,共同做好配合工作,并且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严格执行制度管理和安全教育,扎实做好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二)把握教育重点,提升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效
首先要抓好重点学生的安全教育。女大学生在安全教育和管理中是特殊人群,其中更有一部分是重点人群,主要包括存在恋爱纠纷的。经常晚归不归的。经常外出活动及兼职的。有心理危机的等类型女大学生[5],针对这些特殊群体的女大学生要加强教育。管理和监控。其次要抓好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重点时期是指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殊时期,如入学。放假前后。毕业前夕等。新生入学就要抓好安全教育,让女大学生尽早熟悉校纪。校规,及时适应环境,增强安全防范知识,避免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女大学生假期前后。外出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之前的安全常识教育和防诈骗教育。最后要抓好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教育学生比如,在火车站等人群集中的户外场所应提高警惕,并注重观察场所周围环境和安全通道,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三)丰富教育渠道,提高女大学生的实际应对技能
一方面,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微信。飞信。MSN等新兴传播手段以其方便快捷。经济实用等诸多优点,备受大学生青睐,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些现代化的通讯手段集知识性与娱乐性便捷性于一体,若加以利用可以直观地。及时地给大学生传授安全知识和通报安全信息,有条件的高校可开设安全教育的网络课程,将安全教育的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放在校园网上,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时间。自身的具体需求随时进行学习有选择性地学习,这种教育方式将突破传统教育方式上时空的局限,会明显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学校应开设相关大学生安全的教育课程。例如,采用法制讲坛。法律讲座。模拟法庭等形式,针对女大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法制道德教育,还可以采用安全课程学习及事故案例分析。事故模拟。技能演练等方式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女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她们意识到各种安全隐患,从主观上提高女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学习好基本安全防范技能和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四)更新教育理念,营造特有的女大学生安全文化氛围
女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不断发展和完善校园安全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在教育理念。发展规划。教学科研。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工作。管理工作等方面融入安全文化的内容,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营造浓厚安全文化氛围。应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各种园地宣传;传播安全知识,如利用校园广播。网络。电视。黑板报及宣传栏等多种手段,进行女大学生安全文化的宣传,开展安全周活动。安全月活动和安全知识竞赛活动,用安全文化表演等多种形式,引导女大学生形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养成重视安全的习惯,使女大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来[6]。
总之,大学校园作为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需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实施安全教育是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当代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面临着新特点。新挑战,高校安全管理人员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安全教育工作中,既要系统地为学生讲授安全知识和技能,及时更新案例库,及时关注社会上有关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相关动态,特别是一些女大学生遭受侵害的事件的发生;同时也要创新安全教育方式,丰富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积极组织安全教育活动以及安全防范能力演练等,增强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女大学生安全文化氛围,切实提高女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当代女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當代女大學生安全教育问题的现状及對策分析【5284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59865.html